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自习(一百四十三)|第4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第1节 诗词的节奏(4)

微微读书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4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1节 诗词的节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诗词的一般节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际上,五字句和七字句都可以分为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五字句分为二三,七字句为四三,这是符合大多数情况的。但是,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的一致性也不能绝对化,有些特殊情况是不能用这个方式来概括的。例如有所谓折腰句,按语法结构是三一三。陆游《秋晚登城北门》:"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如果分为两半,那就只能分成三四,而不能分成四三。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个七字句如果要采用两分法,就只能分成二五(“粪土-当年万户侯”),而不能分成四三;又如毛泽东的《七律。赠柳亚子先生》“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个七字句也只能分成二五(“风物--长宜放眼量”),而不能分成四三。还有更特殊的情况。例如王维《送严秀才入蜀》"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杜甫《春宿左省》"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临青塞"、"临万户"、"随平野"、"向白云"、"傍九霄"、"入大荒”,都是动宾结构作状语用,它们的作用等于一个介词结构,按二三分开是不合于语法结构的。又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按节奏单位应该分为二三或二二一,但按语法结构则应分为一四("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二者之间是有矛盾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