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腾冲的日子(之四)董官村:边地古村的时光褶皱

萧潇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董官村,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       董官村在腾冲是有点名气的。首先是历史底蕴深厚,作为董氏家族的聚居地,这里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董氏家族曾是腾冲商贾名门,清末民初涌现出“西董”商帮,家族成员在腾冲经济与文化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其次是文化景观独特,作为中国传统村落,董官村拥有四贞坊、西董建筑群等历史遗迹。作为董官村南大门的古旧门楼四贞坊上“高节林立”四个大字(见上图)为光绪帝题字。历经风霜洗礼,字迹斑驳却遒劲如初,既见证了村落的变迁,也昭示董官村人世代恪守的节孝风骨,亦如沉默的仪型,在无声诉说岁月的悠长故事。而西董建筑群,则保存了穿斗式木构梁架等传统工艺。其三是旅游价值显著,董官村被列为国家AA级景区,景区融历史建筑、特色美食和商旅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西董大院”复合型景区。其四是现代发展活跃,改革开放的董官村通过“西董大院”项目,将古村落保护与文旅发展结合,认真打造“启迪科学家小镇”,这里已是腾冲西北的重要打卡点。我在腾冲居住的华侨城距董官村仅4公里之遥,而我去董官村开始却并非慕其名,而只为了一碗木翠稀豆粉。是这碗木翠稀豆粉吸引我来到董官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个充满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的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我真的是为了早餐吃一碗木翠稀豆粉才来到这个叫董官村的地方,没想到却走进了一座充满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的古村。我们还是从这碗木翠稀豆粉说起吧。</p><p class="ql-block">       2018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后,腾冲“木翠稀豆粉”一夜走红,吸引了众多食客前往董官村品尝。夫妻档的木翠与祥元小两口凭借默契的配合,将稀豆粉从扁担摊发展为固定店铺。就为了去这个网红店打打卡,我一早就来到董官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小小稀豆粉店,天天顾客盈门。木翠稀豆粉店在董官村北,每天上午十点前这里都座无虚席。</p> <p class="ql-block">       稀豆粉是云南腾冲地区的特色小吃和传统美食,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中原移民将豌豆研磨技术带入云南,与当地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结合,逐渐演变为特色小吃‌,已有六百余年历史。稀豆粉以豌豆粉为主料,经浸泡、磨浆、过滤后煮制而成的浅黄色半流体食品,口感细腻顺滑,常搭配油条、米线等食用,具有消暑和营养丰富的特点。而董官村的木翠稀豆粉的味道更是醇厚而不油腻,豆香浓郁而不过于浓烈。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豆粉的细腻滑爽,仿佛在舌尖上跳舞。而那独特的调料,更是为这道美食增添了几分风味。辣椒油的香辣、花椒油的麻辣、苤菜根油的清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这里,稀豆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每天早晨,人们会起个大早,来到木翠家的稀豆粉摊前,点上一碗热腾腾的稀豆粉,有的坐在店堂里,有的坐在有150年树龄的老槐树下的石凳上,和村里人边吃边聊,从而开始新的一天。而且这里又是去腾冲火山地质公园的必经之地,许多游客也是一大早赶来,先在这里吃一碗香喷喷的木翠稀豆粉早餐,再美滋滋地开车去游火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吃完木翠家的稀豆粉,我毫无目标地开始逛董官村,这一逛才发现,这个董官村真是一个云南边陲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活样本。你看,就在木翠稀豆粉店旁,就有诸如大觉寺、惠贤亭和荷花池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建于清道光年间,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惠贤亭是一座建在董官村北头的洗衣亭,其造型精美,亭畔绿槐成荫,红荷映日,村妇的洗衣声此起彼伏。亭子很大,水流不断,至今还保留着用来洗衣的青石板,充满了历史气息。在腾冲,最独特的建筑物莫过于洗衣亭,许多古村都有。这是当地“走夷方”的那些外出经商的男人们为他们心爱的女人们修建的,既能遮风挡雨,又充满了温情。这份独特的情感也让惠贤亭成为董官村的一道亮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坐落于惠贤亭北与之毗邻的是建于明朝末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大觉寺。</p> <p class="ql-block">由北向南,我缓步踏入古村,历史便迎面而来,脚下石板路,仿佛仍回荡着昔日马帮的铜铃声响。穿行整个董官村,不禁为董官村的人文历史叫绝。董官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十五年,当时董氏祖先董救随黔宁王沐英西征驻守腾冲,并在此开屯戍守,将家眷从南京迁入。而董救相传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后代。董氏一脉,经过数百年的繁衍,人才辈出,逐渐发展为集军功、耕读、商旅于一体的名门望族。董官村也逐渐形成了今天这个拥有六百余年历史的古村落。清末民初,这里曾经是商贾繁荣昌盛的地方,古村落、古宅院、古宗祠、古刹、古大门等鳞次栉比,蕴含着丰富的商贾文化、抗战文化、侨商文化和马帮文化。董姓家族在民国时期创办 “茂恒”商号,成为跨国贸易集团,生意上至川黔,下达缅印,西董遂与“ 东董 ”“ 南刘 ”“ 北邓 ”并称腾冲四大商帮。当我走到董官村南,便来到最引人注目和最享盛名的西董大院,这里是董官村的灵魂所在。这座董家大院已在此静立了六百余年,他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马蹄踏响的必经驿站,连接着遥远的缅北与印度。如今繁华褪去,却将那段跌宕的历史气息深深沉淀在每一寸土地里,让后人想象着那商贾云集、马帮歇脚的热闹场景。那深深庭院与重重楼阁,以及商贾的精明、侨商的乡愁、马帮的坚韧,都凝固在木雕石刻之间。斑驳的柱础,陈旧窗棂,皆是往昔辉煌与荣耀的无声见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走进董官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西董大院建筑群现存建筑有四套大院、数十幢建筑。分别为三老爷董友莲、五老爷董友菊、六老爷董南轩及其他院落。这些建筑均采用穿斗式木构梁架,用材考究,做工精良,展现了董氏家族曾经的辉煌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今的西董大院由一家叫腾冲市西董大院餐饮有限公司管理,主要经营餐饮服务、餐饮管理、外卖递送、食品销售及会议展览服务。据我了解,除餐饮外,‌经营翡翠产业‌也是大头,翡翠开采、加工、经营为其核心业务,都依托西董大院古院落群发展。我观察许久,来的顾客还是看得多、把玩得多,买的少。不过这种展示,也展现了董氏家族发起创办了云南最大的“茂恒”商号,同时有三百多年的玉石采矿、加工、经营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西董大院的民居古宅,大多数是晚清和民国时期建盖的。其平面空间布局主要有“一正两厢房”、“四合五天井”、“一正两厢带花厅”三种模式。其空间构成要素,保持着一种稳定、有机的整体结构关系。这些古宅大院由大门、过道、正房、厢房、过厅、花厅、天井、照壁等元素组成,构成一些标准单元,并利用这些标准单元进行多种形式的拼连组合。或纵向延伸,或横向展开,或双向交叉,都是以家庭结构、用地大小、使用要求和艺术追求来确定,从而形成有机整体。创造出多种使用功能和不同的空间环境,显示出极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舒适性。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西董大院的各个庭院穿行,你可以品茶、观赏、休憩、参观、游览。这里内容之丰富,环境之优雅、景色之赏心、展品之悦目,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就连连接各院落的过道和通道也设置了各种文字和雕塑的说明,便于游客深入了解西董大院的人文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西董大院最神奇的经历,要数我们七月酷暑天围着火炉喝一位茶艺师为我们炮制雷响茶。腾冲雷响茶起源于茶马古道,早期也被称为赶马茶,是云南腾冲极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茶饮,也是马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雷响茶又称烤茶,加工制作方法是:先将土陶罐放在火上加热,待陶罐温度升高后加入糯米不断翻炒,至糯米烤成金黄时,加入本地产的绿茶(老叶子或茶梗)继续翻炒,直至茶叶考黄、烤香,注入开水,开水二次沸腾,发出哔哩吧啦的响声,如雷鸣,故称之为雷响茶。因为糯米和茶叶都炒黄,因此有祛湿、润肠胃的作用,口感回甘也非常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先将茶叶和糯米放在陶罐里在碳火上烤,再注入滚开的水,顿时,糯米和茶叶的香气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扑鼻而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喝完雷响茶,便来到西董花园餐厅品尝西董的特色美味:烤明光小耳朵猪和碳火烤鸡。当然,也有铜瓢牛肉和其他腾冲美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餐后离开花园餐厅,也离开了董官村和西董大院。本是为一碗《舌尖》走红的木翠稀豆粉而来,却意外坠入历史与生活交织的秘境。大院里最动人的,是历史与当下的碰撞。翡翠展柜中,“春带彩”原石泛着温润光泽,让人想起西董家族创办“茂恒”商号、深耕玉石贸易的传奇;而天井里马帮的造型和陶器的展示,又让百年宅院满是生活气息。喝一碗雷响茶,土陶罐中糯米与绿茶翻炒出焦香,开水注入时的“噼啪”声如雷鸣,茶汤入喉,祛湿润胃的暖意里,尽是腾冲人的生活智慧。此刻再回望白色照壁上的题字仍清晰,仿佛马帮铜铃声还在耳畔回响。董官村与西董大院,从商贾传奇到人间烟火,都藏着让人难忘的温柔——原来最好的旅行,就是在时光褶皱里,遇见历史的厚重,也触到生活的鲜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董官村没有热闹的商业喧嚣,只有岁月沉淀后的平和与厚重,像是一位老者,用砖瓦草木讲述着滇西的过往,让人走得越远,心头的惦念越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