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小马哥(Mark)

<p class="ql-block">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China Shipyard Culture Museum),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联安支路53号,筹建于1997年,1998年5月对外开放,是以弘扬船政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原名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2004年正式更名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2010年对外免费开放。2021年12月,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进行全面升级,位于福州船政文化城船厂旧址片区综合仓库的新馆加紧建设。2022年1月3日,新馆开馆。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8388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500平方米。馆内陈列分为序厅、船政概览厅、船政教育厅、船政工业厅、海军根基厅、船政名人堂等展区。设有“自强之道——船政历史文化陈列”和“闽都瑰宝——船政文化揽胜”两个基本陈列。截至2022年,船政文化博物馆的藏品总数130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数460件(套)。</p><p class="ql-block">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是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福建标志性文化旅游场馆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及全国巾帼文明岗。</p> <p class="ql-block">成立背景</p><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声,中国的有识之士纷纷开始寻找救国强国之路,军事自强运动随之兴起。洋务派官员从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入手,在设厂制船造炮的同时,亦究心于创办各类教育机构以培养中国的近代化人才。1866年建立的福州船政学堂,即是当时应运而生的中国第一所近代化海军学堂,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海军教育机构。福建船政的建立表明,海防在中国国防中的地位开始凸现。中国传统的重陆轻海的国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p><p class="ql-block">2004年以来,马尾区政府为弘扬船政文化,根据福州市委“发掘船政文化,突破福州旅游”的战略部署,投资600多万元对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进行全面改版,并更名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原名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筹建于1997年,1998年5月对外开放。2005年1月24日,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更名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改版后重新开馆。2010年对外免费开放。</p><p class="ql-block">2011年8月,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被命名为“福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1年9月,被命名为“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4年7月,被命名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20年12月,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入选2019-2020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名单。</p><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9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数字展馆更新上线,推出线上VR展厅,这是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陈提升重开后的配套更新,市民可通过线上VR展厅一睹船政文化博物馆新展。</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进行全面升级,位于福州船政文化城船厂旧址片区综合仓库的博物馆新馆,正加快进行展陈施工。</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3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开馆。</p> <p class="ql-block">船政文化,指清廷在福州马尾举办福建船政时期所形成的,包括近代教育、科技、翻译等的文化活动及其所造就出的杰出人物的思想成果,其时间大体在福建船政创办和发展鼎盛的时期(1866年至1907年)。其为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过渡时期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基于福建船政的开办(即洋务实业的兴办)和封建统治末期一种全新生产力的出现,由一批目光敏锐、思想先进的先进人物倡导并引进“西学”,从而形成的一股新思潮和新文化。</p><p class="ql-block">船政文化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企业的发轫与发展,造就出新一代“开风气之先”的知识分子,昭示了封建传统文化的没落,催生出20世纪的维新思想、改良实践以及革命运动。船政文化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造船、航海、电力、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折射出中华民族忠心报国、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砺志笃行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船政文化成为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化的号角,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明创造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福建船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也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p><p class="ql-block">与工业企业、科技文化相结合的有机体</p><p class="ql-block">中国官僚机构与近代工业企业、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有机体。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官办船厂和船政学堂。</p><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p><p class="ql-block">福建船政是当时远东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设备最完整的造船基地。</p><p class="ql-block">近代中国培养科技队伍的基地</p><p class="ql-block">船政学堂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科技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造船和航海以及其它相关人才。船政局产生了中国早期无产阶级和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p><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p><p class="ql-block">福建船政局制造出一艘艘兵商轮船,组建起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船政学堂培养了许许多多海军人才,成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各级将领的供应基地,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与发展。</p><p class="ql-block">中国航空业的摇篮</p><p class="ql-block">福建船政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出中国首批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飞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培养了</p><p class="ql-block">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p><p class="ql-block">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船政文化所体现的自立自强、开放革新、学习进取等等精神,世代传承,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以上仅是船政文化丰富内涵的主要体现。至于船政文化外延,更是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方方面面,联系广泛。此次船政文化研讨会已征集海内外专家学者不少论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深入探讨,传承创新,更好为现实发展服务。船政文化名称,可根据不同场合和需要,冠以马尾、福州、福建或中国马尾,以区别于沪、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厅</p> <p class="ql-block">“福建”号航母模型</p> <p class="ql-block">自强之道——船政历史文化陈列</p><p class="ql-block">“自强之道——船政历史文化陈列”在二楼展区,该展览大量运用了场景还原的方法,生动讲述船政历史。大型沙盘再现了船政十三厂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微缩模型生动呈现了舰船制造的全过程;大型雕塑、模型还原了“左宗棠三顾官巷”的场景、船政学堂教学场景、马江海战将士“舰虽亡,旗还在”的英勇精神等。从船政制造的第一艘舰船“万年清”号,到船政毕业生自主研发的“艺新”号,十多艘船政舰船模型的展出,涵盖了船政经历的木构时期、铁木合构时期、钢甲时期。在船厂旧址沙盘区域,除了再现船厂辉煌,还以超大屏幕播放百年船政纪录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闽都瑰宝——船政文化揽胜</p><p class="ql-block">“闽都瑰宝——船政文化揽胜”在三楼展区,这个展示部分将船政引以为傲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进行了系统梳理,第一次用直观的展示形式将船政文化的概念、内容全面公之于众。其中包含船政文化研究的学术历程、船政教育和工业文化的发展、船政对周边社会的影响、由船政而形成的船政与海军家族、船政文化与中国海洋文化的关联等。“船政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部分,展示了英国女诗人Cicely Fox Smith撰写的诗歌《途经古老的罗星塔》和澳大利亚画家李查·林顿绘制的油画《在闽江上》,两件作品生动还原了马尾独特的海洋文化传统,闽江一带繁盛的中外海上贸易场景,海丝文化在这里凝结,也直观地解释了近代船政选址马尾的重要历史背景。“百年传承的船政造船”展区,则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尾造船厂的造船成果,包含世界最大的水泥船“古田”号、马尾造船厂学习欧洲先进造船技术建造的“闽浚2”号等各类船舶模型,以及大量珍贵文物、历史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6年4月18日,时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曾到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参观,连战在福州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示他的题词“中学为体西学用,马江巨舰驭狂涛。”</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0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收到一件珍贵“宝贝”——中法马江海战功牌。这件功牌记录了近代中国人在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贡献,是功牌获得者黄秀标的后裔黄达辉和黄水平无偿捐赠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