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泉山

抗美援朝铁路秘密运输线 <p class="ql-block">  上河口国门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上河口镇,是中朝边境上唯一一座横跨铁路线的大型国门景观,兼具历史纪念与旅游观光功能。</p> <p class="ql-block">  上河口国门矗立于鸭绿江铁路大桥中国一侧桥头,紧邻中朝19号界碑,横跨连接中国与朝鲜的铁路线。国门建筑高度与跨度均为14米,顶部设有瞭望厅,游客可登高远眺对岸朝鲜清水市的边境风光。</p> <p class="ql-block">  该国门由沈阳铁路局于2016年8月投资建设,旨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铁路秘密运输线的历史功绩。其依托的上河口铁路桥,原名鸭绿江清水火车桥。</p> <p class="ql-block">  该铁路桥始建于1938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志愿军重要的物资运输通道,虽曾遭轰炸但始终保持畅通,为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战火逼境</p><p class="ql-block"> 1949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一个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来医治战争的创伤。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立即出兵并武装干涉,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8月,美国飞机轰炸了中国东北边境地区。10月上旬,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犯,公然将战火烧向中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抗美援朝,保家卫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  凤凰城至上河口铁路线原先只通到灌水,系运煤支线,标准低,能力小。为保障入朝作战部队的物资供应,1950年10 月初,东北军区确定将该段铁路延至上河口,抢建灌水至上河口段铁路,同时修建上河口鸭绿江铁路桥(全长737.1 米),与朝鲜平北线清水站接轨。</p> <p class="ql-block">  10月初,根据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指示,东北铁路特派员办事处令工程总队承担灌上线新建任务。总队长张洪魁、副队长李洪俊带领第5、第6、第7工程队和辽南、辽北工程队,采取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日夜赶修。11 月下旬,东北军区命令铁道兵第1师第11团和铁道兵直属汽车连协同工程总队施工。</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遂于12月中旬建成全长 75.6 公里的灌上段铁路和上河口鸭绿江桥(桥),沟通了沈安线与朝鲜平北(定州至清水)线交通,成为我国铁路入朝支前运输的第四通道。在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通过上河口过轨的车辆达21723辆,占全部过江车辆的 11.8%,成为又一条支援前线的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决定出兵朝鲜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三条出境铁路线,分别是:安奉线、凤上线、梅辑线。为了粉碎美机封锁,广大铁路职工根据上级指示,又在河口至安东的鸭绿江上,快速修建了两座铁路便桥。</p> 组建“铁军”入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七高射炮</p><p class="ql-block"> 苏联加里宁格勒8号火炮工厂生产的短后坐式37毫米自动高射炮,采用5联装弹夹供弹;有效射高:3000米;最大射程:8500米 。抗美援朝期间,用于保护重要桥梁隧道,阻击美军机轰炸,保护铁路运输大动脉。馆外隧道上方山头等,周边山上,均布置东北防空部队这款三七高射炮。</p> <p class="ql-block">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搭上綠皮火车,穿越当年的火车隧道,前往上河口鸭绿江铁路桥“共和国国门”。</p> 19号界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国门观光台,眺望鸭绿江对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