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会师楼(8.8)

忠心

<p class="ql-block">会师楼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是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始建的古城西城门“西津门”,1952年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更名为会师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为歇山顶砖木结构楼阁,高7米,城墙高10米,是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1936年10月胜利会师的历史见证,标志着长征结束。会师楼与会师塔、革命文物陈列馆等共同构成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会师楼位于甘肃省会宁县城西,原为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所建古城墙西城门“西津门”,建筑采用砖木结构歇山顶楼阁形式,城楼高7米,城墙高10米,现存城门洞深6.4米,南北两侧城墙以青砖包砌。1936年10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此会师,1952年将“西津门”更名为会师门,城楼改称会师楼,1962年被列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该建筑历经1986年、2006年等多次维修,现存城楼为二层楼亭结构,面宽三间,下层设革命文物陈列室。1996年,以会师楼为主体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入选“大国印记:1949-2009中国60大地标”。1997年旧址被列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会宁红军会师旧址</p><p class="ql-block">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境内,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革命遗址。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总占地面积约4471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三军会师纪念塔、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组成。其主要建筑“会师楼”是三军会宁会师的物证,也是会宁古城的象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陈列着红军会师期间留下的马灯、铜壶等大量文物。文庙大成殿,是当年红军会师的地方。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历史见证,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这一旧址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遗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旧址建筑和景观共同构成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的丰富内涵‌,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1996年11月20日,会宁红军会师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境内,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革命遗址。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总占地面积约4471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三军会师纪念塔、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组成。其主要建筑“会师楼”是三军会宁会师的物证,也是会宁古城的象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陈列着红军会师期间留下的马灯、铜壶等大量文物。文庙大成殿,是当年红军会师的地方。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历史见证,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这一旧址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遗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旧址建筑和景观共同构成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的丰富内涵‌,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1996年11月20日,会宁红军会师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会宁红军会师旧址</p><p class="ql-block">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境内,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革命遗址。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总占地面积约4471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三军会师纪念塔、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组成。其主要建筑“会师楼”是三军会宁会师的物证,也是会宁古城的象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陈列着红军会师期间留下的马灯、铜壶等大量文物。文庙大成殿,是当年红军会师的地方。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历史见证,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这一旧址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遗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旧址建筑和景观共同构成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的丰富内涵‌,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1996年11月20日,会宁红军会师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会师楼</p><p class="ql-block">会师楼位于甘肃省会宁县城西,原为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所建古城墙西城门“西津门”,建筑采用砖木结构歇山顶楼阁形式,城楼高7米,城墙高10米,现存城门洞深6.4米,南北两侧城墙以青砖包砌。1936年10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此会师,1952年将“西津门”更名为会师门,城楼改称会师楼,1962年被列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历经1986年、2006年等多次维修,现存城楼为二层楼亭结构,面宽三间,下层设革命文物陈列室。1996年,以会师楼为主体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入选“大国印记:1949-2009中国60大地标”。1997年旧址被列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会宁县红军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会宁红军烈士陵园,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始建于1986年。以纪念1936年10月23日在这里同国民第3军、第37军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副军长罗南辉和887名红军指战员而修建的红军烈士陵园。后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也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2日凌晨,红一方面军15军团直属骑兵团在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带领下,打进“西津门”,攻克会宁城,打响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的第一枪。</p><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p><p class="ql-block">1952年,会宁县人民政府将“西津门”更名为红军“会师门”,命名城楼为“会师楼”。</p><p class="ql-block">196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改“西津门”为“会师门”,城门楼为“会师楼”,并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建筑形制</p><p class="ql-block">会师楼及古城墙原为会宁古城西城门,也称西津门。为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p><p class="ql-block">会师楼为歇山顶楼阁建筑,城楼由二层楼亭组成,为砖木结构,面宽三间,南北开门,下层为革命文物陈列室。楼高7米,木楼飞楼重檐,龙脊兽瓦,飞檐翘角;城墙及城门保存完好,城墙高10米,南北两侧城墙均青砖包面。城墙两端各向下延伸30米,南面砖砌阶梯可登城墙。城门为拱卷顶,高7.5米,城门洞深6.4米,口阔4米,拱高5米,南北两侧城墙均青砖包面,南侧长30米,北侧长45.8米,基宽6.4米,高8米,顶宽3米,有女墙,高1.3米。</p><p class="ql-block">荣誉和保护</p><p class="ql-block">1986年、2006年两次维修,现存建筑是在原址上依原貌维修的;</p><p class="ql-block">会师楼被评为“大国印记:1949-2009中国60大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会师门被誉为“中华第一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