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夜间,山弯里无风,也听不到河水的轰隆声,只是花迷脖子上的铃铛忽远忽近的响着,突然担心它不会再偷跑吧?</p> <p class="ql-block">凌晨,已经有转山者上来,我们帐篷的后面,就是转经上山的小路。今天要翻越说拉垭口,藏民们例行走得很早。</p> <p class="ql-block">早饭后出发,我们每天走的都比较晚,可能因为我们几个老驴轻装转山,一路过来,提布对我们的体能心中有数吧。</p> <p class="ql-block">上路时,提布一再安顿,前面走的,到第二个小卖部时休息等候。而LC和LF很快就走得不见了踪影。</p> <p class="ql-block">来得村到梅求补功之间,是在密林间的盘山路,不断的攀升,长长的到没有尽头的感觉。道路很好,甚至可以走摩托车,然而在高海拔上,依然走得很累。</p> <p class="ql-block">LD经过几天的体力消耗,再加上拉肚子,昨晚又没有吃饭,在海拔近四千米时,明显的体力不支。</p> <p class="ql-block">梅求补功其实只是半山的一小块空地,在乔木与灌木的过渡地带,有个客栈和小卖部。这里视野开阔,可以看到雪峰,有人说那是将军峰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过了梅求补功后,是一段土路的横切,这一段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海拔升高,已经在高山灌木带和高山草甸带的上面了,视野开阔起来。</p> <p class="ql-block">听得前方有摩托声响,是从垭口下来的几个小伙子,刚送人上去返回来的。在狭窄陡峭急弯的砂石小路上,很快的冲下山去,还是年轻人啊,只有羡慕的份儿了。</p> <p class="ql-block">山路弯弯,对面过来一队马帮,走得很快,是给一帮老外驮行李,从说拉垭口那边翻过来的。领头的向导对我说:是提布带来的吗?我们和提布是老朋友。</p> <p class="ql-block">拐上一道山梁,已经望见前方的说拉垭口了。两腿开始灌了铅似的沉重,已经无法去估计上垭口得多少时间。</p> <p class="ql-block">说拉垭口海拔4815米,是整个转经路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最为凶险的一道关隘。前年,我们曾经到了飞来寺,就是因为说拉垭口突降大雪,无法通过而放弃外转的。</p> <p class="ql-block">垭口雪线以上,海拔近五千米,生命迹象已经绝迹。</p> <p class="ql-block">垭口下方是块开阔地,有垭口这边最后一个客栈小卖部,我们准备在这里休息午餐。先前,LC、LF走得太快了,是提布租了摩托车追回了LC,而LF说是要到垭口上打电话,已经前面跑了。</p> <p class="ql-block">正午,虽然艳阳高照,垭口下依然寒气逼人。客栈外堆着大量的木柴,估计那火塘里的火就没有熄灭过。丁巴在准备着午饭,我们在四周溜达。</p> <p class="ql-block">客栈门口,一个帅哥坐在他的摩托车上,守车待客。</p> <p class="ql-block">从垭口上下来一位老外,近前才看出是个女驴。一句汉语也不会说,掏出个搪瓷缸子到小卖部指着暖水瓶,嘴里反复说着:“侯马奇,侯马奇?”</p> <p class="ql-block">我突然反应过来,对还在发愣的小卖部MM翻译说:多少钱?MM笑了,给老外倒了杯热水,说:不要钱。</p> <p class="ql-block">中外驴子的合影,她的伙伴此时还没有上垭口,奇怪她跑得怎么这样快。</p> <p class="ql-block">卡卡和花迷</p> <p class="ql-block">饭后,开始向说拉垭口冲刺。客栈后面,就是上垭口的乱石坡。路途不是很长,但是非常陡立,上行的每一步都非常吃力,提布让LD拽着花迷的尾巴上山。</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时后,终于站在垭口上。这里虽然是外转路上海拔的第一高点。但是却没有多少经幡,不像多克拉垭口那样震撼人心。也许说拉垭口不是神殿,没有多克拉垭口居住的众多神神菩萨。</p> <p class="ql-block">上来的转经者,都会躲在经幡下,躲避着劲风,打电话或发短信,只有在垭口才有手机信号,而再下去一点,垭口两面都没信号。</p> <p class="ql-block">天公作美,卡瓦格博相助。转山八天来,每日都是晴天丽日。午后的说拉垭口,阳光明媚,能见度极好。</p> <p class="ql-block">令转山者谈山色变的说拉垭口,全然没有那种凶神恶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宽容慈祥,雍容大度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垭口的另一侧,属云南德钦县境内,前方群山如海,上方天空湛蓝,下方五彩斑斓。近五千米海拔高度,看到的是一种大美。</p> <p class="ql-block">小心的蹭下一段急遽的陡坡,再过一段乱石滩台地,继续一个急遽下降,就到一片高山草甸地带。雪线以下,四周已是郁郁葱葱。矮壮的杜鹃树枝叶繁茂,想象着五六月份,杜鹃花盛开的时候,这里应该是怎样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翻过了外转最后一座最险要的垭口,有着晴朗的天气,也有着敞亮的心情。目送远去的马帮,完全放松下来。知道此去营地不远,开始悠闲的赏景,想起了离开提布家时,卓玛的嘱咐:慢慢的走。</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梅里水的发源地,由此而下,到扎西牧场,再到梅里石,应该说是整个转经路上景色最美的地段。</p> <p class="ql-block">美景令人留连忘返,真有点舍不得走完这段“景观大道”。</p> <p class="ql-block">扎西牧场海拔4050米,是片开阔的高山草甸,秋季,黑色的水道边,是泛黄的草地,一丛丛红色的灌木点缀其中,山坡处则是绿色挺拔的松树。</p> <p class="ql-block">牧场客栈的蓝色屋顶显得格外醒目,先期到达的驴友已经支起了帐篷。</p> <p class="ql-block">提布从客栈的木棚中迎了出来,手中拿着顶帽子,说是上次来时丢在这里的。LF先一步到达,但是却误了垭口那边的午饭。</p> <p class="ql-block">大小花迷和阿力,在草甸上打着喷嚏,咀嚼的频率也加快了,这里有着丰美的水草,估计它们今夜是不会偷跑啦。</p> <p class="ql-block">时间才是下午四点多,就这么顺着大地立在帐篷边,脱鞋、脱袜、还想脱光,尽享高原阳光。</p> <p class="ql-block">能够到这里的牛、羊、骡马都太幸福了,悠闲漫步,嚼着青草,喝着纯净的矿泉水。这里没有添加剂,没有瘦肉精,没有激素,没有污染,想不长生不老都难。</p> <p class="ql-block">闭上眼睛回忆梅里外转,明天再有半天的时间,就会抵达梅里石公路边,整个的外转就要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两年来,一直铭记的要走一趟梅里外转,如今很快就要完成了。其间的等待是漫长的,而履行其过程又是短暂的。</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走的长途多了,也许此次是天气给力,也许是轻装外转,也许是户外已经麻木。将几天来的行程经历象电影一样回放一遍,竟没有留下什么刻骨铭心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晚上,整个扎西牧场就我们几个转山者,围坐火塘边,酒足饭饱后,听老板给讲着虫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照片2012.10.20 摄于 来得--说拉垭口--扎西牧场</p><p class="ql-block">2025.10 编辑 美篇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