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心之外,爱与责任的交响——读《靶心之外》有感

海之恋

<p class="ql-block">作 者海之恋</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94009</p><p class="ql-block">​图 片:拍照+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靶心之外》宛如一幅细腻的军旅画卷,以其生动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勾勒出部队生活的严谨与浪漫,令我这曾身着军装的人,内心泛起层层涟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章开篇,“训练场的风总带着砂砾,刮在脸上像细针”,寥寥数语,便将军营的艰苦环境生动呈现,瞬间把我拉回到那段热血岁月。林微与陆峥在这样的环境下相遇,故事由此展开,自然而贴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中对装备保障工作的描写,引发我深深的共鸣。在部队,装备保障关乎战友生命安全,容不得丝毫马虎。就像我曾听闻的悲剧,新兵操作手榴弹失误,致使连长与战友伤亡,甚至自己也不幸遇难。这让我深知,靶心之外的准备工作,远比打靶本身更为关键。而《靶心之外》中,陆峥对风速仪校准的重视,正体现了这种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他那句“在这里,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让战友把命留在靶场之外”,如重锤般敲击着我的心,再次警醒我无论身处何岗位,严谨细致都是对生命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林微与陆峥的感情线,在装备保障的工作场景中悄然交织,细腻而动人。月光下递工具时指尖的触碰,加班时热牛奶的关怀,看似不经意的互动,却将那份朦胧的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与部队严肃的环境相得益彰,如同《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爱情,在艰苦中绽放温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实弹射击考核情节,进一步升华了两人的情感。林微对陆峥的紧张与关心,陆峥借弹壳传达的心意,以及那句“靶心有固定位置,但有些东西,比靶心更难瞄准。比如……想让某个人开心的心情”,巧妙地将爱情与靶心之外的责任相融合,既展现了军人的柔情,又不失军人的担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演习结束后的表白与戒指,更是将这份感情推向高潮。“部队有规定,不能太张扬,但我想让你知道,我的靶心之外,永远有你。”这句深情的告白,既遵循部队纪律,又饱含深情,深刻诠释了军人在爱情与责任间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不仅让我回忆起部队的点点滴滴,更让我明白,无论在部队还是其他行业,靶心之外的精心准备与时刻警惕至关重要。安全始终是首位,容不得半点懈怠。而其中细腻的感情描写,也为严肃的军旅生活增添了一抹温柔色彩,让我看到军人铁血背后的似水柔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靶心之外》是一部佳作,它以生动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展现了部队生活的多面性,让每一位曾穿过军装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军人的责任与担当、爱情与坚守。它如同一曲爱与责任的交响,在读者心中久久回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