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鸟趣】 雀影童年

无为

<p class="ql-block">昵称:无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0107781</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自拍/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高海拔山区的冬天,就像农家火塘的柴疙瘩,燃得慢,耐时长。那会儿这里还没电视,也没手机。一到落雪天,全都围坐在火塘边。大人们忙着手中的活计,我哥仨凑在一块儿,在火堆中掏出烧得黢黑的洋芋,顾不得烫手,哈着气,飞快地在铁三脚上拍打着沾在洋芋上的灰土。可心却早已飞出了屋,惦记着那些满天飞的雀儿。</p> <p class="ql-block">  山里孩子乐趣,全仗自己找。那时作业不多,家长也不怎么管。耐不住寂寞的男孩子,谁也不惧冬天的寒冷,冻得缩着脖子也要在屋外玩。玩耍的法子很多,冬日里最有意思的乐子还是捕鸟。</p> <p class="ql-block">  几场雪下来,山上的野果子掉光,虫儿也钻进土里,林中的鸟雀没了吃食,便成群地往山下挪。寨子周围的田埂上、屋檐下,顿时热闹起来。最多的是麻雀,一群就是黑压压一片,落在地里拣漏食。稍有动静,它们便叽叽喳喳地“扑棱棱”乱飞,从这块地飞到那块田,像一片会动的乌云。也有机灵的小雀,不跟大群凑热闹,围着寨子的房檐转,喙食遗落在房背的玉米粒。这些小家伙精得很,它们耳朵尖,眼睛亮,一有风吹草动,“吱”地一声就不见踪影。</p> <p class="ql-block">  那会儿,寨子里的男孩,人手都有一把弹弓。找一截Y字形的青杠树杈,叉头绑两根皮筋,中间兜一小块皮子,捡些光滑的石子当“子弹”,一把“武器”就成了。一得空,大家就揣着弹弓,两三个一伙,钻进田埂边的草垛后,或躲在屋檐的转角处,屏住呼吸,静待雀儿歇在矮树枝上,或落在田埂的草堆里,便悄悄往它们落脚的地方凑。</p><p class="ql-block"> 慢慢地举起弹弓,眯眼瞄准,手指使劲往后扯橡皮筋,心里默念着“中,打中”,猛地一松手,石子“嗖”地飞出去。大多时候,石子要么擦着雀儿飞过,要么直接砸空,惊得雀儿“呼啦啦”全飞了。偶尔有厉害的伙伴,能碰巧打下一只小麻雀,我们便围过去,七嘴八舌地夸他“厉害”,他也会把鸟儿拿在手里炫耀。</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也不是真要打鸟,图的是份乐趣。看着石子带着啸声破空而去,雀儿惊慌四散,吵叫着乱成一团,就觉得有意思。雀儿也好像摸清了套路,见了人影就飞。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根本摸不清它们的动向。可孩子们也不气馁,即使从未打着一只鸟,依旧乐此不疲。整天跑得满头大汗,冻得鼻尖通红。大家常说,“打不打得到没关系,把它们吓走,别啄房上的粮食就行”,其实心里清楚,不过是给自己找个疯玩的由头。冬日的阳光洒在田埂上,风带着冰冽的泥土气息,耳边是雀儿的叫声和伙伴们的笑声,这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  比起弹弓,用竹筛子捕麻雀,才是“技术活”,更有趣。竹筛子是家里筛玉米用的,竹条编得圆溜细密,用来罩麻雀正好。这一般有两种法子,各有讲究。</p><p class="ql-block"> 若是下了雪,就先在屋顶扫出一块空地。</p><p class="ql-block"> 第一种是“自动机关”,得先找一根一尺来长的小木杈,一根结实的细线,一头拴在木杈上,另一头拴一根七八寸长木棍上。再找根不到一米长的细木棒,一头插上半根玉米棒,或是绑上点几雀儿爱吃的东西。做机关的时候,先把小木杈牢牢插在地上,拿根合适的短木棍放在木杈上,一头撑起筛子边沿,让竹筛子像个小帐篷似的罩在地上。另一头把拴线的木棒拉到支架旁边,轻轻往下压,直到和那根插着玉米棒的长木棒卡住。这样,机关就成了。</p><p class="ql-block"> 有的伙伴嫌竹筛太轻,怕罩不住雀儿,还会在筛子顶上压一块小石板。做完这些,我们就溜回屋里烤火,隔一会儿就上房去看看,盼着有倒霉的雀儿被罩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  第二种法子简单,却最考验耐心。找一根一尺左右的细木棒,绑上根细长的绳子,用木棒直接支起竹筛子的边沿,筛子内撒把碎玉米粒。躲在罩楼角落或是草垛后面,手里攥着绳子的另一头,紧盯着筛子底下,耐心等雀儿到来。</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风像刀似的刮在脸上,冻僵了手,可得我们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惊走了雀儿。雀儿来了,落在筛子旁边,歪着脑袋东瞅瞅西瞅瞅,叽叽叫几声,试探着往玉米粒跟前跳。等它们钻进筛子底下,低头啄玉米的时候,猛地一拉绳,竹筛子“啪”地扣在地上,把雀儿罩在里面。这一下,力道要足,动作要快。有好几次,我攥绳子的手冻僵了,见雀儿进去了,一着急,便扑棱着翅膀逃走了。 </p><p class="ql-block"> 每次捕到雀儿,都要“打扫战场”。把剩余玉米粒扫干净,连竹筛子也要洗一洗烤干。大人们说,“不扫干净,雀儿下次就不来了”,大家都信,生怕留下一点痕迹,下次就捕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捉到的雀儿,大多会养上几天。我们会找个小木笼,里面铺点干草,每天给它喂点碎玉米和水。冬天太冷了,雀儿娇贵,稍不注意就会冻着,有的第二天就蔫了。所以,玩上两三天,新鲜劲过了,就把它们放了。看着雀儿抖着翅膀,“吱”地叫一声,飞向远处的树枝,心里既有点舍不得,又觉得高兴。</p> <p class="ql-block">  我曾捉到过一只漂亮的鸟。它比麻雀小一点,头上长一团白色羽毛,像戴着一顶小帽子。肚腹中间和背部羽毛呈红色,看着呆萌,我非常喜欢。小伙伴们都不知它叫什么,只觉得像天上下来的小仙鸟,走到哪儿我都带着它。</p><p class="ql-block"> 为了养这只鸟,我把攒了好久的木笼又修整了一遍。还偷偷从新做的棉被里扯了撮棉絮,给它做了个窝。每天早上,我都先去喂它,把碎米放在小瓷碗里,倒点温水。晚上睡觉前,还把笼子挪到火塘边,怕它冻着。</p><p class="ql-block"> 可第三天早上,我傻了眼。鸟笼门开着,里面的小鸟不见了。我翻来覆去地看,笼门好好的,没有弄坏的痕迹。院子里的花猫也被拴着,不可能偷吃。我找遍了屋子的每个角落,房檐下、草垛里、树枝上,都没有小鸟的影子。我急得直哭,在家里大发脾气,问爸妈,问弟弟妹妹,可谁都说没见过。最后,我只能安慰自己,是小鸟自己打开了笼门,飞走了,回到了它的树林里。</p> <p class="ql-block">  那几天,我心里堵得慌,饭也吃不下,连伙伴们叫我去捕鸟,我也没去。可过了几天,看着天上飞的雀儿,听着它们叽叽的叫声,心里的难过慢慢淡了。从那以后,我没再碰过弹弓、用竹筛捕鸟。雀儿本属于树林与天空,不该被人去束缚和惊扰。</p> <p class="ql-block">  后来才明白,童年捕鸟之趣,从不在捉鸟本身,而是在漫长寒冬里的猎奇等待,以及雀儿飞走时的小失落与小欢喜。那些追着雀儿跑的日子,是我最珍贵的童年印记。真正的乐趣,是守护小生命的自由,与它们一同共赴冬日的美好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