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之行十:车览科伦坡市区

绿荫

<p class="ql-block">科伦坡坐落于斯里兰卡岛西南沿海,面朝浩瀚印度洋,是这个岛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的核心所在。从车窗望去,这座滨海都市的脉动在阳光下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被绿意与阳光眷顾的城市,街道宽阔整洁,树木葱茏成荫,椰影婆娑摇曳。气候温润宜人,高楼林立间透出热带都市的生机与秩序,仿佛一幅精心铺展的南亚画卷,在车轮滚动中渐次呈现。</p> <p class="ql-block">科伦坡,虽非法定首都(行政首都为斯里波罗),却承载着国家的心跳,是一座文化交融的万花筒。行驶于街头,目光所及,印度教的彩绘庙宇、静谧的佛寺、伊斯兰清真寺的穹顶与基督教教堂的尖塔错落并存,诉说着百年共处的包容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建筑风格如时光的刻痕,铭刻着科伦坡层层叠叠的历史记忆——从殖民遗风到本土信仰,再到现代国际援助的印记,每一砖一瓦都在讲述一段跨越文明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中国援建的莲花塔巍然耸立,宛如一朵盛开于天际的圣莲,成为城市天际线中最动人的笔触。</p> <p class="ql-block">这座塔如今是斯里兰卡科伦坡的地标之一,高度约为350米,是南亚最高的电视塔。</p> <p class="ql-block">华丽的印度庙,雕梁画栋,神像彩绘浓烈,门前信徒络绎不绝,香火氤氲中,仿佛能听见梵音低诵,将人带回古老而神秘的信仰之境。</p> <p class="ql-block">小白宫,它因英式建筑风格被亲切称为“科伦坡小白宫”,洁白外墙搭配古典线条,殖民时期的优雅至今未减‌,现在是科伦坡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路过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牌子上写着“你好中国”</p> <p class="ql-block">从中国大使馆门前路过。</p> <p class="ql-block">这座顶着“小白帽”钟楼的宏伟建筑,就是科伦坡的“城市会客厅”——班达拉奈克国际会展中心,它是中国政府无偿援建的“礼物”,1973年竣工时,斯里兰卡总统说这是“用钢与石写就的兄弟情”。</p> <p class="ql-block">大巴缓缓停靠在独立广场,我们依次下车,迎面而来的是开阔的绿地与庄严的纪念建筑。阳光洒落在石阶上,历史的气息在微风中悄然弥漫。</p> <p class="ql-block">科伦坡独立广场纪念堂(Independence Memorial Hall)是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最具象征意义的历史地标之一,为纪念该国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独立(1948年2月4日)而建。</p> <p class="ql-block">中央纪念堂由六十根石柱环抱而立,象征着独立后首届国会的六十余位成员。柱影斑驳,仿佛守护着一段不容忘却的民族觉醒之路。</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伫立多尊石狮雕像,呼应斯里兰卡国旗中的“握剑狮子”图腾,象征勇气与主权。</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开国总理雕塑静静矗立,目光远眺,仿佛仍在凝视着他为之奋斗的新生国度,那份沉静中的伟岸,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大家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笑容与历史的交汇,也记录下我们对这片土地最初的敬意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旁边是一尊斯里兰卡站姿佛像,像一位沉默的智者,正用千年的慈悲凝视着众生。</p> <p class="ql-block">一群放学的学生背着书包走出校门,笑声清脆,步履轻快,青春的身影在街角流转,为城市注入最鲜活的律动。</p> <p class="ql-block">公交站旁,学生们安静等候,书包斜倚肩头,目光望向远方驶来的公交车,那是一天日常中最平凡却最真实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街角的超市门口人来人往,货架上琳琅满目,从本地香料到进口商品,映照出这座城市日益开放的生活图景。</p> <p class="ql-block">公园一隅,绿草如茵,棕榈轻摇,几位老人静坐休憩,孩童追逐嬉戏,阳光透过叶隙洒落,勾勒出一幅宁静安详的城市剪影。</p> <p class="ql-block">茶室里,服务人员动作娴熟地冲泡锡兰红茶,瓷杯轻放,热气袅袅升起,那一声轻响,仿佛是这座城市最温柔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返程的航班定在深夜一点十五分,尚有充裕时光,我们便信步前往科伦坡的一座现代商场,随意漫游。这座商场集购物、餐饮、休闲与娱乐于一体,琳琅满目的世界名牌陈列其间,地下美食层更是汇聚各国风味,香气四溢,人声鼎沸。眼前繁华景象,竟令人难以相信这曾是一个深陷经济困境的国度,仿佛在逆境中仍努力绽放的文明之花,映照出斯里兰卡不屈的生机与韧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