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出奇兵

老枪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后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并为胜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p> <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p> <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湘滇桂五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等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p> <p class="ql-block">由于朱德早年曾在云贵川一带作战,对这一带的地形与民情十分熟悉,对赢得四渡赤水行动的胜利也是重要的,敌人的电报中曾经分析道:“红军除朱、罗(炳辉)在滇军做过事外,余多不熟悉地理民情”。</p> <p class="ql-block">此外,情报工作的成功也是此次作战取胜的重要原因。土城战役,由于不明敌情,对敌人的兵力判断有误,战役结果很不理想。四渡赤水前,四方面军将廖承志带来的密电码破译法送交给中央红军军委二局电报队,可以及时截获敌人的电报并且破译,能够准确掌握敌军调动的情况,从而做到避实就虚,赢得战场取胜的主动权,达致军事行动获得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战役,红军首先能够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行动方向。</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前,敌我力量3万对40万对比极为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毛泽东主席等人决定放弃去湘鄂川黔边境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避免了中央红军遭致覆灭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又鉴于红军处于遭受敌人四面围堵的不利态势和黔北地区回旋地域有限等情况,毅然放弃建立川黔根据地的打算,决定率领中央红军跳出敌人重围而北渡长江,以开创川西或川北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但是,红军一渡赤水后,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张国焘不执行党中央的命令,北渡长江已不可能,又果断率师向扎西集结,在川黔滇边境寻求新的机动,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后巧渡金沙江,终于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1.一渡赤水:1935年1月29日,红军在土城战役受挫后西渡赤水河,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暂时摆脱追兵。</p><p class="ql-block">2.二渡赤水:2月18-21日,红军出其不意掉头东进,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歼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p><p class="ql-block">3.三渡赤水:3月16-17日,红军在茅台镇三渡赤水,大张旗鼓进入川南,佯装北渡长江,吸引敌军主力西调。</p><p class="ql-block">4.四渡赤水:3月21-22日,红军秘密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四渡赤水,迅速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迫使蒋介石调滇军增援,红军趁机西进云南,跳出包围圈。</p><p class="ql-block">通过这四次渡河,红军成功摆脱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出奇兵》</p><p class="ql-block">横断山,路难行。</p><p class="ql-block">天如火来水似银。</p><p class="ql-block">亲人送水来解渴,</p><p class="ql-block">军民鱼水一家人。</p><p class="ql-block">横断山,路难行。</p><p class="ql-block">敌重兵,压黔境。</p><p class="ql-block">战士双脚走天下,</p><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出奇兵。</p><p class="ql-block">乌江天险重飞渡,</p><p class="ql-block">兵临贵阳逼昆明。</p><p class="ql-block">敌人弃甲丢烟枪,</p><p class="ql-block">我军乘胜赶路程。</p><p class="ql-block">调虎离山袭金沙,</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用兵真如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