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西安北郊汉长安城遗址相家巷村出土了一批秦封泥,见证了秦始皇“书同文”重要制度。</p> <p class="ql-block"> 由南越王博物院与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秦印迹”,汇集了200多件珍贵的秦封泥,展现了一个严谨且充满艺术气息的大秦帝国。展览以“统一的秦国”“严谨的秦国”“艺术的秦国”三个单元展开。通过解读秦封泥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去追溯那一段恢宏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1995年,在西安北郊汉长安城遗址相家巷村,大量的秦封泥重见天日。据专家考证,这里曾是秦时咸阳南宫遗址,也是秦始皇办公的地方。这批秦封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各级官职,各地名,是研究秦代政治体制,职官和历史地理的实物证据。</p> <p class="ql-block"> 古人的书信往来通常是将文书写在简牍上,如何防止简牍被人私拆偷看?封泥,是玺印抑按于泥上,作为封缄凭证的产物。魏晋之前,纸虽已发明,但未广泛使用,往来文书通常写在简牍上,为防止泄密,备检核会在成捆扎好的简牍外表系绳置泥,再在封泥上盖好官印。</p> <p class="ql-block"> 伴随职官的出现是大量“亭里郡县”的名字,勾勒出一幅逐渐清晰的秦国疆域图,如展出带有“四川”“淮阳”“恒山”“邯郸”等地名信息的封泥。反映了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与土地归属权,管理权。</p> <p class="ql-block"> “左丞相印”“右丞相印”“内史之印”等带有官职名称封泥是了解秦朝官僚的层级制度。</p> <p class="ql-block"> 在秦朝,马被视为国家的重要支柱,其背后的管理智慧不容忽视。从封泥中可见,秦人设立了众多管理马的机构。如“寺车丞印”“小厩丞印”“中厩丞印”等,体现秦朝对车马管理的严谨与规范。</p> <p class="ql-block"> “上家马丞”等反映出管理马的机构就有二十余种之多。展现了秦人严谨的车马管理制度。</p> <p class="ql-block"> “左乐丞印”“乐府丞印”“外乐”等封泥,可以一窥秦朝音乐的精湛技艺,这些封泥是对音乐艺术管理机构的生动见证。乐府属官的封泥,揭示了秦朝的音乐艺术方面的多元化细致管理。</p> <p class="ql-block"> 封泥的价值还在文字方面,中国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_金文_大篆_小篆_隶书_楷书_行书等几个阶段。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确立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封泥上的书法艺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p> <p class="ql-block"> “中厩丞印”“中车丞印”封泥中的“中”字,字形有着明显不同,字形复杂的应是秦统一文字之前所用的字形。字形较简洁的是秦统一后简化标准小篆文字。</p> <p class="ql-block"> “弩工室印”封泥,虽小却蕴含着大学问,它不仅揭示了秦朝在军事制造方面的专业分工,更体现了当时兵器制造的严格管理。</p> <p class="ql-block"> “武库丞印”封泥,为秦军械的仓库,是专门负责管理国家兵器的机构。</p> <p class="ql-block"> 小小封泥,于方寸之间。勾画出大秦传奇帝国的万千气象。(2025.11.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