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说连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蝉蜕(17)</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姚念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年春节刚过,高大柱接连收到家中两封加急电报:“母病重,速归!”</p><p class="ql-block"> 大柱脑袋一下就大了,不知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拿着电报急忙去找科长,想请假,又怕不批,在科长面前局促不安。朱科长看了看电报,简单问了下大柱家中的情况,说:你赶紧收拾一下,回去看看吧!有什么情况就写信或打电报来。</p><p class="ql-block"> 有什么收拾的?一年的新兵,要钱没钱,要东西没东西,洗漱用品往绿挎包里一塞,就准备坐中午部队去县城的班车上路。这时,领航科赵参谋走过来,从兜里掏出两盒墨菊烟,说:没啥给你带的,带着两盒烟,回去见了人好有个招呼。大柱说:不用,我又不会吸烟。拿着吧,咱老家兴这个。</p><p class="ql-block"> 赵参谋是山东老乡,临沂人,六八年老兵,平时对高大柱挺关照,经常带着大柱出去玩,两人还曾骑车几十里路到清东陵去过。当年的清东陵不要门票,和看陵人说一声,一看是军人就让进去了。</p><p class="ql-block"> 汽车倒火车,火车再倒汽车,折腾两天一宿,直到第二天下午,大柱才赶到老家县城。</p><p class="ql-block"> 汽车一进站,大柱就看见一个人正和达达(父亲)说话,然后那人便去了厕所。</p><p class="ql-block"> 大柱爹一看又一辆汽车进站,就赶紧往车跟前跑,紧盯着每一个下车的人,眼看一车人又要下完了,也没看到大柱的身影,神情有些沮丧,很失望地转身就要走。</p><p class="ql-block"> 大柱坐在车的最后排,下车时,正好被前面下车的人挡住了大柱爹的视线。大柱爹转身正要走,“达达!”大柱爹猛然回头,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表情立马由阴转晴,笑容里带着一种渴盼已久一下成真的喜悦,或者说,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的那种踏实感油然而生。这时,上厕所的那人也走了过来,大柱一看,认识,是本村的本家爷们。那人一看到大柱,眼里放出一缕异样的亮光,惊疑地上下打量着大柱,半天说出了半句话:大叔!真的是你?唐山地震……你没……?大柱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p><p class="ql-block"> 大柱爹:啥也别说了,你这一回来啥事都没了!</p><p class="ql-block"> 大柱赶紧问:娘的病咋样了?现在医院还是在家?</p><p class="ql-block"> 大柱爹轻轻摇摇头:恁娘没病,是周围的人都病了。</p><p class="ql-block"> 大柱没理解爹的意思,欲问,大柱爹接着说:唐山地震后,几个月没有你的音信,后来接到了你的来信,春节前你寄来的20块钱也收到了,可乡亲们都说这是假的,说你在地震中......,后来越传越厉害,越传越邪乎,说你寄来的信,都是部队模仿你的笔迹和口气写的,就连过年部队寄来你的立功喜报和慰问信,也传成你的死亡通知书了。都传遍了,就恁娘现在还蒙在鼓里。</p><p class="ql-block"> 大柱知道爹的最后一句话里有话。娘以前得过癔病,一气一累一激动就容易犯,所以大家都在瞒着娘。大柱爹接着说:“为了验证真假,不得已,才给你发了两封不该欺骗部队的假电报,回去你看怎样向部队如实解释吧。”</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大柱和爹一路说着话,走了十五六里路回到了家。没曾想,这时大柱家门口已经站满了人。</p><p class="ql-block"> 原来是那个在汽车站见到大柱的本家爷们,一看大柱活着回来了,本来要在县城办事的,也不办了,急急忙忙骑车回村“播报新闻”去了。</p><p class="ql-block"> 亲戚邻居一听大柱没死,还回来了,都想亲眼看看这个被传在地震中已经“光荣”,而没“光荣”的真人。从下午到晚上,就象看西洋景一样,大柱家就没断过人。夜里11点多了,大柱已经睡下,还有一位远房表哥,摸着黑从湖里划船,赶了十几里的水路,非要过来亲自看一眼大柱,以验真假。</p><p class="ql-block"> 唐山地震后,高大柱给家写过信,但相当一段时间,整个唐山都处于瘫痪状态,对外的邮政通信全部中断,战友们想写信给家报平安,都发不出去,后来才逐渐通了。大柱也接到了家里回信,说家中一切安好,都在防震,住的全是防震棚。还说:把你的地址给弟弟妹妹都写了一张纸条,给他们每人两块钱,万一地震走散了,就让他们拿着地址到部队找哥哥去。</p><p class="ql-block"> 大柱每月6块钱津贴,除了平时买点洗漱用品,其它也没什么花销。快过年了,大柱从省下来的几十块钱里,拿出20元给家里寄去,让给弟弟妹妹们买点好吃的,还给姥姥寄去了10元,算是尽点孝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柱回到家,一看娘没有病,家中也一切安好,大柱在地震中遇难的传言也烟消云散,想着过两天走走亲戚,到姥姥、姑姑和姨家门上报个平安,顺便到县城打听一下兰欣的消息,就回部队了。</p><p class="ql-block"> 这天,大柱借了辆自行车正准备出门走亲戚,只见大队支书领着两位军人来到大柱家,大柱一看,认识,是自己部队的,一位是师政治部保卫科朱科长,也就是地震头天下午家属来队,一地震两口子都穿的衣服很少就跑出楼来的那位;另一位是政治部干部科余干事。</p><p class="ql-block"> 大柱一见二位首长,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他们咋到我家来了?难不是这假电报的事被部队发现了?即便发现,他们也不会来这么快呀!再说了,发假电报那也是事出有因,也不至于兴师动众追到家里来呀!遂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地问了句:你……你们咋来了?</p><p class="ql-block"> 朱科长一看大柱有些紧张,便直截了当地说:我们师正在选一名电讯人员,你是人选之一。电讯人员要求条件很高,政审很严格,要对你的主要社会关系和你入伍前的表现进行全面调查,我们这次出来就是对你进行外调的。这话本来是不应该对你说的,因我们平时比较熟,对你也比较了解,来的时候作战科朱科长说你母亲病了,正好你也在家,我们就过来看看,怕你误解才给你说了这些,对了,你母亲的病情怎样了?</p><p class="ql-block"> 大柱听朱科长这样一说,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高大柱回家之前,就影影绰绰听到一些传言,说师里最近在选拔干部苗子,司令部有几个科都在选,春节后还要送军校去学习。高大柱听到也没当回事,心想,咱一个新兵蛋子,怎么选也选不到咱头上。今天听朱科长这么一说,大柱心里有些窃喜。</p><p class="ql-block"> 大柱听朱科长问娘的病情,连忙回答:呃!好多了。朱科长您先坐,我给你们倒水,中午就在家吃饭。</p><p class="ql-block"> 好!朱科长也没推辞。</p><p class="ql-block"> 大柱连忙招呼爹娘做饭。大柱对朱科长说:没什么好吃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湖边,咱今天就吃鱼。</p><p class="ql-block"> 朱科长:好啊好啊!能吃上微山湖的鱼太幸福了。</p><p class="ql-block"> 大柱一回来,这两天下湖逮鱼的,上岸后都给大柱娘丢下一些鱼,有大有小,啥鱼都有,吃不完就放到簄笼里,往湖边水里一扔,随吃随捞。今天抓面子了,簄笼往上一提,扑扑棱棱,活蹦乱跳。咕咕嘟嘟炖了大半锅,再贴上一圈全麦面的锅饼,放上些地瓜粉条,一揭锅满河头都飘着香气。</p><p class="ql-block"> 泖子席,一人一碗,吃了再盛。大柱爹拿出一瓶湖西米酒,给朱科长和余干事斟上,连鱼带汤,连吃加喝,锅饼往鱼汤里一泡,二人吃地是呼呼噜噜,满头大汗,每人都盛了两三次,边吃边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和锅饼。</p><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朱科长摸了一下自己的肚子:出来几天还没吃这么饱过,太撑了,今晚都不用吃饭了。</p><p class="ql-block"> 吃过饭,朱科长、余干事又坐了会,说了会话,大柱就把家里给自己发电报的事,一五一十说了一遍,朱科长表示理解,说这也是一个消除传言的好办法,大柱你不要有过多顾虑,回部队我会向你们科长说清楚的,你在家多住几天,好好陪陪父母,走走亲戚,报报平安。朱科长还说:你们大队部和你教过书的学校我们都去过了,对你反应不错,说你入伍前就填了入党志愿书,只是当时公社领导都在乡下驻队,没及时召开党委会通过;学校对你入伍也是即高兴又不舍,高兴的是你能到部队这座大熔炉里去锻炼,将来能成为有用之人,不舍的是你一入伍学校就少了一位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大柱拿出纸和笔,把自己的主要社会关系及详细地址,又一一写清楚,交给朱科长,并告诉他们行走的路线。</p><p class="ql-block"> 日头偏西,朱科长、余干事步行去了县城。</p><p class="ql-block"> 大柱在家又待了两三天,走了走亲戚,到县城打听了一下兰欣的消息,结果有些失望。</p><p class="ql-block"> 高大柱到县城,分别见了几个在学校比较要好的同学,借口是看望一下老同学,然后就东拉西扯打听其他同学的消息,其中当然少不了兰欣。同学们说:兰欣是外地人,是几年前转学过来的,有点孤傲,不大合群,与同学们交往很少,高中毕业后就没了她的消息。说话间,大柱听到有一位同学在县革委会当打字员,或许他能知道点信息。</p><p class="ql-block"> 高大柱来到县革委会,正好这位同学在,一见大柱,非常热情地招呼大柱坐下,给大柱倒了杯水,问:你咋这时候回来了?家里有事?唐山地震你没伤着吧?一连几问,大柱不知道先回答哪个。大柱简要把回来的因由说了一下,然后就拉同学们毕业后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这位同学很健谈,似乎要把他所知道的同学们的信息,一股脑全说给大柱听。其实,此时大柱关心的只是兰欣的消息。大柱拐弯抹角往兰欣身上扯。这同学说:兰欣还真是个迷,听说她爸爸是几年前从省城下来的,还是个抗美援朝的老兵,到哪个厂当副厂长,兰欣是跟着她爸爸转学过来了,她平时不大和同学们来往,毕业后也没她什么消息。不过,听人说,去年落实政策,有几个人官复原职回了省城,不知有没有兰欣的爸爸,要是有,兰欣是不是也跟着回了省城?</p><p class="ql-block"> 这倒是个重要的信息,但这次大柱时间来不及了,即便有时间,省城这么大到哪去找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高大柱带着失望,揣着渴望,踏上了归队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作者简介:姚念龙,1956年出生,山东鱼台西姚人。种过地,教过书,当过兵,从过政。山东诗词学会会员,济宁诗词文化学会会员。一个喜欢用文字堆积木的人。</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