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座山为什么可以爬那么多次——2025年度第24次登顶大寒尖记

心空俗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什么?</b></h3> 2025年11月15日,星期六,早上七点多打车前往寒山驿站,准备又一次登顶大寒尖,这是我2025年度第24次登顶大寒尖了。有人或许会问:同一座山为什么要爬那么多次?我也这样问自己,我问的是:同一座山为什么能够爬那么多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其实都是同一座山,同样的风景,同样的高度,从羊印关隘通往大寒尖山顶的路,我已经熟悉得不要再熟悉了,哪里转弯,哪里到哪里有多少级台阶,哪里的海拔是多少等等,我心里都了如指掌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活需要疗伤</b></h3> <p class="ql-block">  我为什么喜欢爬山?上山、下山都需要专注,有明确的目标,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踩实,总能完成。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那些生活、工作的琐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爬山时,身体会累一点,但是精神愉悦。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写道:“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我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对这句话感同身受,需要在和大自然的亲近中,疗愈在工作和生活中受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所以有时候我也清醒的认识到,并不是我有多喜欢大寒尖,而是为了疗伤我需要像大寒尖这样的一座山,在众多可以爬的山当中,大寒尖无疑是我的首选。</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风景不止是山水</b></h3> 同一座山,同样的山水,风景一年四季不同,白天夜晚不同,阴晴雨雪风景更不同,不仅仅限于山水,然而风景的不同还不止这些,作为置身与山水之间的游客们、驴友们更是散落在这天地之间的风景,而且这道风景也是年年不同,时时不同。在925.6米海拔的大寒尖山顶,每次都可以看到一群群红男绿女搔首弄姿,摆着各种pose拍照。你方拍罢我登场,你摆pose我指导,将一生好强爱出片的个人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女性拍完照,还热心给其他人指导拍照pose,于是其他人也完美复刻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脚不痛,腿不酸</b></h3> 每次爬完大寒尖回到家,我都轻松自如,脚不痛,腿不酸。或许是爬得多了吧?有驴友在朋友圈给我评论了:大寒尖都被你爬低了!山是不会低去的,但是在我的心里大寒尖确实不算怎么高了,因为我已经不像偶尔去爬一次大寒尖的人,他们都觉得大寒尖很高,高不可攀,爬得很累。而我早已没有这种感觉了,从这一点来说,大寒尖确实被我爬低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音喇叭</b></h3> 天龙禅寺的入口处,一根柱子上安装了两个高音喇叭。我是今天第一次看到,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装上去的。看到是因为听到了。声音很响,开始第一首好像听取是佛歌,但是后来听到的又不是佛歌,似乎是流行歌曲。一开始我以为是住寺僧人大藏安装的,大藏是今年才看到住在天龙禅寺的,不知道他是不是真正的僧人,但是现在每次去他都在,经常看到他在背诵经文,在空地里练武,也经常刷到他的抖音,抖音里也是诵经和练武,还有就是在寺庙周边搞卫生。除了大藏现在还有一个卖饮料方便面等物品的男子,原先在天龙禅寺门口摆摊的,现在迁移到了天龙山塘边上了,因为我爬山次数多,他都认识我了,还有一个认识我的是山脚卖登山杖的女的。今天又多了一个在天王殿后面开小卖部的,可能是羊印村委会安排的吧?所以我就想不清楚这高音喇叭是谁安装的了,或许是大藏,或许是羊印村委会。高音喇叭把天龙禅寺这一带搞得有点像集市,我觉得有点太吵了。佛门净地这样搞有点不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水</b></h3> 水是万物之源,是万物之本。有水才有生命,有水才能保命。风水一词也足以说明水的重要性,在中国人的概念中,水是财的标志。人们对水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字放在了土字之前。每个国家、每个城市的大江大河,都会被冠以母亲河的称谓,是他们养育了这个国家或城市的人民。干涸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的今天,终于又再现了羊印坑天龙溪的潺潺流水了,再一次领略了天龙瀑布的雄姿了。看到这些自然心情好,自然不觉得累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每次爬山我都会囧与词汇的贫乏,囧于才华的缺失,恨自己读书不够,恨自己思维迟钝,恨自己表述能力笨拙,要是自己能化身大诗人、大文豪,不去想流芳百世,就算是暂时片刻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华那有多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