<p class="ql-block"> 到天津次日是阴天、阵雨——时大时小,预计游览的主要目标是古文化街,西开教堂。</p><p class="ql-block"> 由于女儿预定的高铁车返程票是19:07从天津西站上车,我们不可能游览大半天后再特意返回天津站这边的酒店退房,也没必要把行囊存放在这边酒店,因此一早便背上各自的行囊,骑上共享单车,经过古文化街,暂时不进入,先前往天津西北角,在那边吃过早餐后,再返回这里,进入游览。</p> <p class="ql-block"> 西北角特色街区位于天津市红桥区老城厢西北部,核心区域覆盖民族楼11门至17门合围范围,毗邻地铁西北角站,属城市核心区。街区面积约0.35平方公里,形成商、居、旅混合社区,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节假日高峰可达8-10万人次,其中80%为京冀等外地游客。2025年9月完成升级改造后,路面铺设防滑青石砖,新增街心公园和休闲座椅,提升整体环境与安全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骑行不到一小时,扫码退车时,支付2.8元。</p> <p class="ql-block"> 天津黄汤拉面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其核心在于用咖喱粉或咖喱块与牛骨汤熬制出油黄色的浓郁汤底。</p><p class="ql-block">(百度网下载详细制作方法)</p> <p class="ql-block"> 找了一家黄汤拉面馆,一人一碗黄汤拉面,大碗11元,小碗10元,另加鸡蛋1.5元/个,我要了小碗,结果出来五大碗,只是其中一碗里的面条略少一些就是所谓小碗。又到其他店买了几串烤羊肉串,一餐下来人均20元。</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顺便逛一下西北角特色街区,外孙在街口的清真寺前。</p> <p class="ql-block"> 沿着老街闲逛,路两边都是各色清真美食。</p> <p class="ql-block"> 小街人不多,这个摊位却排着长长的队,什么好吃的?</p> <p class="ql-block"> 原来是门钉肉饼,这不是北京的特色小吃吗?不过现在各地特色都融合了,北京不是也卖天津大麻花,天津狗不理包子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知名的清真小吃“糖耳朵”</p> <p class="ql-block"> 见的最多的是这个称为“熟梨糕”的东西。本以为是用梨熬成的,一打听,跟梨没关系!</p><p class="ql-block"> 百度上一搜:熟梨糕,又称甑儿糕,是中国天津的传统风味小吃,其名称中的“梨”为“哩”的谐音,意为“熟哩儿”,与梨无关。主要原料为大米,经浸泡、磨粉后蒸制,辅以果酱、豆馅等配料食用,口感软糯香甜。</p> <p class="ql-block"> 该小吃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早期由街头小贩创制,以木甑为炊具蒸制,后逐渐发展出豆馅、红果、白糖及多种水果酱料口味。传统售卖形式多为推车沿街叫卖,以汽笛声吸引顾客,现常见于夜市及小吃街。制作时将米粉装入木甑蒸一分钟,趁热涂抹果酱,部分摊主使用薄脆饼托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熟梨糕制作视频(自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 不长的街区,没一会儿就走到头了,也没什么吸引我们的东西。继续扫码共享单车,前往“古文化街”。</p> <p class="ql-block"> 687米长,5米宽的古文化街,街口的两座牌楼是“灵魂地标”:<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口的“沽上艺苑”牌楼,“沽上”是天津旧称,这里曾是天津传统文化的发祥地,至今街面还飘着墨香与艺韵。</span>南口的“津门故里”牌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之呼应,</span>翠顶朱楹,蓝底金字镶着贴金彩绘,800年前这里是直沽寨,天津最早的航运码头,正是从这一片区域,天津逐渐向外扩张;</p><p class="ql-block"> 想摸透天津的“九河下梢”文化,就得去南开区的古文化街——这条街道像一块活态的“天津文化拼图”,把老天津卫的风情都凝在了仿清代的青砖黛瓦里。它1986年元旦开业,如今是“津门十景”之一,更是天津对外展示民俗的窗口,南起水阁大街,北至老铁桥大街,每一步都踩着老天津的城根记忆。</p> <p class="ql-block"> 北口的“沽上艺苑”牌楼背面,“金鳌”二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口的“津门故里”牌楼背面是“晴雪”二字,</span>出自明代李东阳的诗句“海门晴雪浸金鳌”,雪后初晴的澄澈,恰如这条街的淳朴民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是整条街的“心脏”,元代建成,曾是船工祭祀海神的地方——天津人靠漕运起家,对这位“护航女神”格外敬重。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辰,这里会办盛大的“皇会”,百戏云集,锣鼓能响彻整条街,人头攒动的热闹,是老天津最鲜活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Tianhou Temple),又称小直沽天妃宫、娘娘宫,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80号,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是天津市区较古老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的妈祖庙之一。</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坐西朝东,占地面积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殿。两侧配以钟楼、鼓楼、关帝殿、财神殿、其他配殿及过街楼张仙阁等建筑。是研究宋元时期妈祖庙建筑特征的活化石,是现存唯一实例,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古文化街戏楼是天津现存最早的戏剧演出场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88年),1986年重建后成为展现津门曲艺文化的重要地标,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戏楼为木结构楼台式建筑,高15米,面阔10米,采用绿色琉璃歇山顶,下层设3.3米宽石拱券门洞通行。井口天花满绘金龙彩云图案,南北游廊彩绘包含《三国演义》等戏曲故事和漕运文化场景。二层戏台采用伸出式三面观设计,观众可在广场及周边店铺二楼多角度观赏演出。</p> <p class="ql-block"> 街北端的通庆里是民国风的代表,十个独立院落串成里巷,高墙夹着中式胡同,二层小楼却带着西方开敞式外廊、飞檐等设计,中西合璧的模样,正是民国时天津“华洋杂处”的真实写照,“通吉达庆”的寓意,藏着老天津人的美好期盼。</p> <p class="ql-block"> 街道蜿蜒曲折,仿清民间小式建筑层高不过两层,青砖对缝、红柱并排,檐下挂着“开光清式苏画”,画里是《三国》《西游》的故事,色彩斑斓得像从历史里走出来;木质匾额、红灯笼、木雕楹联点缀其间,连门窗上的雕花,都刻着花鸟鱼虫与神话传说。</p> <p class="ql-block"> 古文化街的魂,在“民俗”二字里,近百家店铺坚守“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全是国货,老字号扎堆,走进去就像闯进了天津民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从古文化街出来,骑共享单车约10分钟到达天津之眼。</p> <p class="ql-block"> 乘坐天津之眼摩天轮的价格表,但是由于当时雨太大,摩天轮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津之眼下的小卡通熊猫</p> <p class="ql-block"> 目前时间是12点半,去最后一个景点西开教堂还早点,想在市区再逛逛,可是雨有点大,共享单车是不能骑了,乘坐地铁或打出租都不方便随时观景,正好旁边摩的师傅招揽生意,他们都是老天津人,对天津大街小巷和景点非常熟悉,可以边走边当导游介绍;车可以避雨又可以随时停车拍照。从天津之眼穿两座桥——北安桥和解放桥,经天津站——我的披肩落在昨晚下榻的酒店,酒店电话打过来,我们过去取;以后再经意式风情区扫一遍昨天没看到的景点;再把我们送到西开教堂。大约2小时,5人两辆车——如果4人可以乘坐1辆车,一共300元。</p><p class="ql-block"> 开始我们还担心这些摩的会不会像北京那样禁行,后来发现他们从交警面前通过都没被拦住。按师傅话说,人车都是“持证上岗”!</p><p class="ql-block"> 看车筐里的景点标识,差不多20个景点都走到,而且介绍挺专业,看来下了番功夫。我前几篇美篇的景点介绍不少取自摩的师傅的口中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半到达西开教堂,天冷雨大,外孙瑟缩在教堂大门前勉强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西开教堂始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坐西南朝东北,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后因其所处地区又称为西开教堂和老西开教堂。</p> <p class="ql-block"> 西开教堂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Paul-Marie Dumond,1864~1944)主持修建;建筑面积1891.9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0人,平面呈十字形。三个高达45米的巨型圆顶错落排列成“品”字形,三座穹窿顶均略向上拉长,表面以绿色铜板覆盖,巨型圆顶为木结构支撑,每座圆顶上有一个青铜十字架。</p><p class="ql-block"> 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罗马式建筑,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的主教座堂(西开教堂是主教府,但没有主教。)</p><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西开教堂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p class="ql-block">(此航拍图自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门上方是巨大的管风琴</p><p class="ql-block"> 西开教堂内布局采用南北轴向、东西对称的罗曼式结构,平面呈“十”字形构图,三个巨型塔楼错落排列成“品”字形。建筑内部共设有14根立柱支撑,分为两排,每排7根,形成三通廊式。中央穹顶通过八角形鼓座与支撑拱架券廊柱相连。</p> <p class="ql-block"> “和平之后”——圣母祭台,<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教堂讲台右侧,设有圣母显灵像,象征圣母玛利亚在天主教中的核心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祭台右侧墙壁悬挂油画《圣家像》,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幅描绘耶稣童年时与圣母玛利亚、圣约瑟一家三口互助互爱场景的油画</span>,传递宗教教义与艺术美感。强调基督教中家庭纽带与神圣保护的双重含义。 </p> <p class="ql-block"> “众心之向”壁画,位于祭台左后方,上绘圣父像,天使围绕。</p> <p class="ql-block"> 祭台左侧墙壁上的壁画”最后的晚餐”</p> <p class="ql-block"> 祭台上方的巨型彩绘玻璃,它生动地描绘了圣母加冕的场景,其精湛的工艺水准可与欧洲同期教堂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室内侧窗以彩色玻璃嵌作画,装饰华丽。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玻璃彩绘述说了圣经故事</p> <p class="ql-block"> 雨还在下个没完,在附近肯德基休息并补充点能量后,乘坐地铁前往西客站。</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地铁卡,西开教堂到西客站3元/人。</p> <p class="ql-block"> 17点多到达天津西站。19点多的高铁,晚上8~9点就可以回到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