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宜都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变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从建国初期的简陋诊所到如今的智慧医疗体系,宜都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镌刻着城市对民生福祉的持续坚守。七十余载风雨兼程,宜都以医疗资源优化、服务能力升级、健康保障完善为脉络,绘就了一幅惠及全民的健康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建国之初,宜都医疗卫生基础薄弱,1952年城关地区12家诊所联合成立中西医联合医院,仅有病床20张,医疗设备总值不足6万元,农村地区更是面临“看病远、看病难”的困境。随着时代发展,宜都逐步构建起多元医疗体系:中医医院从陆城镇卫生院起步,历经数十年发展,2024年获评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综合业务楼投入使用后,诊疗环境大幅改善;人民医院五大专科跻身宜昌市临床重点专科,向着三级医院目标稳步迈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近年来,宜都以医共体建设为突破口,打造覆盖市、乡、村三级147家医疗机构的区域协同诊疗体系。通过30余个业务系统联网,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远程医疗服务,五眼泉镇村民在村卫生室做心电图,十分钟即可收到市人民医院的诊断结果。中光社区卫生室的建成运营,为占比64%的老年居民提供常见病诊疗、慢性病管理等服务,让“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成为现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智慧医疗与便民服务的深度融合,让健康保障更有温度。远程会诊平台可对接国家及省市级专家,已完成2.6万余例远程诊断,为患者节省费用150余万元;社区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统一药品配送与医保结算,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从血吸虫病防治到爱国卫生运动,从家庭医生签约到慢性病规范管理,宜都的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延伸,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群众健康获得感持续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够不够”到“精不精”,宜都卫生事业的变迁,是医疗技术进步的缩影,更是民生至上理念的实践。如今的宜都,正以更完善的医疗体系、更精湛的诊疗技术、更便捷的健康服务,守护着百万群众的生命健康,向着“健康宜都”的目标稳步前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