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游访记(2)——石梁瀑布

一方

<p class="ql-block">  10月28日早上离别国清寺,8点后我们便来到了国清寺游客中心,这里可以免费存放行李,乘巴车到石梁景区(往返车费40元/1人)一游。</p><p class="ql-block"> 在天台山旅游集团发放的景区介绍中,属于国家风景名胜5A级的景区有二个:一是国清寺,以它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跻身5A;另一个就是石梁飞瀑,以它自然造化鬼斧神工般的奇观,登上了5A宝座。</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上9点的班车,车在山地清晰的公路上奔驰,两旁青山滴翠,村庄偶现,约40分钟的车程,路边一块巨石上的刻字,出现在眼前:“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标志着我们到达了景区。</p><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游客稀少,我们沿着群峰环抱、绿树成荫的石阶小道慢步前行,倍感空气清新,林木幽静。山涧清泉沿着亿万年形成的花岗岩峡谷奔流,永不停歇。山涧溪流与两岸不同形状的山岩及谷底,构成一幅幅任凭想象的图景。</p><p class="ql-block"> 山道盘曲,路径自然,有的树根还嵌在石块路面上。没多久,路边出现一块路牌,上面写着“小铜壶瀑布”。侧身向左边的山崖一看,果不其然,一柱清泉从壶嘴般的崖口傾倒而出,落差约十来米,注入下面一个形如壶肚、壁若紫铜的深潭。最有创意的是两旁凸显的岩石,极像两猿在对饮:一状如饮,一状如品。形神兼备,令人叫绝。</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谷底一块巨石,形如印章,体长约6米,印面边长约4米,居然有刻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上面篆刻着“法华晨光”四个大字(我看不出来),线条浑厚、古朴,为今人所作。彰显出佛教天台宗主奉的经典“妙法莲华经”,也是为天台山悠久的佛教文化打出的一张招揽游客的名片。如果没有“天下第一印”的路牌说明,游客很难知晓这是枚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巨石大印。</p><p class="ql-block"> 沿着峡谷溪流慢行,水有急缓,潭有深浅,有石桥还有吊桥,屋舍隐林间。在欣赏和享受中,我们不知不觉就走过了两水夹径、不二法门、天然大佛、应真沐浴潭等景点。时近11点,路边出现了一杆指路牌,路牌指示,如到观瀑亭还需要登上山石阶,如去石梁瀑布、徐霞客石像、方广寺就继续前行。我们选择了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没走多久,路边出现了一个山民摆的小吃店,真是恰到好处,既能加点油又能歇歇脚。我们被刚炒的锥栗吸引住了,个个开口,非常好剥,便买上一袋,坐在小店的桌子旁,边吃边歇,这才注意到女主人拿起每个生栗子都在芽口上剪一剪,炒起来,很快就自动裂开了。没有想到,竟然在山野中,我无意学到了这一招。</p><p class="ql-block"> 这时,过来几个年青游客,对小店旁边的一块招牌发生了兴趣,上面写着这里曾是《少林寺 》李连杰提水镜头拍摄地。旁边还放着一对水桶,就是道具。女主人告诉他们,想试镜头,付款5元。其中有一个小伙子,还真的扫码,然后提着两只桶,走到下面潭边的石跳上,走了一遭。</p><p class="ql-block"> 离开小店,首先到达的就是徐霞客石像处。徐霞客是明末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对天台山情有独钟,曾三上天台,六观石梁,写下两篇日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置于《徐霞客游记》篇首。</p><p class="ql-block"> 现代有高鹤年居士,参禅悟道,唯修善,访道朝礼名山,荡涤胸襟,参访知识,相助弘扬法化,写下《名山游访记》,有几篇文章涉天台山,其中专门记述天台山有一篇,对石梁瀑布也是着笔最多。在此处立下徐霞客的石像,可见此景历朝历代影响之大,不愧为介绍中所说的是“天下第一奇观”。</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看,绿树丛中的石梁瀑布,并非弘大,然其传来的声音却洪大,怪不得路边还建了个亭子,叫“妙音亭”。当我们走到它近处时,才感受到它确实气势磅礴,声若雷霆,天工巧夺。瀑布从40米高的悬崖上跌宕奔泻,穿石梁而下,溅起如雪浪花。让人胸怀顿阔,不忍离去。</p><p class="ql-block"> 石梁左边山岩上是一座庙宇,叫中方广寺,始建于宋朝(1101年)。右边和石梁相接是大块巨石,有块巨石上面刻着“飛梁懸O”四个大字。字迹圆润浑厚,最后一字模糊不清。不知成于哪个朝代,更不知为何人所作。一般游客游到此处,便是心满意足,拍照而归。然而,我们没有停步,又去了古方广寺。</p><p class="ql-block"> 古方广寺始建于宋朝(1101年),保存着历史悠久的镀金五百罗汉像,历史上被称是五百罗汉应真宝地。五百罗汉是指常随释迦牟尼佛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佛陀涅槃时,嘱累五百罗汉住世护法,造福人间。所以,佛教寺院多建有罗汉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寺院,正在全面重建中。</p><p class="ql-block"> 游览古方广寺后,我们又向中方广寺登去,要一探究竟。回望古方广寺,茂林修竹,掩映其间,实是幽静。中方广寺紧靠石梁一头,也在重建中,人烟荒芜。我们推开一扇小门,眼下便是石梁。有铁栏杆挡住,不能靠近。石梁如桥,长约七八米,桥面宽不盈尺,侧高有几尺,横跨溪涧,上面还刻有大字,可以辨认,但有的看不清。桥下就是奔流而下的山泉,是经三次跌落回旋而下,有“神龙掉尾”之称。看到此景,想到无法知道这大跨度的千古石梁桥是怎样生成的,感慨油然而生:大自然啊,大自然,你真是奇观的创造者啊。</p><p class="ql-block"> 离开中方广寺,已是中午12点40分。我们游览了三个小时。景区的进出口分为两处,为让游客不走回头路。我们在走向出口的路上还有一个景点叫“铗剑泉”,高逾40米,瀑水为两崖相挟,竖直呼啸下坠,状如倚天长剑,隐而不显。</p><p class="ql-block"> 看了上面场景描述,可谓拿人。可是我们到了它的旁边,只看到崖口壁立,有瀑水落下,没有看到瀑水“竖直呼啸下坠”的景象。估计是没有碰上好时间。</p><p class="ql-block"> 到达出口处已快2点,我们跟上了2点的班车返回国清寺游客中心,又开始考虑投宿何处,明天去哪个景点了。</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