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令人没想到的是,给李想一个人设的考场竟在专区教育局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想真是受宠若惊了。那天,他坐了两个小时的火车,从定阳到专区所在地的城市。下了火车直奔专区教育局大楼,办公室里有几个工作人员在办公,他们给李想让出一个桌子和椅子,按考试时间打开密封的试题,几个工作人员办公兼监考。多有意思,这是李想有生以来的最特殊的考试。不管何时想起这次难忘的考试,都赞叹当时的党政机关的作风,真是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考试的成绩达到80多分,挺高的了。李想高兴,不但取得高分,学到了很有趣味的新知识,而且毕业要求的学分也将会凑够了,他做梦都想着那本红彤彤的大学毕业证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事不随愿,山西电大随后发了通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形式逻辑》的考试,不能以其他选修课替代,大概是这门课程太重要了吧。这下李想又懵了!找了一门新选修课,费了不少功夫学了,又考了高分却不算数了,整体学分还是不够啊。他急坏了,立即奔赴省城太原,找到山西电大的校部,还碰巧面见了副校长,申诉了自己情况。副校长听完了李想说的情况笑着说:“这位同学别着急,我们研究了这次《形式逻辑》的考试结果,全省大概80%的文学专业考生都没及格,由于情况特殊,决定不管是正式生还是自学收听生,都给一次补考机会。回去再好好复习吧,争取补考及格,如再不及格就只能等下届重学了。”李想一听,心里直呼万岁,太好了,有救了,再费力气一定要考及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形式逻辑》的补考与最后几科的期末考试一块进行的,也是文学专业最后的一次考试。这次补考的《形式逻辑》考题也不简单,仍是开卷考,由于李想准备充分,考了70多分,顺利通过了,李想深深舒了口气。至此为止,经过艰辛的三年苦读,十几门课程全部通过!三年来,李想付出的心血、汗水是常人想不到、也难做到的,但是他成功了。他满怀着兴奋,他充满了喜悦,他想振臂高呼,他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战斗还没结束,还有毕业论文要写,要通过答辩,合格了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当然,这个对于擅长写作的李想来说难度就不大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根据电大的特点可写学术论文,就是在学过的学科里根据自己最熟悉、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写出自己的见解;另外一种形式可以写学习汉语言文字专业的总结,谈自己的感受。李想认为几年来自己边教学、边自学,付出的辛苦非常人能比,而且成功了,值得好好总结一下,对自己对他人都会有益处,就决定选择写电大学习总结。专区教育局还给每个写论文的学生找了导师,进行指导。给李想找的导师是专区教育局的一位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估计还担任着一定的职务。说是指导,只是李想在定阳写了初稿后坐火车到专区教育局拿给导师审阅,过些日子又去了专区教育局听取导师意见。那导师提了些意见,李想回来改了一次再送去,导师阅后就通过了。当然要给导师支付一定的费用,当时李想的月工资50多块,导师的辅导费30块,半个多月的工资,按比例不算少。此费用是山西电大统一的规定,导师没有多收,李想也愿付出,毕竟知识比金钱更值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想的电大学习总结分了四部分: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收获。学习目的和学习过程,他略写不当重点,主要在学习方法和收获上详细介绍了一番。学习方法上重点介绍了他最感兴趣的“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的学习方式。中国文学史囊括了中国有文字记载开始直到清朝末期的各时期文学大师与文学作品,记载了几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从劳动生活的实践中产生的原始时代诗歌开始,文学就伴随着社会历史在传承,而且越来越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深刻的思索、难忘的回忆、无穷的欢乐。在各个历史阶段,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原始时代的诗歌、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代的乐府诗、唐代的诗歌、宋代的宋词、元代的元曲、明清时期的小说,显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浩瀚文学宝藏,其中不乏有流传千古的名篇。如何更好地掌握、理解,李想把它们分为两大类: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现实主义作品表现社会现实情况,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状况;浪漫主义作品以作者的情感抒发,推崇想象和理想。这两类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中都存在。李想梳理了中国文学史的作品,把代表现实主义作品归为一类,“诗经”“汉乐府”、杜甫的诗、明清小说的“红楼梦”等属于这一类;而屈原的“楚辞”、李白的诗、明清小说“西游记”等基本属于浪漫主义的作品。这样分类便于记忆,很好地理解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精髓,还对接下来学习的“中国近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门课程,起到了衔接记忆的作用。对于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李想结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名著原文对照学习,体验到了电大学习的收获与快乐。他的毕业论文选择了学习总结写法,全面详细、有理有据、内容充实,得到了指导老师肯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答辩的日子到了,这批答辩的学生有12人,来自专区下属的各县,集中到了专区教育局大楼。高校、电大的老师担任主问老师。几位老师坐在一边桌前提问,答辩的学生按抽签顺序上台坐另一边答题。老师事先已看过了学生的论文,按照里面的内容提问。有个别学生没经历这种场面,挺紧张,回答的语无伦次。李想当过老师,已习惯了在多种环境下讲话,回答的很从容。倒是有一位女生,听说答辩开始前曾与指导老师发生争执,这次她写的论文是为曹操翻案的,意思是历史上总把曹操当作白脸奸臣,实际上曹操做过许多实事好事,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云云,应给予恢复名誉。似乎提问的老师专门为难她说:“你写的为曹操翻案的论文没有新意,多少年前郭沫若就写过同样的文章了,你找的这个论文题目不合格。”全部答辩完毕后宣布了论文答辩结果:优秀论文3人,李想名列其中;合格论文8人;不合格1人,就是写为曹操翻案的那位女生。合格以上的都准予毕业了,过些日子将颁发毕业证书,不合格的需要再重写论文再答辩。李想等11人高高兴兴返回,那位不合格的女生阴沉着脸独自默默离开。大家对她既同情又有看法,主要是认为她不会灵活处事,干嘛与指导老师过不去,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的答辩不合格是对她的惩罚,答辩评定都是老师们一句话的事儿。也许再一次答辩能让她过关,先给她一次教训吧。世间的人际关系是复杂的,如何处理好也是学问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半个月,李想再次到专区教育局领了“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证书及密封起来的学籍登记表等材料。证书给了毕业生本人保管,作为出示的学历证明;密封的资料交单位归入个人人事档案里,成为终身的学历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着大红封面的大学毕业证,里面有李想的照片,盖着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的钢印及大学校长的签名章,李想激动得不能言表。他回想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30多年的经历:欢乐的小学生活,给予他崇高的理想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中断学业的中学生活,终止了他美好壮丽的理想,随后的蹉跎岁月几乎毁了他的人生;20世纪八十年代的生活让他重燃了理想的希望,虽然面对现实,再也实现不了孩童时期的宏伟愿望,但通过几年的奋斗,人生有了新的飞跃,理想有了实际意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遵循了这一真理,体验到了其中的真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想把有关资料交给了学校负责人事管理的郑老师,她再转送铁路分局干部科放入李想的人事档案。他的毕业证书在教导室、学校领导和一些老师中传看了,大家羡慕、佩服,称他是坚持自学的楷模。一个原来只有初二的学历,经过了五年的刻苦自学,掌握了英语,还取得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文凭,进入了“士”的阶层,也就是按古代人的划分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的行列,学校老师中他是头一份。当然语文组长肖子涵经过函授也取得了大学专科学历,但他用的时间更长,况且李想还多掌握了英语,而且是白手起家从字母学起到担任了高中英语教学。李想后来者居上,成为当时同龄人自学成才改变命运的突出者和成功者,开创了人生新的精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到此为止,李想的大事暂告一段落。放在北京的女儿到了上学年龄了,赶紧接回了定阳,同时告别了一间土坯旧房,搬进了新建的铁路宿舍楼房。虽然楼房位置不太好,需要横穿铁路火车站场12股铁道,而且楼房没暖气和燃气,冬天要生火取暖,全年在一个小小厨房砌的砖火烧煤泥做饭,但毕竟是两间带独立小卫生间、小厨房的新的单元房了,还是方便不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省城脱产上电大的孔凡生、甄荣和韩文新都毕业回校了,学校有大学学历的教师增加了好几个。自李想带高中班英语的那年招了一个高中班后,第二年学校又停止招高中班了,上边考虑定阳铁中的情况,决定让学校办好初中就行了,办高中条件有限收效甚微,连续几年高考都剃了光头。可停了两年,家长纷纷反映孩子初中毕业年龄还小,又没学可上,要求铁中继续招收高中班。上边没法,只得让定阳铁中继续办高中,再说学习的老师回来了,又分配来了两三个大学毕业生,师资质量有了提高,学校有了些底气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学年开始决定招一个高班班,韩文新担任班主任,他摩拳擦掌,满怀信心要带好这个班,争取出几个大学生,点名要李想带他班的英语。学校也把希望寄托在这个班上,希望3年后能打个高考翻身仗。外语组也有了变化,李想又担负起一个重要职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