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凭祥】雄关铸魂:镇南关的六百年沧桑

刀锋

镇南关,现在叫“友谊关”。我知晓这座关口,源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它曾是广西方向核心战略要地,既是兵力、物资投送与伤员后送的后勤枢纽,也是攻防依托的前沿阵地,更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国门象征。此次从德天瀑布前往防城港,我特意绕道,只为亲眼目睹这座昔日的镇南关,感受其厚重历史与家国情怀。 将车停在一号停车场,购好门票后,需步行一段路程并途经一条冷清的商业街,方能抵达景区入口。 “友谊关景区”仿古牌坊率先映入眼帘,验票后沿“友谊关历史长廊”前行不远,便是清末广西全边对讯署旧址。 这是典型的法式殖民建筑,明黄主体配青灰屋顶,廊柱、拱券与雕花精致,楼前铭牌详述历史,与山水相映,楼内还陈列着诸多文物。 对讯署旧址对面,是通高 22 米的友谊关关楼。建筑由厚实底座与三层回廊式楼阁构成,墨绿色石米贴面外墙庄严肃穆,拱门上方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的“友谊关”汉白玉大字,在南国阳光下熠熠生辉。 穿过关楼,现代化口岸区域映入眼帘: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中式廊亭与巍峨山峦相映,通关大楼矗立其间,尽显南疆国门的繁忙与活力。 走上关楼,这里是镇南关历史展厅:复原的中越领导人会晤蜡像神态逼真,墙面陈列着历史照片与文字资料,天花板白鸽壁画增添和平意蕴。 关楼两侧,是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蜿蜒城墙,青灰色砖石将关楼与东西两山相连,距今已有 600 余年历史。 沿石阶攀上左弼山顶,一座1885年夯土筑成的瞭望台静静矗立,作为镇关炮台前哨,台上岗亭可遮荫避雨,视野开阔,能清晰望见境外口岸对汛机构及 2 公里外的同登一带。 瞭望台下方隐蔽着暗堡,朝南设两个射击孔,可观察境外动态、战时控制关口。 离开瞭望台往炮台走,一组雕塑赫然入目:1885 年镇南关大捷中,冯子材以近七旬高龄挂帅,率将士与边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将入侵法军击退,这场晚清对外战争的罕见胜仗,被雕塑永久定格。雕像与 “镇闗炮台” 题字及沧桑遗迹相映相融,成为那段抗敌史的生动注脚。 炮台区域古迹斑驳,石砌的炮台墙体爬满青苔,榕树的气根如巨网般缠绕其上,古老的火炮或立于台顶、或半嵌墙中,炮身锈迹斑斑,却仍保持着瞄准的姿态。 火炮依旧指向南方,炮口的锈迹诉说着它曾见证的烽火。每一处弹痕、每一寸苔藓,都在诉说着这里曾经历的烽火岁月,见证着南疆国防的沧桑变迁。 镇南关六百年风雨,从烽火戍边到和平通商。触摸古墙、凝望旧炮,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萦绕心间,这座南疆雄关,终成不朽丰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