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莲峰 心承青史(2025.11.2.摄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中国共产党庐山会议旧址.)

颜可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歌曲:(党旗颂)李庆芳</span></p> <p class="ql-block">  阴雾如轻纱漫笼庐山,将牯岭东谷的长冲河、掷笔峰晕染成一幅朦胧的水墨。循着湿润的山风,我与友人们踏至海拔1007米的火莲院一一这座原名传习学舍会议礼堂的建筑,如今以庐山会议纪念馆旧扯的身份,静立在峰麓河畔。</p><p class="ql-block"> 它的美藏在中西合壁的匠心里:830平方的庭院中,纵向对称的布局沉稳大气,西方建筑的规整结构上,覆盖着中式蓝色琉璃瓦檐,流光溢彩。三个圆拱形大门庄严肃穆,八角形窗与二楼的长方形窗相映成趣,窗间的圆柱与石斗雕刻,细节处尽显古朴雅致。雾气僚绕中,琉璃瓦更显温润。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踏入馆内,时光仿佛在此凝固。这里完好保留着九届二中全会的会场原貌,1959年的八届八中全会,1961的中央工作会议亦曾在此召开。墙上的文献、泛黄的影像资料,将一段段厚重的历史娓娓道来。作为1996年获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  阴雾并未冲淡心中的敬意,反而让这份感受愈发深沉。站在会场中央,望着熟悉的历史场景复原,仿佛能触摸到时代的脉博,感受到先辈们为国家发展殚精竭虑的赤诚。与友人轻声交流着所见所感,感动与敬畏交织,既为建筑的独特美学沉醉,更为这份沉甸甸的历史遗产心生崇敬。雾霭中的火莲院,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座精神的坐标,让每一位来访者在静谧中读懂历史,在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