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之路

观察与品鉴

<p class="ql-block">李金远油画</p> <p class="ql-block">  李金远先生选择的,不是寻常的山水,而是地球的眉额——喜马拉雅。在这里,艺术的议题被提升到了生命与天地的绝对尺度。他笔下的雪域高原,不再是可供玩赏的风景,而是一个民族千年未变的精神叩问:人,如何与至高的天地共处?</p><p class="ql-block"> 这个命题,因这片极净的天地而愈发峻切。当全球的景观在数码洪流中渐趋雷同,李金远反向而行,走向这颗星球上最原始、最沉默的高地。他在那里,接续上了中国古老“天人合一”的文脉,但这并非退守,而是一场带着清醒现代意识的“精神远征”。他以个体的生命去感悟那片极致的严寒与壮丽,带回来的,是蕴含着当代生态关切与文明反思的视觉哲思。他的远征,需要穿越精神的四重阶梯。</p> <p class="ql-block">  第一重,是与水墨传统的深度对话。李金远是一位能与古人心印相通的“通灵者”。他并未摹写宋画的一石一木,却承袭了宋人“格物致知”的虔诚——那是对冰雪、苍穹、岩石内在法则的深刻静观;他的笔墨在挥洒间,亦带着元人“逸笔草草”的性情书写,让每一根线条都成为生命自由的呼吸。然而,他将这传统的“源代码”,用充满现代构成感的画面“编译”了出来。在他笔下,喜马拉雅的亘古寂静,与抽象表现主义的雄浑力量悄然遇合,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无声对谈。</p><p class="ql-block"> 第二重,是与宇宙本体的精神共振。在李金远这里,“天人合一”不再是文人士大夫书斋里的玄想,而是直面地球第三极时产生的灵魂震颤。他的“合一”,带着迫切的当代关怀。那融化的冰川、纯净的苍穹,既是永恒的自然颂歌,也是一份关于地球未来的、无声而严峻的“文明启示录”。他画出的,是一个“浓缩的宇宙”,让我们仿佛立于天外,回望这颗脆弱而珍贵的星球,体悟“天地并生,万物为一”的当代意义。</p> <p class="ql-block">  第三重,是向内行走的灵修苦旅。于他而言,笔墨已不仅是技法,更是攀登者与修行者合二为一的生命“痕迹”。在稀薄的空气与绝对的寂静中作画,本身就是一场禅修。因而,他的画面往往走向崇高的意象,具体的山形水貌,已不足以承载那份与天地独对时的心魄激荡。画中那大片的留白,也不再是技巧,而是“无中生有”的宇宙本源,是供现代人安放焦灼灵魂的、神圣的寂静之地。</p><p class="ql-block"> 第四重,是立足高地的全球表达。李金远平和而自信地立于这片“高地”。他不必高声宣示自己的文化身份,因为他所描绘的喜马拉雅,本身就是全人类共同仰望的自然与精神图腾。他以“高地”这一超越地域的文化符号,参与了关于生态保护、人类未来等全球议题的对话。他的成功在于,让世界通过东方的水墨哲思,理解了一种面对伟大自然时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与敬畏之心。故而,当我们凝望李金远先生的“高地”系列,我们遇见的,已不是一幅风景画。</p><p class="ql-block"> 我们遇见的是一个凝练的宇宙,它汇聚着创世的洪荒与文明的未来;是一次深刻的內省,它映照出人类在自然伟力前的渺小与庄严;是一场无言的古今对话,范宽的雄浑、倪瓒的清寂,或许都化入那雪山的肌理之中;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提问,在喧嚣的时代里,执著地追问着生命的本源与归宿。它源自艺术家极其个人的生命体验,却普遍地叩击着每一个现代人的心灵;它的血脉纯粹源自东方,却稳稳地,属于整个亟待精神滋养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李金远艺术无可替代的魔力,与至高的价值。他,正是那位立于高地的“哲人-诗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