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连博物馆,原名大连现代博物馆,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会展路10号,占地面积2.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9万平方米,临展区面积近4000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2002年3月,大连博物馆对外开放,截至2022年末,大连博物馆馆内藏品数量达3298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150件/套。</p> <p class="ql-block"> 大连博物馆在北京举办的2017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被正式授予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大连博物馆是大连市开启21世纪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整个建筑为中西合璧的现代风格,壮观华贵、晶莹、通透,色调以白色为主兼有黑色,暗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学说。建筑主体高度22.7米,外形为方正的围廊列柱式现代欧式结构,外挂纯白微晶石和黑色花岗岩石板,两侧主墙白中套黑,正面为透明的拉杆点式落地玻璃幕墙,顶部为半球形玻璃穹顶。门前广场1万平方米,高大的白色环式柱廊将广场分为内外两部分。外广场东西两侧设有一黑一白漫水平台,内广场自廊柱距正门根倒方锥形黑色花岗岩立柱撑起35米高的玻璃穹顶,二、三、四层的环廊为双层玻璃板、白钢护栏围合。天花为黑色网眼式铝合金扣板加磨砂玻璃,地面为双层夹胶发光玻璃地面。从天花到地面设有1万多盏灯具,全部隐蔽设置,可以组合成几十种图案的灯光变化。大堂—侧设有一座鱼骨式结构的透明玻璃楼梯,连接至二层环廊,精巧而华丽。大堂中心设有“天圆地方”雕塑,在一个2米见方的黑色花岗岩基座上,矗立着—个直径2米的空心内发光玻璃球体,球体由188片进口特白玻璃粘和而成,晶莹而华贵。基座的正面铭刻着两行金字:“同在—个星球,共爱一方热土”,显示出这尊雕塑的主题,基座两侧刻着大连市荣誉公民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大连博物馆的中庭。</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大连博物馆的中庭玻璃穹顶。</p> <p class="ql-block"> 大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以反映城市历史和建设为主要内容。在1.5万平方米展区内,以主题单元式陈列的方式,通过3000余件珍贵实物,1860余幅图片,62个精制模型,43件优美雕塑,围绕城市风貌、腾飞的经济、浪漫之都、回顾与展望四大主题,分设20余个展览单元,运用高新技术和各种陈列方式展示了大连近代以来社会历史的进程和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工农业建设、城市规划改造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概况及辉煌成就。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是大连博物馆陈列的突出特点。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了虚拟现实、三维仿真、影像合成、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信息量大,科技含量高。</p> <p class="ql-block"> 大连博物馆重要藏品中近代藏品部分主要是反映清代洋务运动时期、沙俄侵占旅大七年、日俄战争、日本四十年殖民统治、大连解放和中苏共管、大连民俗品等;现代部分主要反映解放初期的大连、改革开放后发展成就等实物资料。其中反映大连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条战线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物品数量较多。由于在近代大连遭受外来入侵,一些近代外国艺术品馆内也有收藏,包括有日本书画和瓷器等。</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反映北洋舰队的图片和文字。</p><p class="ql-block"> 北洋水师,亦称北洋海军,是清政府筹建、李鸿章主导的舰队,建设资金超过1亿两白银。</p><p class="ql-block"> 1874年,日本派兵入侵台湾。清兵以仅有之战船将之驱逐,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1875年,创设北洋水师,在山东刘公岛立军。立军初始,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由于对英国军舰不满,1880年又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翌年,清政府又修建旅顺、威海卫军港及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立。丁汝昌任北洋海军提督,军事训练由英国、德国人操纵。北洋舰队除“定远”、“镇远”、“济远”等铁甲舰外,又有包括巡洋舰、鱼雷舰等在内的舰船43艘,规模完备。主要军官多经福州船政学堂系统培养,并赴英深造海军技术。</p> <p class="ql-block"> 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美国赞许日本在朝鲜半岛采取的行动,希望借日本之手废除中朝宗藩关系。1895年1月,日军夹击威海,双方舰只互有折损。李鸿章严令避战,使北洋海军被困,坐以待毙。讨论2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走向深蓝》:“北洋水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强大的海军,北洋水师的覆灭,侧面反映了清政府的腐朽与没落。”《洋务运动史6》:“清政府虽筹办北洋水师,但目的仍是维护统治,海军思想与组织上都体现出近代科学技术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进一步影响着北洋水师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海军建设的一大弊端。</p> <p class="ql-block"> 英国凭借海军优势,在广东沿海多次进行挑衅,并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清政府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英国的坚船利炮所带来的的威胁,为了加强海防和抵抗侵略,开始着手采购外国船炮,筹划建立一支近代海军。继林则徐之后,魏源进一步发挥了学习西方筹办海防的思想。清政府从英国购买了“阿思本舰队”,后因英国人诸多挟制,将此舰队变卖。闽浙总督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制造军舰。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李鸿章也把从事军火生产的江南制造局改为兼造军舰。</p><p class="ql-block"> 同治九年,天津教案发生,列强出动军舰进行威胁。同治十三年,日本派军队侵略台湾。4月14日,清政府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前往台湾处理。沈葆桢等奏称:日本有铁甲船二号,“彼有而我无之,水师气为之夺,则两号铁甲船不容不购也。”清廷批准购买。后因外国不准出售而未果。结果,清政府因无铁甲船,对日本不能不姑示羁縻,给日本白银50万两,日本侵略军才撤出台湾。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浙江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晚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p> <p class="ql-block"> 1882年7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丁汝昌奉命率威远、超勇、扬威三艘军舰赴朝以壮声威。清军拘捕大院君,迅速平定叛乱。</p><p class="ql-block"> 1884年,中法因越南问题再起战事,为加强福建海防力量,“超勇”、“扬威”开赴上海,准备会同南洋水师的“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组成特混舰队一起南下。看到中国对法作战自顾不暇,日本再度在半岛挑起事端,唆使朝鲜亲日的开化党发动政变,驱逐驻朝中国军队。为稳定局势、震慑日本,丁汝昌奉命率“超勇”“扬威”从上海北上,并指挥“威远”运送淮军增兵朝鲜,平息局势。</p><p class="ql-block"> 1885年,清廷深受中法战争中法国舰队横行无忌的刺激,下谕“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10月,清廷采纳了李鸿章专设衙门以统辖画一之权的建议,决定设立海军衙门。</p> <p class="ql-block"> 1887年,自英国购进108吨的鱼雷艇“左一”号,自德国购进108吨的鱼雷艇“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号。外定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竣工,李鸿章下令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出洋接带,并与1887年秋驶回国。</p><p class="ql-block"> 1888年,北洋海军自英国购进2300吨的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自德国购进2900吨的巡洋舰“经远”号、“来远”号。</p><p class="ql-block"> 1890年,琅威理“升旗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洋员数目锐减。</p><p class="ql-block"> 1891年5月,李鸿章奉命检阅了北洋海军,李鸿章派海军提督丁汝昌统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铁快舰于5月20日(即1891年6月26日)赴日本之马关。6月28日抵达马关,经神户加煤,7月5日,北洋舰队安抵横滨。</p><p class="ql-block">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护航舰队,甲午战争爆发。同年9月17日,黄海海战,北洋舰队损失5艘军舰。</p><p class="ql-block"> 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北洋舰队孤立无援,困守刘公岛长达一个月余,抵住了日本联合舰队7次进攻,而援兵不至,最后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 1896年,云贵总督王文韶接替李鸿章成为北洋大臣后,随即开始着手复兴北洋水师,向英德两国购买多艘战舰。</p><p class="ql-block">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新北洋水师置身事外,参加“东南互保”协议。4艘海龙级驱逐舰因维修留在船厂,未参加“东南互保”,在打退敌多次进攻后,被八国联军俘获。</p><p class="ql-block"> 1909年(宣统元年),南、北洋海军被改编为巡洋舰队与长江舰队,从此北洋舰队之名亦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 图中分别是《47毫米哈乞开司五管机关炮弹壳》、《37毫米哈乞开司五管机关炮弹壳》、《37毫米哈乞开司五管机关炮弹头》,清末,辽宁庄河黑岛海域。捐赠人:赵克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陆军龙纹铜饰》,清末,展品提供:王德亮。</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陆军腰带铜带饰》,清末,展品提供:王德亮。</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为了反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开始建设新式海军,希望通过巩固海防,挽回海权,实现国家自强,近代化的军舰也因此被赋予了重要的期待 。 1866年,“总理船政衙门”(简称"总理船政")在福建福州创立,清政府通过自办模式发展海军。随着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岛事件爆发,清王朝为加快海军建设,改为采取南、北洋海军建设战略,尤其重视北洋海军建设。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失败后,为亡羊补牢,清王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军装备建设,“经远”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经远舰机械铜构件》,清末,庄河市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经远号装甲巡洋舰,是晚清时期北洋水师的一艘装甲巡洋舰(steel armoured cruisers)由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建造,与“来远”造价共计1739761两银,二舰为同级姊妹舰。</p><p class="ql-block"> “经远”于1887年1月3日下水,“来远”于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2舰与“致远”、“靖远”一起回国,加入北洋水师。该型舰是德国造舰史上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经远舰水烟袋壶》,清末,庄河市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此二舰 ,派曾宗瀛、裘国安、黄戴监造。这次订购在英德两国海军部之间引起一场技术上的激烈争论,这次论争引起德国首相俾斯麦(Bismarck)关注。他指示伏尔铿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订货具有重大的意义。”该型舰原定用于台、澎防务,后因中法关系缓和,清政府为加快北洋海军建军考虑,改留用于北洋水师。</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经远舰铜缆绳环》,清末,庄河市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1894年9月17日,两舰都参加了黄海大战。“经远”舰在管带林永升指挥下奋勇作战,随“致远号”冲击日本舰队,在被日舰重创后奋然撞向日舰,意与其同归于尽,不幸被日联合舰队四艘巡洋舰集火击沉,包括管带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二副陈京莹在内的全舰231名官兵为国献身,仅16人生还。</p><p class="ql-block"> “来远”舰在黄海大战中遭重创,其后又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1895年2月6日清晨,在威海卫港内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击沉。</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经远舰船壳板残片》,清末,庄河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经远舰机械铜构件》,清末,庄河市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经远舰残件》,清末,庄河市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经远舰船钉》,清末,庄河市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经远舰铜构建》,清末,庄河市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经远舰锅炉煤块》,庄河市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展厅一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近代大连展厅。</p><p class="ql-block"> 大连市,别称滨城、浪漫之都,中国辽宁省下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最南端,三面环海,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东北平原,地处北半球暖温带地区,属于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温带季风气候,总面积1257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连历史悠久,早在约六千年前就得到了开发。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始称大连市。1984年,被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被确定为计划单列市,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批准为副省级城市。</p> <p class="ql-block"> 夏朝建立时,大连地区尽管地广人稀,但因与山东半岛联系密切而深受影响。</p><p class="ql-block"> 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先商第三代王相土从今辽东一带移居河南商丘,因怀恋故土,往返辽豫之间,开辟了今蓬莱至大连的航线,使大连与山东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繁。约在前17世纪,商汤灭夏。至帝辛(纣)时期,大连地区社会已由地区性组织转化为方国。今营城子地区双坨子遗址出土的轮制陶器等文物证明,山东岳石文化已影响到大连。</p> <p class="ql-block"> 商末周初,今大连地区建有多处石棚,是辽东半岛石棚分布最广、类型最全、数量最多的地区,多数坐落在河流附近的丘陵上,其中大石棚7座、中小石棚18处38座,主要分布在金州区、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四区市。</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二年(前685年),齐桓公即位。齐桓公为开发辽东,向辽东地区批量移民,其间齐国还出兵伐山戎以救燕国,进一步确立了霸主地位。齐灵公六年(前567年),齐国灭莱国(今胶东地区),齐控制区扩大到山东半岛东部沿海。莱国人战败后,渡海逃亡,大规模移居辽东半岛,大连地区人口有较大增长,官府在移民区建立村社组织并派官吏管理。齐、莱居民的大批北徙,使山东与辽东的文化进一步交融,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此外,黄河下游一带居民逢战乱和荒年也沿上述路线避难辽东,这些徙民部分在大连地区定居,部分向东北腹地迁徙,逐渐形成了由旅顺至东北腹地的古道,商业与手工业随之有了一定发展,集邑中设有专门为交易的“市”,实行以物易物。齐桓公死后,诸子争位,内乱不息,齐国渐失霸主地位,大连地区在内的辽东成为燕国领地,周元王元年(前475年),春秋时期结束,中国社会进入战国时代,大连地区的经济社会也随之进入战国纷争时期。</p> <p class="ql-block"> 秦朝时,属辽东郡。</p><p class="ql-block"> 西汉,南部属辽东郡沓氏县(今普兰店区张店汉城址),北部属辽东郡平郭县(今盖州市汉代古城址)和武次县(今凤城市刘家堡汉城址)。</p><p class="ql-block"> 东汉,南部仍属辽东郡沓氏县,北部属辽东郡平郭县和西安平县。</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公孙氏政权割据辽东时,今大连地区属平州辽东郡沓氏县、平郭县和西安平县。后,今大连地区南部属魏国幽州辽东郡东沓县(今大连市金州区大岭前汉城址),北部属平郭县和西安平县。</p><p class="ql-block"> 西晋时,今大连地区南部属平州辽东国(后改辽东郡)平郭县,北部属西安平县。</p><p class="ql-block"> 东晋时,今大连地区南部属平州辽东郡平郭县,北部属西安平县。</p><p class="ql-block"> 十六国时期,南部属前燕、前秦的平州辽东郡平郭县,北部属安平县(西安平改安平)。</p><p class="ql-block"> 后燕,属平州辽东郡平郭县。后燕光始四年(404年),高句丽割据辽东郡,今大连地区属辽东郡(城)卑沙城(今金州区大黑山山城)、得利寺山城(今瓦房店市境内)和城山山城(今庄河市城山山城)。</p><p class="ql-block"> 唐代,总章元年(668年)始,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p><p class="ql-block"> 图中是北洋海军公所,即洋水师提督署,是北洋水师提督、总兵、副将、参将议事之所,共有三个,分别位于威海卫、旅顺、天津大沽。旅顺北洋海军公所位于旅顺口区港湾街45号,建于19世纪80~90年代。甲午战后,这里被日俄占据,曾作过日军旅顺口根据地总部、沙俄关东州总督府、日军旅顺要港部等。</p> <p class="ql-block"> 辽代,南部属东京道苏州(驻今金州区旧城)安复军节度所辖来苏县(今金州区旧城区)和怀化县,北部属复州怀德军节度所辖永宁县(今复州城)和德胜县,今庄河市属东京道穆州。</p><p class="ql-block"> 金朝,南部属东京路辽阳府金州(初称化成县,隶复州),北部属复州永康县和归胜镇,今庄河市属岫岩县。</p><p class="ql-block"> 元代,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辽阳路金复州万户府,南部属金州千户所和哈斯罕千户所,北部属复州千户所,今庄河市属庄河沿海巡防百户。</p><p class="ql-block"> 明代,南部初属山东布政使司金州,北部属复州,今庄河市属盖州。洪武二十年(1395年),废金、复、盖州,专行卫制。今大连地区南部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初建于金州,时称定辽都卫)金州卫,北部属复州卫,今庄河市属盖州卫。</p><p class="ql-block"> 清代,南部属奉天府宁海县,北部属复州,今庄河市属岫岩厅。</p><p class="ql-block"> 图中是《北洋海军舰旗(复制)》;《清军手铳》和《清军佩刀》,清(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下是《清军燧发枪》,清(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 清末,南部和北部分属奉天省奉天府金州厅和复州,东北部属兴风道庄河厅。</p><p class="ql-block"> 日俄殖民时期,沙俄租借大连地区时期,今大连地区分属旅顺、金州、貔子窝市;旅顺、金州、亮甲店、貔子窝及岛屿行政区和达里尼特别市;日本侵占大连地区时期,大连地区分属大连市、旅顺市役所和旅顺、金州、普兰店、貔子窝民政署。</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初期,北部属奉天省东边道庄河县、辽沈道复县,南部属辽沈道金县(日据伪关东州)。</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后,北部分属奉天省复县和安东省庄河县。</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大连结束了殖民统治。</p> <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新金、庄河、复县初属安东省,后改隶辽宁省、辽东省。石河驿以南的旅大金地区为苏军军管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特殊解放区。置旅大行政公署,下辖大连市、旅顺市、金县、大连县。</p><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隶属东北人民政府领导。</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北洋海军水兵服(复制)》。</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北洋海军管带服》和《北洋海军水兵服》(复制)。</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旅顺口老虎尾灯塔透镜》,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旅顺船坞水雷工厂老虎钳》,19世纪80~90年代。</p> <p class="ql-block"> 为保证旅顺军港用水,光绪五年(1879年)冬,李鸿章派人“凿石引泉”,耗银3.7万两,将“龙引泉”水引入旅顺口。工程于1888年完工,日供水1500立方米,可供2万余人使用,旅顺是近代中国最早使用自来水设施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哈乞开斯47毫米速射炮》, 19世纪80~90年代。</p><p class="ql-block"> 该炮为美国人哈乞开斯设计,授权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炮重235.5千克,射速20发/分钟,射程4775米, 是19世纪后期世界各国普遍装备的一种轻型火炮。该炮射速快,后座力小。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海军各型军舰普遍装备此种火炮。</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炮弹壳》,1894~1895年,旅顺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舰船缆绳发射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北洋海军舰船部件》, 1894~1895年,庄河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北洋海军舰船方木》,1894~1895年,庄河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1894年11月21日傍晚,日军侵入旅顺口后,开始制造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大屠杀进行了4天,死难中国人约2万人。这是由日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亲自下令的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屠城暴行。</p><p class="ql-block"> 旅顺大屠杀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抢劫、强奸和屠杀。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估计2万余人。遇难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万忠墓”。</p> <p class="ql-block"> 1894年,日本第二军在夺取大连湾后,为攻克旅顺,在大连湾整休一旬。1894年11月17日拂晓,日本第二军除在金州、大连湾留下少量部队外,全部出动进犯旅顺。日军兵分三路:一为右翼纵队,由第一师团、混成第十二旅团及攻城炮队组成,山地中将为主将,乃木、西宽、长谷川三少将为其下属;二为左翼纵队,由步兵第十四联队、骑兵一小队、山炮一中队、工兵一中队组成,满益少佐为指挥;三为骑兵搜索队,由骑兵一大队组成,秋山少佐为指挥。是日,右翼纵队和搜索骑兵在三十里堡宿营,左翼纵队在辛寨子宿营。18日早晨6时左右,右翼纵队从三十里堡出发,下午2时30分到达营城子。同日上午10时,搜索骑兵队第一大队长秋山好古率领的前锋到达土城子,此时清军3000余人突然出现,将骑兵队团团围住。日军骑兵陷于重围之中。秋山下令突围,向双台沟方向逃去。此次土城子迎击战,日军死伤55人,但此后清军却不敢主动出击,消极防御。</p> <p class="ql-block"> 11月20日,日军司令大山岩在李家屯西北的高地上召开各级将校会议,决定21日凌晨2时发动总攻。次日,各军进入预定的阵地。骑兵搜索队警戒盘龙山以西,部分骑兵搜索通向旅顺的道路;右翼纵队第一师团攻椅子山炮台,混成第十二旅团攻二龙山炮台;左翼纵队在旅顺东北布阵,牵制清军;军司令部驻土城子南;联合舰队在旅顺海口一字摆开,牵制清军兵力。</p><p class="ql-block"> 11月21日晨6时40分,日军逼近各炮台,西宽少将为先锋,率领第三联队首先攻扑椅子山最西的炮台。炮兵则在椅子山西面布阵,同时攻击椅子山的三个炮台。清军发炮应战,但由于日军大炮命中率高,炮台被摧毁。最后第三联队的步兵发动冲锋,一举攻下椅子山的三个炮台,时为上午8时。</p> <p class="ql-block"> 山地中将攻下椅子山炮台后,又令炮队攻击松树山炮台。炮弹击中其火药库,猛然爆炸,松树山炮台彻底被毁。此时长谷川少将的混成旅团正在攻打二龙山炮台和鸡冠山炮台,由于第一师团各部队包抄两炮台的背后,清军腹背受敌,终于不支而退,二龙山、鸡冠山两炮台失陷。时近中午,旅顺背后各炮台大都陷落,所剩的只有海岸炮台。海岸诸炮台以黄金山炮台最为坚固,日军第二联队长伊濑知好成大佐奉命攻打该炮台。当日军一逼近黄金山炮台时,清军东岸守将黄仕林便弃炮台逃走,炮台被日军轻易占领,时为下午5时。东岸其他炮台如摸珠礁、老砺嘴等炮台守兵不战而逃,东岸炮台全部失陷。</p> <p class="ql-block"> 至晚上,西岸炮台尚在清军手中。但是当夜张光前率领部下沿西海岸向北撤退,西海岸诸炮台也尽归日军所有。旅顺半岛20多个炮台,一天内全部被日军占领,清军战死约2000余人,日军仅损失280人。清政府将总理船政、专办水陆营务的道员龚昭与以“不能联络诸军同心固守,迨船坞失陷避至烟台”等罪名逮捕,交与刑部治罪。</p><p class="ql-block"> 图中是《俄军铜提梁桶》, 1898~1905年。</p> <p class="ql-block"> 据英国人艾伦的《龙旗翻卷之下》记载:“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天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该书也记载了血肉模糊的日军战俘尸体。 </p><p class="ql-block"> 图中是《俄军军刀》,1898~1905年。《俄国炮兵指挥剑》, 1881年。《俄军枪刺》,1898~1905年。</p> <p class="ql-block"> 据美国《纽约世界》记者克里曼描述:“我见一人跪在兵前,叩头求命。兵一手以枪尾刀插入其头于地,一手以剑斩断其身首。有一人缩身于角头,日兵一队放枪弹碎其身。有一老人跪于街中,日兵斩之,几成两段。有一难民在屋脊上,亦被弹打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枪尾刀刺插十余次。”“战后第三日,天正黎明,我为枪弹之声惊醒,日人又肆屠戮。我出外看见一武弁带兵一队追逐三人,有一人手抱着一无衣服的婴孩,其人急走,将婴孩跌落。一点钟后,我见该孩已死,两人被枪弹打倒。其第三人即孩子之父,失足一蹶,一兵手执枪尾刀者即刻擒住其背。我走上前,示以手臂上所缠白布红十字,欲救之,但不能阻止。兵将刀连插伏地之人颈项三四下,然后去,任其在地延喘待死。”“次日(11月24日)我与威利阿士至一天井处,看见一具死尸。即见两兵屈身于死尸之旁,甚为诧异。一兵手执一刀,此两人已将尸首剖腹,刳出其心” “我经过各街,到处见尸体均残毁如野兽所啮。被杀之店铺生意人,堆积叠在道旁,眼中之泪,伤痕之血,都已冰结成块。甚至有知灵性之犬狗,见主人尸首之僵硬,不禁悲鸣于侧,其惨可知矣”。</p><p class="ql-block"> 图中是《俄军铁锅》, 1898~190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俄国铜盆》, 1898~190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俄国铜茶炉》, 1898~190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俄军官肩章》,1898~1905。</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俄军文件包》, 1898~190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秋林”俄文玻璃罐》, 1895~190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俄国壁炉用具》, 1898~1905年。</p> <p class="ql-block"> 展厅一角。</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本将官大礼服用饰带》,1904~190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本“明治卅七八年战役”从军记章》,1904~190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俄海军铜带扣、军服铜扣》, 1904~1905年,旅顺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俄海战舰船铜标牌》, 1904~1905年,旅顺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本军舰“后部水雷室”送话器》,1904~1905年,旅顺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军破坏钳》,1905~194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军隐显灯》,1905~194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本军舰铜密封箱》,1904~1905年,旅顺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本军舰组合铜阀门》, 1904~1905年,旅顺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图中前右是《俄国军舰伡钟》, 1904~1905年,旅顺海域打捞。</p><p class="ql-block"> 图中前左是《日俄海战舰船消防水枪》,1904~1905年,旅顺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本军舰煤砖》,1904~1905年,旅顺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本军舰舵轮芯》,1904~1905年,旅顺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俄海战舰船部件》, 1904~1905年,旅顺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本乃木希典赠田中中尉怀表》,1904~190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军桐叶纹日俄战争纪念杯》,1904~190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本“日露战捷纪念”杯》,1904~1905年。</p> <p class="ql-block"> 日本的三大殖民统治机构。1905年至1945年,日本对大连的殖民统治经历了军事占领、军政统治和民政统治三个时期。关东都督府、关东军、满铁三大机构盘踞在大连,使大连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和军事基地。</p> <p class="ql-block"> 当年日军的装备。</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军舰船探照灯罩》,日俄战争时期(1904~1905年),旅顺海域打捞。</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本九二式重机枪》,1932~1945。</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满铁大连站铜托盘》,1937~194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满铁“亚细亚号 ”列车梳妆台》,1934~194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满铁牛皮文件包》,1906~1945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军战时邮便储金切手》,20世纪40年代。</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日本为侵略战争发行的债券》,20世纪40年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