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次结识著名画家费永前老师,印象最深的反而不是他的画,而是他的人。他非常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他的爱人,言语间满是朴实的自豪。那一刻,他身上那种陕北人特有的厚道与真诚扑面而来,一种比文化和艺术更为浓烈的、源自土地的乡愁,深深触动了我。他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带着泥土气息的农民,一天天熟络下来,便愈发觉得他是一位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行者。</p><p class="ql-block"> 采访间隙,我将他爱人的几张照片递给他看。“好的,谢谢您!武老师。”他高兴地接过话头,眼神里洋溢着幸福,“您看我的媳妇,我们来自农村,目前住在南门外,也是和儿女们生活在一起。我有两个孙子,儿子一个孙子,女儿一个外孙子,都和我们生活。”</p><p class="ql-block"> 手机屏幕上,是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在游乐场,在餐厅,充满了平凡生活的烟火气。然而,更让我心潮澎湃的,是他手机里那些书画作品的影像。那里不仅有笔走龙蛇的诗词书法,还有一幅幅充满力量的红色主题画作。对于长期研习毛体书法的他来说,这既是一种艺术的熏陶,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好奇,他是如何走上这条艺术道路的?</p><p class="ql-block"> “我是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人,是一名退役军人。”费老师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便与绘画结缘。几十年来,对绘画的执着追求和不断研习,让他练就了精湛的技艺,创作出令业内称道的作品。他擅长雕塑、壁画、绘画、农民画等多种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 他的艺术生涯与他的人生经历紧密交织。在部队服役期间,他便是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的教员和宣传员,还曾担任郑州市莆田中学的校外辅导员。因表现突出,他在1986年荣获“郑州市军民共建先进个人”称号。1989年至2000年,他回到家乡,在洛川县土基镇政府担任文化专干,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基层的土壤中。</p><p class="ql-block"> 如今,费永前老师拥有诸多闪亮的头衔:中国实力派书画家协会书画研究院会员、陕西省人民政府黄楼书画会研创工作室研究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会员、延安市洛川县第三代非遗民间绘画传承人,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传承大奖的获得者。他的作品在国内外诸多书画展览中屡获大奖,被授予“人民功臣书画家”的荣誉称号,其作品也被诸多政府机关和高层领导收藏。</p><p class="ql-block"> 我衷心祝愿他艺术之树长青,创作出更多令人欣赏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据悉,费老师近期在安康等地也被邀请进行实地创作,其作品得到了社会知名人士的高度认可,更被广大群众争相收藏。他的艺术,真正从人民中来,又回到人民中去。愿这位从黄土地里走出来的艺术家,继续用他的画笔,描绘生活的美好,传承文化的薪火,在未来收获更多沉甸甸的、属于他的艺术硕果与喜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