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里的中文课

逍遥君

<p class="ql-block">  眼看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感恩节。窗外的枫叶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叶脉间的金黄、橘红与褐色层层叠叠,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季节的深意。每当这个节日临近,我总会想起十几年前那个特别的下午——那是我在感恩节里教中文的一次经历,一段至今仍让我心生温暖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在纽约一所中文学校任教,学生多为华裔子弟,也有一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美子,就是其中一位特别的学生。她来自日本东京,外表清秀,举止温婉,讲话时带着日式的礼貌与含蓄。那时她刚被聘到曼哈顿第五大道上一家国际知名的奢侈品牌店担任销售员。随着那几年中国游客的大量涌入,她们店里的营业额节节攀升。为了能更好地与中国顾客沟通、推销商品,她忽然萌发了学习中文的念头。经过朋友的介绍,她找到了我。</p> <p class="ql-block">  我年轻时学过日语,对基本的语法和会话仍记忆犹新。于是,在最初的几堂课上,我常在英语之外,夹杂几句日语辅助讲解。这种双语教学的方式让她倍感亲切,也让课堂气氛格外融洽。沟通顺畅,使她的学习进步飞快。没过多久,她就能用中文向我复述与中国顾客的对话,还常常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昨天我卖出了一只包,中国客人还夸我中文说得好呢!”那种喜悦,真切得像一个孩子得到表扬一样。</p> <p class="ql-block">  美子的收入不低,但工作十分辛苦。她每周只能串休一天,全年只有十天带薪假期。她常笑着说:“学中文是我最放松的时光。”感恩节前的两周,她突然问我,能不能在节日那天加一堂课。“节日那天?”我略感意外。她连忙点头:“我不上班,正好可以专心学习。”在我教过的众多学生中,能在感恩节主动要求上课的,还是她第一个。这让我十分感动,自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p> <p class="ql-block">  那天的曼哈顿街头,比往日安静许多。橱窗里闪烁的灯光与街角的秋叶交织成一种静谧的节日氛围。我提着课本走在街上,心中竟有几分自嘲:也许我是全纽约唯一一个在感恩节还坚持教中文的人吧。但转念一想,能有一个对中文如此热爱的学生,也是我的幸运。</p> <p class="ql-block">  那一堂课上,我们复习了她最喜欢的课文——《在商店里买东西》。她练习如何介绍商品、如何用中文应对顾客的不同需求,还问我:“老师,中国客人喜欢听什么样的问候语?”我笑着说:“真诚是最好的语言。”课后,她一再鞠躬道谢,而我则夸她学习认真、有恒心。那一刻,教与学之间的距离似乎被一份共同的热爱悄然拉近。</p> <p class="ql-block">  美子学中文的动机很现实——为了提升业绩、增强竞争力。但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我看见她从“为了销售”走向了“为了理解”。她开始主动询问汉字背后的文化,关心节日的来历,对唐诗宋词也充满好奇。她说,学中文让她重新认识了亚洲的另一种美。</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正值中日关系紧张,“钓鱼岛冲突”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媒体上。每次上课,美子都神情凝重地问我:“老师,中日不会真的打仗吧?中国客人会不会讨厌我?”她的语气里有一丝不安。我安慰她说:“不会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比政治更有力量。”她听后点点头,轻声说:“我也希望用中文,和中国人做朋友。”</p> <p class="ql-block">  后来,她担心的事果然没有发生。她的中文越来越流利,成为同事们羡慕的对象。总公司甚至一度为员工开设中文课,而她则成了店内的“助教”,帮同事们纠正发音。她笑着告诉我:“老师,我现在是公司的‘小小中文老师’了。”那笑容,比第五大道橱窗里的灯光还要明亮。</p> <p class="ql-block">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纽约的街景早已换了模样,感恩节的火鸡香气依旧飘荡在每个家庭的餐桌上。而那位名叫美子的学生,或许早已回到东京,也许仍活跃在国际品牌的舞台上。无论她身在何处,我总愿意相信,她依旧记得那些中文课上的日子,也依旧用温柔的语气说着那句:“谢谢老师。”</p> <p class="ql-block">  每当感恩节来临,我都会想起那一天。那不仅是一堂中文课,更像是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心灵交流。感恩节,本是表达感恩的节日。而我最感恩的,正是那一位愿意在节日里学习中文、用心倾听中国故事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她教会我:语言,不只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人与人之间理解与尊重的桥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