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初冬的中海

唐庆新

<p class="ql-block">  11月15日,冬至已经近一个月了,早晨六点半,天空刚刚放亮,我背着相机去看初冬的中海。路上,深秋的最后一抹颜色,还恋恋地挂在枝头,不曾被北风完全掳了去。在这欲留还去、欲说还休的时节里,显出一种别样的、静美的温馨。</p><p class="ql-block"> 沿着中海岸边慢慢地走,脚下的落叶沙沙地响,那声音是干爽的、脆嫩的,不似深秋时那般潮湿绵软。湖水呢,也好像倦了,沉静地绿着,是一种含灰的、温润的绿,像一块硕大无朋的陈年玉料,被时光摩挲得没了火气,只余下内敛的光泽。风拂过水面,起的縠纹是懒洋洋的,一圈一圈,不慌不忙地荡开。</p><p class="ql-block"> 岸边的树林已黄得透了。那颜色不是耀眼的金黄,而是一种沉静的、近乎赭石的淡黄,远远望去,像一团团蓬松的、晒暖了的棉絮。</p><p class="ql-block"> 最耐人寻味的,是那一片残荷。盛夏时“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闹,是连影子也寻不着了。只剩下些铁画银钩似的枝秆,倔强地、疏疏落落地挺立在墨绿色的水面上。有的弯成弓,有的折作钩,那交错纵横的线条,在水里映出清晰的、颤巍巍的倒影,竟像是一幅笔意苍古的书法。生命的热烈固然是一种美,但这繁华落尽后,坦然地展露一身铮铮铁骨,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刻、更有力的风致呢?</p><p class="ql-block"> 这初冬的中海,美就美在这份“之间”的状态——秋的余韵未绝,冬的凛冽未深。它没有春秋的张扬,也没有隆冬的酷烈,它只是一篇洗尽铅华的素朴文章,让你在清寂中,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