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大鸨

蓦然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初冬,在田间邂逅一群大鸨, 数量有38只,它们时而四处张望,时而低头觅食,时而扑扇翅膀飞向天空,非常悠闲自在。大鸨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又名地鵏,属于鸟纲、鸨形目、鸨科、鸨属,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它们的体型壮硕,颈长、腿长,头部相对较小。展翅飞行时翅膀偏白,初级飞羽深色,次级飞羽黑色,展现出独特的飞行美感。头颈部为浅灰色,腹部至尾下覆羽为白色,颈背至背部则是棕褐色,带有明显的深棕色和黑色横斑。雌雄大鸨的体型差距极大,雄鸟通常比雌鸟大得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大鸨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平原、干旱草原和半荒漠地区,也出现于河流、湖泊沿岸和邻近的干湿草地。在繁殖地单独、成对或结小群活动于开阔草原。迁徙和越冬期间结成多达百只以上的大群。越冬通常在农耕地,取食种子和豆科植物茎叶。但在繁殖季节,它们也会大量捕食昆虫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大鸨善于奔跑,飞行能力相对较弱,非迁徙时的飞行高度通常不是很高。它们性格机警,很难靠近,平时不鸣叫,只有在受惊时才会发出“丝丝”声,同时展开尾羽和双翅,试图吓退来犯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尽管大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们的生存现状却十分严峻。大鸨在民间也叫做地鵏,并有“天鹅不如地鵏”的说法。此外,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城市化建设,农业开垦等,使得大量的大鸨栖息地遭到侵占和破坏。草原过度放牧也导致其适宜生存空间缩小,受到食物来源减少影响,野外种群数量不断下降。为此,我们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爱护大鸨这样的珍惜动物。</b></p> <p class="ql-block">篇号775</p><p class="ql-block">拍摄2025年11月上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