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lmx</p><p class="ql-block">美篇号:83678821</p><p class="ql-block">图片:源自网络(致谢原创)</p> <p class="ql-block">“画荻教子“成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典故,源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幼年时,其母郑氏因家贫无纸笔,用荻秆在沙地上教其识字读书的事迹,后成为称颂母亲教子有方的典范。培养出了“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的欧阳修,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典故背景与核心内容:欧阳修是家里的老来子,四岁(虚岁)时父亲欧阳观病逝,家境贫寒,无力购置纸笔。父亲荃本没什么积蓄,家里的生活状况很窘迫,“无一瓦之覆,一拢之植,以庇而为生。”出身江南大族的郑氏决定亲自给儿子上启蒙教育,没有教具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城外涡水河畔,折了芦荻,以荻秆为笔、沙滩为纸,手把手教欧阳修习字。郑氏不仅教授识字,还常以欧阳观清廉为官的事迹进行品德教育,强调“孝心”与“仁义”。欧阳修具有这样具备了古代贤母的教导下,勤奋苦读,实现逆袭,终成一代大文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成语亦直接地说明了,物质的匮乏和环境的艰苦并不能阻挡一颗求知的心。真正的障碍往往不是客观条件,而是主观的懈怠。<span style="font-size:18px;">逆境是淬炼人才的熔炉, </span>欧阳修在逆境中奋发,将不利条件转化为独特的学习方式,这激励人的,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发挥主观能动性。</p> <p class="ql-block">郑氏的“画荻教子”母爱的伟大与教育的力量,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典范,有力说明了早期教育和家庭氛围对一个人品格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p><p class="ql-block"> 请赐教老师怎么看郑氏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和教育家,她用怎样的行动证明了,教育不在于拥有多好的资源,而在于倾注的心血与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