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力交瘁但仍在期待的母亲

戴云飞

<p class="ql-block">  冒昧致信,实属无奈。当笔尖触及纸张,我的心仍在为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一幕幕而颤抖。在写下这个光辉的校名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巨大的撕裂感——这个名字理应代表着秩序、文明与希望,但对我儿子而言,它此刻却与恐惧、不公与屈辱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您或许已经看过现场的录像,对事件的基础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但录像能记录动作,却无法记录一个少年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屡屡侵害时内心的惊涛骇浪;能记录言语,却无法丈量一句大不了赔钱背后所折射的价值崩塌。今天,我并非仅仅以一个事件投诉者的身份前来,更是以一个将孩子的未来与灵魂托付给贵校的母亲的身份,怀着最后一丝希望,与您,与学校,进行一次关于教育本质、关于尊严底线、关于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沉痛对话。</p><p class="ql-block"> 一、 事件回溯:并非偶然的冲突,而是生态的溃败。今天,我的儿子,在自己的座位上,像往常一样准备上课,却无端地、屡次地遭到同一名同学的侵害,直至双手受伤。请注意我使用的词语:座位上、屡遭、侵害。这不是操场上奔跑时不经意的碰撞,不是课间玩闹时失了分寸的推搡,这是在班级:这个按理说应是学校里最安全、最应充满书香与友爱的核心地带发生的、持续的、带有明确侵犯性的行为。全班众目睽睽之下,这八个字何其沉重!它意味着,这种霸凌行为并非隐秘角落的私刑,而是公开的、肆无忌惮的表演。它挑战的不仅是我儿个人的安全边界,更是整个班级的集体良知和纪律底线。当霸凌者可以坦然地在所有同学的注视下施暴,而集体却呈现出一种沉默甚至麻木的状态时,这本身就宣告了某种班风班纪的彻底沦陷。</p><p class="ql-block"> 您知道最让我感到无力和心寒的是什么吗?是又一次。这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在班主任老师经过干预,班风班纪尚能维持在一个可控的、积极的状态。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班级,小团体林立,不良风气滋生,最终酿成了今天的苦果。这清晰地表明,今天的事件绝非孤立个案,而是班级管理松懈、正向引导缺失所必然结出的恶果。这,就是典型的校园霸凌!它不能用孩子间打闹来轻描淡写,更不能靠和稀泥式的各打五十大板来敷衍了事。</p><p class="ql-block"> 学校,是负有教育管理责任的专门机构。当我的孩子在校园内、在课堂上,人身安全都得不到基本保障时,学校必须给我一个明确的说法,并给出能让我信服的、能够杜绝后患的保障方案。</p><p class="ql-block"> 二、 心灵的重创:被忽视的次生灾害与艰难的修复之路。您可能无法想象,自从上一次遭受欺负后,我儿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那个曾经开朗爱笑的孩子,变得敏感、易怒,夜里时常惊醒,对去学校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作为母亲,我看着他被无形的压力折磨,心如刀割。过去这段时间,我几乎是动用了作为一个母亲所能付出的一切,我放弃了所有个人休闲,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带他出去游玩、散心,用尽一切办法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我告诉他世界是美好的,同学是友善的,我们要学会宽容和忘记……我像一个修补匠,努力地、小心翼翼地修复着他那被击碎的安全感和对世界的信任。就在我以为曙光初现,他已经慢慢走出阴霾之时,今天,在同一个地方,以类似的方式,灾难再次降临。这无异于在即将愈合的伤口上,用更残忍的方式再次撕裂。我此前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心理建设,在这一次新的、无缘无故的伤害面前,瞬间化为乌有。这种二次伤害的破坏力,远超第一次。而比肉体伤害和心灵创伤更令人绝望的,是随后发生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三、 价值的颠倒:施暴者的嚣张与教育者的跑偏。当我的儿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为了制止对方的持续侵害而按住对方时,我们听到了什么?对方竟然倒打一耙,高声污蔑我儿是大色狼!而更让我震惊和无法接受的是,在场的老师,在处理过程中,竟然也对表示不该碰女生,天理何在!</p><p class="ql-block"> 请问老师,在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您是否看到了我儿手上的伤?是否看到了他是先被屡次侵害的一方?您的这句不该碰女生,在一个紧急自卫的语境下,无异于在进行一场荒谬的受害者有罪论的审判!它传递出一个极其错误和危险的信号:无论因为什么,男生接触女生就是原罪;即使被打,也只能忍受,不能反抗,否则你就是色狼。这是何等荒谬的逻辑!这难道就是我们学校所要传授的性别平等和自我保护的观念吗?难道我的儿子,就应该站在那里,任由别人欺负,直到被打死也不能自卫吗?当最基本的自卫权都被剥夺,当反抗侵害的行为反而被扣上道德的污名,我们教育的公平与正义何在?我儿所遭受的这天大的委屈和伤害,难道就要在这样的价值颠倒中被草草了事吗?</p><p class="ql-block"> 还有,对方那句嚣张至极的不会道歉,大不了赔钱,我们有录音为证!这是老师亲自录下的!这句话,赤裸裸地暴露了施暴者及其背后家庭对规则的无视,对他人尊严的蔑视。它将一切人际关系和道德责任,异化为冷冰冰的金钱交易。仿佛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践踏别人的身心,就可以购买作恶的权利。这种价值观,与我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背道而驰,是教育最大的失败!</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段录音时,我浑身发冷。我不仅仅是为我的孩子感到委屈,更是为我们教育的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如果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心中没有对规则的敬畏,没有对弱者的同情,没有做错事后基本的歉疚感,那么,我们所有的知识传授,意义何在?</p><p class="ql-block"> 四、 教育的异化:当息事宁人取代了明辨是非。在我儿的遭遇中,我有一个非常痛心的发现:班级里处理事情的逻辑,似乎永远都是让我的孩子算了算了。每一次,他都是那个被要求大度、宽容、不要计较的人。可是,凭什么?凭什么善良的孩子要一次次承受委屈?凭什么遵守规则的人要不断退让?当算了成为解决纠纷的默认模式,它实际上是在惩罚守规矩者,纵容破坏者。它传递出的潜台词是:闹事会有成本,但成本不高;忍耐是美德,但美德无价(意味着没有实际补偿)。长此以往,正义感将从孩子们的心中流失,因为他们看不到正义被伸张。</p><p class="ql-block"> 学校,不仅仅是教书的地方,更是育人的殿堂。我们的校训,我们的班规,不应该只是贴在墙上的漂亮文字,而应该成为流淌在校园每一个角落的血液,成为指导每一位师生行为的准则。当班规在霸凌面前失语,当校训在强权逻辑下褪色,我们又如何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们相信真、善、美?</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至今仍选择首先与学校沟通,而不是立刻报警立案侦查,正是因为我内心深处,还对这所学校的教育良知抱有一丝最后的期待。我相信,一所优秀的学校,有勇气、有能力直面自身的问题,并从中汲取教训,实现成长。</p><p class="ql-block"> 五、 泣血的诉求:超越个案处理,呼唤系统性修复。因此,我今天来到这里,我的诉求绝不仅仅是处理这一次打架事件。我恳请学校,能够站在育人的高度,重新审视我儿的遭遇,并给出一个能够抚慰创伤、保障未来、重建信心的系统性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1、公正明确的定性:我要求学校对此事进行明确的性质认定。这绝非普通打闹,而是发生在班级内部的、公开的校园霸凌事件。这个定性,是对事实的尊重,是对受害者的交代,也是后续一切处理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2、彻底透明的调查与严肃的惩戒,我要求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德育处、心理教师及家长代表组成的调查组,对事件的全过程进行彻底调查,包括但不限于调取完整监控、询问所有在场相关人员。对于实施霸凌的学生,必须依据校规校纪给予与其行为后果相匹配的、足以震慑其本人及其他潜在霸凌者的纪律处分,并将处理结果正式告知我方。其大不了赔钱的言论,必须由其本人及家长做出深刻反省和正式道歉。</p><p class="ql-block"> 3、专业即时的心理干预:我要求学校为我儿提供长期、专业的心理辅导支持,帮助他走出这次事件的阴影。同时,建议对涉事班级的其他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团辅,纠正被扭曲的价值观,重建健康的同伴关系。</p><p class="ql-block"> 4、班级生态的重建与制度的保障:这是最核心的一点。我恳请学校深刻反思当前该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及班风建设问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整顿班纪,打击小团体霸凌文化,营造一个安全、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我需要学校给我一个明确的、可监督的承诺和方案,确保孙一帆在未来不会再因同样的问题受到任何形式的霸凌和歧视。他拥有在校园内免于恐惧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5、教师素养的提升:建议学校加强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处理校园危机事件能力的培训。如何在不激化矛盾的前提下明辨是非,如何保护受害者而非无意中成为霸凌的帮凶,这需要极高的教育智慧和坚定的价值立场。</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今天,我的孩子的灵魂,正在恐惧和委屈中战栗。能够唤醒他的,不是敷衍,不是和稀泥,只能是毫不含糊的正义,是充满温度的关怀,是坚如磐石的制度保障。</p><p class="ql-block"> 我仍然愿意相信,是一所有着深厚教育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的学校。我仍然愿意相信,您,是一位能够洞察教育本质、守护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我期待您的回复,期待学校能以实际行动,修复一个孩子对校园的信任,重塑我们对教育的信心。这不仅仅是为了我儿,也是为了学校里每一个可能成为的沉默的大多数,更是为了我们共同信奉的教育理想与尊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