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虫无论如何都不能明白的,他的殷勤为何不奏效。即便也曾开着车子,也曾这样的慢行。</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第一次的印象过于深刻。以后的任何一次都超越不了初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那天的一个下午,他都这么的一直开车,拘谨让偶有的话题无论如何都不会引人恰到好处的亢奋。他语调深沉,舒缓,反应也非常认真,似乎一直停留在一个情绪点上。三个多小时的慢行中,彼此多是在倾听各自内心在独白。放起的音乐,节奏亦如泛海孤舟的漂泊,不可捉摸。</p><p class="ql-block"> 过村庄,过森林,过田野。车子几乎是匀速的。我没有告诉他,其实我很喜欢听他讲诉生活。有时为调节气氛,会主动转移话题。当一话题被认同,那一刻会觉得格外的暖心。人与人找到一个共同点定很难,认识的三年多,我们偶尔相见,每一次都很自然。即便他宽大的手掌放到我的肩膀,也极为含蓄、克制而温和的拍拍我的肩胛骨。他善良,正直,顾家,耐心,是个好父亲。我喜欢成熟男人身上的故事,就算是结的忘年交。五十多岁的男人,身材还算健硕,没有啤酒肚,宽阔的肩上藏着情感和故事,他对于生活的理解总能略带给我一些启发。隔着性别和年岁的鸿沟看他们,就像隔着博物馆的展柜玻璃欣赏器物。器物身上,有凝固和静止的东西,还有的就是一点淡泊和无奈。这也许只是叶公好龙地神往一下而已,其实,大多时候,更像在读一本人文的“书”。</p><p class="ql-block"> 对于小虫,一面接受了他“千里”送的鹅毛,一边略带了受之有愧的感受。既有不屑,又有一丝的渴望,还有的不想渐渐习惯于它。就像收了别人送的花,要面对美的主动枯萎,再亲眼目睹它的消逝。</p><p class="ql-block"> 生活本质的雷同,成年人的世界,人和人虽大显了不同,但还是会盯住他们的眼睛,明明白白说NO。不肯趋同,就是很奢侈的勇。像自驾旅途到了终点,终要独自踏上漫长的归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