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意识流经典之作:以蔡楠微型小说《十八岁的李响》为例

微读馆(庆乐随笔)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蔡楠,1965年8月生于河北任丘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作协理事、沧州作协副主席、《河北小小说》主编,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河北文学院第10、11、12届签约作家。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民族文学》《北京文学》《小说界》《山花》等6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200万字。作品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半月谈》等大量转载,并入选多种权威选集;有作品被拍成电视剧,被选入大中专学校教材和中高考试卷,被译介到国外。著有《行走在岸上的鱼》《白洋淀》《水家乡》《芦苇花开》《拿着瓦刀奔跑》等作品集20余部。曾获《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冰心图书奖”、“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中国小小说事业推动奖”以及“改革开放40年小小说业界人物”等奖项。《行走在岸上的鱼》入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百篇小小说经典前10篇”。 </p> <p class="ql-block">庆乐随笔。穿越时空的意识流经典之作:以蔡楠微型小说《十八岁的李响》为例。</p><p class="ql-block">先看作者是何许人也?</p><p class="ql-block">蔡楠,中国作协会员,著名小小说作家,中国现代派小小说“三剑客”之一,河北作协理事,河北省小小说艺委会主任,《河北小小说》主编。</p><p class="ql-block">再看看微型小说中的时间线。</p><p class="ql-block">①爷爷李响,十八岁,在老家种地,刚刚娶了媳妇。</p><p class="ql-block">②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役,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爷爷就扔下媳妇偷着跟上队伍走了。</p><p class="ql-block">③爷爷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爷爷就当了炊事员。</p><p class="ql-block">④后来爷爷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那时候,他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 “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p><p class="ql-block">⑤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爷爷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锻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县上的干部送包裹回来时,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剩了个破片片。</p><p class="ql-block">⑥"我"没有忘记爷爷,继承了他的遗志,到南泥湾开发区,把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无偿献给了革命圣地。</p><p class="ql-block">看官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有点不一样的味道,是的,这就是穿越时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看官曾记否,我曾经发过一篇他的微型小说,《行走在岸上的鱼》,就是这条跨越空间的“行走的鱼”入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百篇小小说经典前10篇”。</p><p class="ql-block">这篇微型小说又是“跨越”,不,“穿越”——我在时间上按照传统小说的写法提示一下,不然看不懂。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顺序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由始而终,一步步向前发展。</p><p class="ql-block">当然作者是不会按照传统写法来叙事的,他认为当下小说领域缺失对形式的探索。因此,这篇小说最大的特色便是形式,即叙事的技巧让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新在哪?看官请接着看微型小说的开头:</p><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爷爷突然活了起来,孙子说啥呢?说实话,讨厌,浪漫满屋吧)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我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说,喝点茶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哪里去,我明天还要出门呢!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把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一并递给他,说,你可以走了。李响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扒拉到一边,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p><p class="ql-block">看官,人物飘逸新颖吧,首先“新”就新在穿越时空,发挥想象,让“李响”复活。可能看官有人会问:怎么可以这样安排?不在一个时空里的两个人物,如何见面?这就是想象的技巧了。</p><p class="ql-block">看官看过“人鬼情未了”吧,毫无疑问,小说中的“我”作为“李响”的后代,深受祖辈革命精神的感染,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对爷爷李响的崇敬和追思,并且将爱国奉献、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等精神传承发扬光大,对南泥湾这个爷爷等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予以扶助。但如何表达对爷爷的深沉的崇敬与思念,如何再现爷爷激情而短暂的一生,作者是想了办法的。那就是让爷爷穿越时空,加入"我"的生活场景,鲜活地站在“我”面前,成为舞台的主角。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设计,充满诗意。</p><p class="ql-block">高,实在是高,怎么高,预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请看庆乐随笔之二,穿越时空的意识流经典之作:以蔡楠微型小说《十八岁的李响》为例。</p> <p class="ql-block">庆乐随笔之二,穿越时空的意识流经典之作:以蔡楠微型小说《十八岁的李响》为例。</p><p class="ql-block">之一作者突发奇想让爷爷活着穿越时空,看官接着看作者怎么发挥诗一样的情怀,浪漫设计下一步故事。</p><p class="ql-block">看官请看这其实是作者“我”的意识流。</p><p class="ql-block">“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冷不丁”“蹦来跳去”不是一个老人的状态。“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面。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到院子里,飘到大街上。”“轻飘飘”、两个“飘到”也都显示冷不丁跳出来,飘来飘去的不是什么“人物”,而是“念头”,或者说情绪。一种对祖父的思念、崇敬之情。接下来“我”和李响之间的对话交流,或者说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看作是“我”思想上的矛盾。爷爷抛家舍业偷偷溜出去参军算不算对家庭不负责任?爷爷其实并未真正参加什么战斗,只是一名炊事员,后来又去开荒,是不是大英雄,值得我们敬仰崇拜吗?于是小说通过“对话”的形式把这些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最终爷爷李响在南泥湾开荒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顽强意志深深感动了我,彻底让我折服。舍家为国是大格局,任何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奉献自我的行动都值得赞颂!于是心底的敬仰化为涌出的热泪,化为一句“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革命传统、优秀家风得到有效传承,小说收尾。</p><p class="ql-block">(本文荣登中国小说学会2022年度好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榜)作者在2023年1月6日《沧州日报》上发表文章谈他的创作感想时说: “我只能在上述历史背景的模糊中去想象和建构。于是我写了虚幻,用虚幻与现实的合成,写了三代人的故事。这故事,有雄安元素,有南泥湾元素,有红色元素,有带项目去南泥湾开发的绿色环保情节,符合征文要求,但又是超越了征文的要求的,这其实是关乎奋斗与献身、初心与理想、对前辈精神的寻找与承继的。在这篇小说里,我想象着李游与爷爷李响的对话,这是一个晚辈与先烈打破时空的精神交流与沟通,想象飞扬不羁,灵感湿润了,心灵湿润了。在这种近乎戏谑的弹性的语言下,通过文字的表面故事,我完成了隐藏在语言背后的另一个故事,也完成了对先辈精神的寻找。当我写到最后的时候,其实我当时已经泪流满面了。正像我希望的那样,小说获奖了。</p><p class="ql-block">评审委员会给了《十八岁的李响》一等奖。后来,小说又在《天池小小说》《江河文学》发表,先后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等选载,现在又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2年度好小说,这既是我希望的,又是我始料未及的。在这里我想说,好的小说还需要有好的评委、好的编辑去给你找个好的去处。致敬所有关心《十八岁的李响》的好人们,你们让我在这个小心翼翼的寒冬感到了文学的暖心和力量!”</p><p class="ql-block">蔡楠的微型小说《十八岁的李响》之所以精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叙事技巧的创新:</p><p class="ql-block">小说采用了“折叠叙述”方式,将历史人物李响的故事与“我”的现代生活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超现实的文本世界。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也使得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而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p><p class="ql-block">深刻的主题和人物塑造:</p><p class="ql-block">小说通过李响的故事,展现了革命英雄主义和自力更生的精神。李响虽然未能在战场上建立赫赫战功,但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坚持和牺牲,以及在南泥湾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都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p><p class="ql-block">李响的后代,如孙子李游,继承了他的遗志,将先进技术和环保车辆无偿献给革命圣地,这不仅体现了家族的精神传承,也展示了个人对社会的正面影响。</p><p class="ql-block">诗意与严谨的结合:</p><p class="ql-block">蔡楠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诗意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如通过伏笔和照应等技巧,使得整个故事既有深度又有连贯性。这种结合不仅增强了文本的美感,也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总之,《十八岁的李响》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的意识流手法创新——不仅采用了新颖的叙事技巧,还通过深刻的主题和人物塑造,以及诗意与严谨的结合,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思考。</p><p class="ql-block">点赞微型小说微而不微,小中见大,知微见著,创意超越自我,超越时空,超越梦想,极其精彩,可谓是独具匠心,雄文大作。</p><p class="ql-block">突然感觉,庆乐随笔也应该来意识流“想”一下:</p><p class="ql-block">李响轰一声“响”,变成中学生作文范本了。李响,“你想”,哈哈,精彩绝伦,王阳明心学来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了,不,我写故我在,异想天开,大手笔大手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蔡楠微型小说《十八岁的李响》</span></p><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p> <p class="ql-block">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我“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摆了摆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望着李响。“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p> <p class="ql-block">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p> <p class="ql-block">感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