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州记忆·宣化府保安州人士165年前福建漳州做官时为府衙撰写的楹联被推荐为“中国古代廉政楹联”

溪之源

<p class="ql-block">  宣化府保安州人士杨福五清咸丰十年(1860年)在福建省任漳州知府时,为府衙撰写的堂联被中央纪委驻民政部纪检组在2016年7月28日官方网站上推荐为“中国古代廉政楹联”。其联曰:</p><p class="ql-block"> 第一严自己关防,其余则门内家丁,堂前胥吏</p><p class="ql-block"> 凡百为斯民打算,此即是告天心事,报国经纶</p> <p class="ql-block">  杨福五,字介堂,清嘉庆六年(1801年)出生在保安州城南关杨宅,是杨氏家族在涿鹿的第十代传人。其父亲杨源,为人忠厚,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清道光十五年《保安州志·卷六·敦行》载:</p><p class="ql-block"> “杨源。字正心。为人忠诚严毅,仗义疏财。偶于街衢拾钱钞一纸,钱七十余贯。潜觅失主,完璧归赵。他事皆类此,州人义之。至今子孙蕃衍,以食善人之报云。”</p><p class="ql-block">(《保安州志·卷六·敦行》)</p> <p class="ql-block">  杨福五,弟兄五人,他为最小,兄弟之间兄贤弟让,彼此相处和睦,十分融洽。杨福五自幼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且记忆力过人。长大成人后,开设私塾教授学生。他不专门把科举应试的文章当作教学重点,而是把《六经》《性理》以及古今《名臣言行录》等书籍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杨福五在道光九年(1829年)考中秀才,道光十九年(1839年)考中举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三甲第14名进士。被任命为山东莘县县令。 </p><p class="ql-block">(清道光二十年庚子科进士名录,杨福五名列三甲第十四名)</p> <p class="ql-block">  杨福五在担任莘县县令期间,勤政爱民,重拳缉捕盗贼,有效维护地方治安。因政绩突出获朝廷嘉奖,荐赏戴花翎,当地志书评价其“有政声”。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杨福五在任上接到父母亡故的消息,便奏请朝廷,获准回家守孝三年 。</p><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咸丰三年(1853年),杨福五守孝期满后,奉旨前往抽签分配的省份福建省任福建省罗源县知县,咸丰五年(1855年)任福建省诏安县知县。</p><p class="ql-block"> 杨福五在诏安任职期间,因其公正廉洁、关心民生而深受百姓爱戴。他不仅解决了当地的治安问题,还亲自参与村庄的重建工作,如在龙兴楼村帮助村民重建围寨,并亲笔题写村名“龙兴楼”。此外,他还对风水问题提出建议,调整章朗村的城门方向,以减少盗贼问题,并题写“章朗春云”牌匾,提升了当地的文化氛围 。杨福五的政绩和人格魅力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以至于在他去世后,村民还为他雕刻神像供奉于玄天上帝庙内,以示纪念 。</p><p class="ql-block"> 据《诏安县地名志》记载:</p><p class="ql-block"> “龙兴楼东邻东溪堤,西至花墩,北接普庵,南邻梅塘。属梅峰村委会。以前为杨姓开发建村,位于东溪古桥头,为地方官绅迎送过往官员之所,故称“官桥头”,方言谐音叫“官羊头”。村后为“虎庵村”(普庵村)。至清朝,有一位姓杨的(杨福五)到诏安县任知县,认为“虎”必伤“羊”,要以“龙”制“虎”,亲自挥笔书写村楼匾曰:“”龙兴楼”,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原官桥头,现龙兴楼(来自诏安县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另据该村《官桥头谱史》记载:</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宋代,宋南迁太始祖文正杨公,孺人富氏,宋南迁二世祖赠文林郎君平府君杨公,妣赠孺人萧氏,三世祖开漳乡进士杨耿,字国光,乃国光府君杨公,妣赠孺人陈氏,杨耿公乃诏安渐山七贤之一,有修路造桥之功绩,官桥头人丁兴旺,发展至明朝中期,全乡盛达八百余户,时至明末清初的战乱时期,乡村当战区,桥梁被拆,道路被毁,为此乡民居不安身,日无安宁,纷纷外逃,直至清咸丰期间,全乡只剩下十余户,时于清咸丰五年(公元一八五五年),幸逢保安州涿鹿县人杨福五受朝廷委派到诏安任政,政声卓著,官桥头村民向他诉冤,后经了解属实,责令围寨,保留村庄,并将村名改为龙兴楼,三字龙兴楼是杨福五公亲笔所题,后来为了纪念恩公,将杨福五公雕成神像,供后人奉祀。”</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恩公,村民将杨福五公雕成神像,供奉于玄天上帝庙内,供后人奉祀。(图片来自招远县网络))</p> <p class="ql-block">  咸丰九年(1859年)杨福五因巡查捕获海盗、设计擒获逃窜的匪徒有功,被钦加道台之衔,赏戴花翎,特授福建省漳州府正堂,咸丰十年(1860年)改任福建延平知府。</p><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杨福五在漳州府时,福建沿海海盗猖獗,他亲自出马剿灭海盗。百姓对此拍手称快,而被制裁的海盗对杨福五恨之入骨。据说,杨福五在调任延平府之前,奏请朝廷回家探亲,恩准后回了一趟保安州,海盗闻之,沿途截杀。因杨福五随行的小妾会武功,几次将海盗降服,才使得杨福五安然回到家中。</p><p class="ql-block"> 又据说,杨福五在山东莘县任职期间,曾救助一名怀来狼山的老乡。也是到延平府任职之前回乡,在狼山遇到一伙“打劫杠”(劫道)的,带头的正是他救助过的老乡。这位老乡看到被劫的是自己的恩人,羞愧难当,发誓从此再也不干劫道的勾当,并亲自护送杨福五回到保安州。</p><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杨福五在漳州府和延平府任职期间,以其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形象深受百姓敬仰。咸丰十一年(1861年)杨福五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延平府任上。</p><p class="ql-block"> 杨福五生有五子。杨福五以身殉职后,朝廷恩荫其次子杨笙阶袭之爵禄。 诏安士民念公德不忘,合辞吁恳,恩准入祀名宦祠。同治十一年,保安州绅耆公列公孝友十数事,请祀乡贤,于光绪元年六月奉旨入祠,受后世敬仰。</p><p class="ql-block"> 据说,涿鹿县火神庙巷(后改名健康巷、双井巷)杨二北宅是杨福五在任时修建的。因杨福五为从四品大员,故杨二北宅修建的与众略有不同。</p><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