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8年出差上海南翔</p><p class="ql-block"> 文革结束后,78年国民经济得以复苏,和钢建设也由此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厂领导决定趁此大好形势,完善1号高炉各项生产准备,力争早日投产。与其配套的各车间设备均已完成安装,进入调试待产状态,唯软化站人员尚未培训,设备无法进行试运转。由于软化站设备、工艺是采用国内最新工艺,疆内没有相同工艺的厂家可供我们培训。后经与设计院联系,得知上海铁路局南翔水电段的软水车间设备与我们相同,于是厂里派我打前站联系人员培训事宜。</p><p class="ql-block"> 到上海铁路局后,开始,相关部门表示,他们只接待铁路系统的业务培训,不接待路外的。我详细介绍了我们设备的特殊性,只能在南翔水电段培训的原因,我又特别说明我们属新疆建设兵团单位,在管理上与铁路系统一样都是半军事化管理。至此,对方的态度马上转变了,因为上海人对新疆兵团有着特殊的情结。办好了手续便去南翔水电段与段里、车间领导对接。随即在南翔镇订好旅馆并向厂里发了电报。</p><p class="ql-block"> 厂里很快派出了培训人员,加上我一共是7人。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我们这7人回去再带新手是可以应对正常生产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7个人深知身上担负的学习重任,大家都格外珍惜这次学习机会。除了在班上向师付认真学习外,下班后我们也常聚在一起结合我厂设备的实际进行讨论。大家学习都非常认真努力,两个多月后我们园滿完成了培训任务准备返回厂里。</p><p class="ql-block"> 我因还有些手续事宜要办,比他们要晚走一天。我把他们送上了上海一乌鲁木齐的54次列车,由于我的疏忽出了个小小的事故。那天我把他们送上了车,临下车時我叮嘱小何把包看管好,因为她带有照相机,比较贵重。小何当即检查了一下包,相机在。我回到厂里后小何说,在我下车后不久她就发现相机被盗了。估计上车時人多、很拥挤,混有小偷,当我提醒她時也等于提醒了混在人群中的小偷,小偷很快就盯上了并下了手。小何那部相机是我们培训队中唯--部相机,里面有许多我们培训期间拍摄的照片,那些照片是大家珍贵的记念,照片也随之丢失真是最大的憾事!后来翻阅旧照片時,我无意中发现了两张仅存的南翔培训时的小照,却想不起这两张是怎么留存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 在他们走后的第二天,我乘车返乌。当列车行驶到西安站时,广播中传来宝鸡至天水段因暴雨造成山体滑坡塌方,导致宝鸡至兰州段铁路运输中断。何时恢复通车暂无消息,我所乘坐的54次列车将由西安站折返上海,旅客可乘此车返回或退票换乘。我只有退票等候了。</p><p class="ql-block"> 听说这次铁路损坏比较严重,估计近两天难以恢复通车,我决定到宝鸡我表弟家等候几天。到第三天仍无通车消息,我十分焦急,因为高炉马上要点火了,各车间都在为出铁日以继夜地奋战,我却在这干等。我想只要到了兰州就可顺利直达乌鲁木齐了,于是我决定从西安坐飞机先到兰州,再从兰州坐火车到乌鲁木齐。按当时规定,乘坐飞机是有严格级别规定的,级别不够必须由单位开具证明才能购票,不是有钱谁都能坐。从西安飞兰州是因为遭遇水患铁路不通,所以回去报销这段机票应该合理,为稳妥起见我给厂长发电报说明了情况。好在表弟单位在西安设有办事处,表弟托人给我买好西安飞兰州的机票,当天我即赶到西安住。</p><p class="ql-block"> 那时西安机场在西关西稍门那里,我就在西稍门附近找了间小旅馆住下准备次日登机。</p><p class="ql-block"> 西安飞兰州的是一架只能乘坐40人的苏式小飞机。坐在我身边的是位西安交大的大学生,他跟我说,这种飞机安全系数很低,因为比正常的大飞机少了一个发动机,万一发动机因故障停车,就没备用的了......。他说的话让我心里直发毛!他看我紧张,又宽慰我说,发动机全出故障的概率是很低的,哪能全都坏了.........。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没有兴高彩烈,却让我提心吊胆、忐忑不安了一路......!</p><p class="ql-block"> 从西安起飞到兰州中川机场落地一共飞行40分钟,但从中川机场坐大巴到兰州市区却用了一个小時,这飞机坐得真够憋屈的!</p><p class="ql-block"> 回到厂里,请厂长签字时,我说了当时买机票的情况,厂长说,你也太死板了,既然要坐飞机干脆就直飞乌鲁木齐得了,还飞兰州又去折腾坐火车............。</p><p class="ql-block"> 的确,我这人太轴,一辈子循规蹈矩,从不敢越雷池一步是我最大弱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