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5日的徐汇秋阳,把五十四中操场的绿塑胶地晒得暖软。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四师分会十位同志跟着李宏塔先生的脚步走进校门时,他忽然在“七秩弘爱传薪火”的展板前停住,指尖轻轻触过初一1962级”的字样:“当年的教室就在那栋楼一楼,窗户朝东,能看见法国梧桐树影婆娑。</p><p class="ql-block">这是他第N次回母校,却是70周年校庆最特别的一场。校史陈列室里,学生讲解员指着老照片里穿蓝布校服的少年问“这是您吗”,他笑起来眼角的纹路弯成月:“是,那时候总抢最后一排,因为能偷偷看球场。”可当看到展板上“民政厅长骑车下基层”的报道时,他忽然收了笑意:“五十四中教我的‘踏实’,是上课要坐直,做事要落地——后来我蹲在灾民帐篷里测气温,和这道理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会议室的座谈更像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初三学生黄子涵递上版画《信仰之光》时,他摩挲着画面里李大钊先生的剪影,忽然提起父亲李葆华的话:“当年我在这读书,父亲说‘教室的板凳是坐给将来的’——你们现在坐的板凳,要坐出给老百姓办事的底气。”他赠出签了名的《李大钊》,扉页写着“铁肩担道义”,抬眼对满室少年说:“这‘道义’不是空话,是你们解的每道题、扶的每个老人,是五十四中教的‘弘爱’。”</p><p class="ql-block">离开时他执意走操场的旧跑道,踩着70年前的足迹说:“校庆不是回头看,是把过去的热,传给现在的人。”秋风吹起他鬓角的银发,和不远处“2025”字样里的学生笑脸叠在一起——原来所谓“传薪”,不过是老校友的脚步,与新少年的身影,在同一片阳光下,踏过同一段路。</p> <p class="ql-block">感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