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时节,遇见山乡的斑斓

缪加奇

<p class="ql-block">十一月的山野,风里已带着清冽的寒意,但阳光依旧慷慨。2025年的这个秋天,我走进皖南的一个古村落,邂逅了一场最质朴的丰收仪式。这里没有喧嚣的游客,只有老屋前静静铺展的色彩,将整个村庄染成了橙红相间的调色盘。晒秋,不是刻意的布景,而是生活本身在阳光下自然舒展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走在石板小径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摆着晾晒的作物。一张缀着白色蕾丝花边的布摊在编织垫上,上面铺满了细长的胡萝卜干,橙红色泽在阳光下透出温润的光,像是把晚霞揉碎了撒在布面上。不远处,白色的塑料托盘里堆满了红辣椒,鲜亮得几乎要灼伤眼睛。它们被小心地铺在空调外机顶上,借着机器运行时微微的热气加速风干。透明塑料布轻轻覆着,防尘却不遮光,仿佛给这场秋日仪式盖上了一层薄纱。红墙斑驳,银框窗户半开,金属信箱上字迹模糊,连风路过时都放轻了脚步。这些寻常物件与食物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土画卷——这是属于农人的时间艺术,也是大地上最真实的晒秋图景。</p> <p class="ql-block">辣椒的颜色愈发浓烈,像是一把火从屋檐下烧到了墙根。它们在阳光里一天天蜷缩、变脆,散发出微辛的气息,随风飘进厨房,飘进饭桌,飘进接下来整个冬天的滋味里。我蹲下身,指尖轻触那微皱的表面,仿佛触到了岁月的纹理。这不只是晾晒,更像是一种无声的传承——把阳光的味道封存,把季节的馈赠延续。明代《天工开物》里写的“曝晒去湿、久藏不坏”,原来从未走远,就在这片山间的屋檐下,静静延续着。</p> <p class="ql-block">托盘依旧摆在空调外机上,背景是那面熟悉的红褐色瓷砖墙,墙上黄色的信箱写着“快乐牛奶”几个字,字迹有些褪色,却透着一股顽皮的生活气。谁家的孩子曾在这里等过奶瓶?如今信箱空了,可生活还在继续。辣椒晒着,风轻轻吹着,日子就这样一寸寸走过。我不由笑了,这哪是什么风景?分明是生活自己在说话,用最朴素的方式,讲着最踏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徽州自古有“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之说,土地珍贵,人们惜物如金。晾晒不仅是保存食物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延续。在这片被山围拢的村落里,每一寸阳光都被珍惜,每一份收获都被郑重对待。我忽然明白,晒秋晒的不只是作物,更是人心——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时节的顺从,是对来年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阳光斜照,影子拉长,村中炊烟渐起。一位老人端着簸箕走过巷口,辣椒粒簌簌落进陶罐,声音清脆得像秋天的私语。这一程虽无繁华盛景,却让我记住了最本真的味道——那是阳光与风共同调制的秋意,是土地写给人间的一封情书。而我,不过是一个偶然路过的人,却在这一片斑斓里,被深深治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