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15日的午后,阳光明媚。照耀着柳子中学的红灯笼,我们2504班的同学们一点钟就已在校门前集合。手里攥着那条鲜红的横幅——“文明志愿我先行活动”,笑声在微风里飘荡。校门口的建筑静静伫立,像一位见证者,看着我们这群少年,用一张合影定格下今天的承诺。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所谓“新时代的好少年”,不是写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我们此刻挺直的脊背和发自心底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穿过几条街,我们抵达麻元社区。社区门前,我们胸前的红马甲像一团团跳动的火苗。我们汇合在一起,站成整齐的一排,再次举起横幅合影。地上的扫帚和簸箕还带着温度,仿佛在提醒我们:这不仅仅是一次仪式,而是一场即将开始的行动。我接过一把扫帚,忽然明白,礼仪不只是鞠躬问好,更是弯下腰去,把脚下的路扫干净。</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任务区域是社区的停车场周边。阳光斜斜地洒下来,车顶泛着微光,宣传栏上的字在风里轻轻晃动。大家分散开来,有人扫角落的落叶,有人清理夹在砖缝里的纸屑。一位大叔路过,笑着说了句“学生娃也来干活啦”,语气里没有轻视,反倒有种欣慰。我低头继续扫,手心微微出汗,心里却像被那句夸奖轻轻托了一下——原来被看见,也是一种力量。</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停车场边缘,扫帚握在手里,像握着一根魔法棒。阳光把影子拉得老长,我一下一下地推着落叶前行,像在写一首只有地面能读懂的诗。电动车安静地停在一旁,偶尔传来几声鸟叫。这一刻,清扫不再是任务,而是一种安静的对话——我和这片土地,用扫帚作笔,以干净为墨,写下属于我们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班里一位女志愿者正弯腰清扫树下的落叶。她的动作很稳,扫帚划过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像秋天的低语。风偶尔卷起几片叶子,她也不急,追上去再扫回来。我站在不远处看着,忽然觉得她像一幅画里走出来的人——不是那种被精心修饰的宣传画,而是真实、朴素、带着汗水的日常之美。这样的身影,才是“好少年”最生动的注解。</p> <p class="ql-block">整条街都活跃着我们的身影。有人负责捡烟头,有人清理小广告,还有人专门收拢垃圾袋。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我们的红马甲在其中穿梭,像一条流动的河。一位老人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眯着眼看我们忙活,末了说:“这街啊,好久没这么亮堂了。”一句话,让我们所有人笑开了花。原来,干净不只是视觉的清爽,更是人心之间的通透。</p> <p class="ql-block">临近下午二点,阳光更暖了。我看到一个同学还在停车场角落认真清扫,扫帚和簸箕配合得娴熟,像是已经干过千百遍。他的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车轮边,仿佛在说:哪怕是最不起眼的角落,也值得被认真对待。那一刻,我没有拍照,只是静静看着,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踏实感——我们不是来“做秀”的,我们是来“做事”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只有汗水滑落脸颊的触感,只有彼此间会心一笑的默契。但正是这些细碎的瞬间,让我真正明白了“争当新时代好少年”意味着什么——不是站在高处被掌声包围,而是蹲下身来,把一片纸屑捡起,把一条街扫亮,把一份责任扛在肩上。</p> <p class="ql-block">回校的路上,红马甲已经沾了些灰尘,可我们的心,却比来时更轻快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