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赤峪沟

何周峰

<p class="ql-block">作者:何周峰</p> <p class="ql-block">探寻赤峪:一段红色与自然交织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在周至田峪河的东边,静静地藏着一条名为赤峪沟的地方。它虽没有那些名山大川般声名远扬,长度也不算太长,却宛如一颗遗落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且,它与耿峪沟之间还有一条隐蔽的小路相互连通,仿佛是大自然在群山之间悄悄拉上的一条神秘纽带。赤峪不仅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地点,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p><p class="ql-block"> 翻开《周至县志》,一段段红色的历史跃然纸上。1932年11月24日,红四方面军为了战略转移,在与国民党军激战后,从蓝田汤峪、长安库峪出山,经周至辛口子进入秦岭,途经厚畛子(赤峪)等地,朝着陕南转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翻越了秦岭的重重山峦。而在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从沣峪口出发,经户县、周至,沿秦岭北麓西进。7月18日进入周至,途经集贤镇、殿镇、楼观等地,20日进驻马召镇一带,最终于9月15日与陕北红军会合。这些红军队伍的足迹踏遍了赤峪的土地,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赤峪历史中最动人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中便对赤峪充满了无尽的想象。那崎岖的山路,是否还留存着红军战士们坚毅的脚印?那清澈的河水,是否曾映照过他们疲惫却坚定的面容?怀揣着这份好奇与敬意,我约上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前往赤峪探访。</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进赤峪,眼前的景象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沿着河道一路向上,潺潺的流水声在耳边奏响,宛如一首欢快的乐章。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银光,水底的沙石与游动的小鱼清晰可见。两岸的山峦连绵起伏,山上树木葱茏,枝叶交错,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偶尔,还能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声,它们在枝头欢快地跳跃着,仿佛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p><p class="ql-block"> 脚下的小路蜿蜒曲折,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我们小心翼翼地前行着,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路边的野花野草肆意地生长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我们一边欣赏着这美丽的自然风光,一边想象着当年红军战士们在这片土地上艰难行军的情景。他们或许也和我们一样,沿着这条河道前行,但他们面临的却是更加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他们没有我们如今舒适的装备和条件,却凭借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穿越了重重艰难险阻,为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随着我们不断深入赤峪,一种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我们仿佛能看到当年红四方面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能看到红二十五军战士们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北上,在漫长的征途中坚定地向西挺进。这段旅程,不仅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探寻,更是一次对红色历史的缅怀与传承。我们在赤峪的山水间行走,仿佛与那些革命先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精神如同这赤峪的山水一般,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探秘赤峪:秦岭深处的绮梦与传奇</p><p class="ql-block"> 赤峪,又称赤峪沟,宛如一颗隐匿在秦岭深处的璀璨明珠,是秦岭七十二峪中的独特存在。它地处陕西省关中腹地的周至境内,仿佛被大自然精心呵护着。峪口海拔540米,恰似一个神秘世界的入口。其源头,是耿岭到田峪中间那座东西走向的无名大山,沟道呈南北走向,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盘踞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东距耿峪约4.4千米,西距田峪约2.8千米,关中环线(S107)在峪口外1.3千米处悠然穿过,仿佛一条丝带,将赤峪与外界轻轻相连。周边还有两峪、四沟环绕,田峪、赤峪相互守望,牛角沟、浅石沟、黑龙沟、大曲沟如同灵动的脉络,共同编织出这片充满生机的山水画卷。</p><p class="ql-block"> 踏入赤峪地区,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山峦起伏连绵,似一条条巨龙在大地上蜿蜒游走。高大的山峰直插云霄,宛如顶天立地的巨人,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浑圆的粱峁则像大地母亲温柔的怀抱,给人以温暖和安宁;而那坡度极缓的山顶,恰似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平台,让人忍不住想要驻足,俯瞰这壮丽的山河。</p><p class="ql-block"> 深入谷中,又是另一番惊心动魄的景象。群岩嵯峨林立,有的如刀削斧劈般险峻,仿佛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工匠用巨斧精心雕刻而成,鬼斧神工的技艺令人称奇、惊叹不已。山谷和悬岩峭壁上,随时都有可能邂逅奇特的山崖造型。瞧,那边的山崖宛如蛟龙戏水,灵动的身姿仿佛在水中翻腾跳跃,溅起层层水花;这边的山崖又似雄鹰窥视,锐利的眼神仿佛在洞察着世间的一切,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原始森林层峦叠嶂,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汹涌。珍鸟异兽在这里自然栖息,它们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在林间自由地穿梭,为这片宁静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山清水秀,山峦与林海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庙宇殿间恢宏壮观,红墙绿瓦在绿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祥和。</p><p class="ql-block"> 赤峪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拥有丰富的特产。野生猕猴桃像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绿宝石,挂满了枝头;野生葡萄一串串晶莹剔透,宛如紫色的珍珠;五味子则散发着独特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赤峪的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当年,诗圣杜甫曾数次登临赤峪,每一次游历都留下了题咏佳作。其中一首《赤谷西崦人家》,“跻险不自喧,出郊已清目。溪回日气暖,径转山田熟。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将赤峪的美景与宁静描绘得淋漓尽致,让后人仿佛能透过诗句感受到当时的那份悠然与惬意。</p><p class="ql-block"> 赤峪沟全长15.8公里,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古老的传说。传说在三国时期,蜀魏两国在此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整整持续了三天两夜。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双方死伤惨重,鲜血染红了河水,原本清澈的水流被染成了黑红色,赤峪河也因此得名,这个传说为赤峪增添了一份悲壮而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在赤峪,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独独檀木林,七石一间庙,三尺一岭坡。”其中,“七石一间庙”大概是赤峪最有名气的一个地方了。这是一座用七块石板盖起的庙,加上“石”“十”的谐音,更是衍生出了一个传奇的故事,让人们对这座庙充满了好奇与遐想。</p><p class="ql-block"> 从峪口进去两三公里,沿着水泥路前行,在左边高大壁立的山崖下,便能看见一座小小的庙。这座庙高不及膝盖,显得格外小巧玲珑。走进细看,里面有新塑的雕像,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还有残留的老雕像,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有些斑驳陈旧,但却散发着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气息,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这里,仿佛是时光的驿站,承载着赤峪的历史与文化,等待着每一位前来探秘的人去发现、去解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