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倒流水》(上中下)十年回顾——《倒流水》书评集(后记)

止水孤鱼(郝秀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倒流水》十年回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倒流水》书评集(后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王润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倒流水》,一部以故乡隆盛庄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历时十年,不负众望,上中下三册,洋洋洒洒九十多万字,在万众期待下荣耀出版。</p><p class="ql-block"> 这部作品,细腻的描绘了隆盛庄当年的繁华盛世。店铺鳞次栉比,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马桥街上人声鼎沸,牙纪们来回穿梭,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蒙汉两族商人忙着交易皮毛、茶叶与丝绸……马匹的嘶鸣夹杂着车马的喧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座被称为“塞外旱码头”的古镇,不仅是货物集散地,更是文化与情感交融的枢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部作品,真实的再现了隆盛庄浓厚的传统民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庙会热闹非凡,香火缭绕中,人们虔诚祈福;六月二十四的交流大会更是人山人海,抬搁、脑搁的表演引得围观者连连喝彩,人们祈盼雨水丰沛,田间丰收;正月十五的社火活动上,四脚龙舞动翻腾,烟火绽放在夜空,照亮了整个小镇。红白喜事也格外讲究,婚丧嫁娶的仪式繁复而庄重,邻里亲友齐聚一堂,分享喜悦或分担悲痛。</p><p class="ql-block"> 这部作品,也浓彩重墨描写了隆盛庄人走草地的艰辛。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团圆的气氛中,走草地的商队便已整装待发。牛铃咚咚作响,车队踏着未融的积雪,迎着刺骨的西北风,缓缓向北行进。送别的亲人泪眼婆娑,哭泣声随风飘散,这一别便是大半年。沿途风沙肆虐,野兽出没,缺水少粮的困苦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能否平安归来,谁也无法预料,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上天的庇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部作品,还真实反映了隆盛庄人的市井生活。家庭邻里之间,既有和睦互助的温情,也有琐碎争执的烟火气。婆媳关系微妙而复杂,时而亲如母女,时而因家务小事产生隔阂。家长里短的闲聊中,透露出人们对生活的朴素期盼与无奈。巷口街边的小店小铺里,常有人聚在一起谈论生意经或儿女婚事,平凡的日子在谈笑间缓缓流淌。</p><p class="ql-block"> 这部作品,对隆盛庄的地域风貌,作了比较细的描述。背靠长城、东依双台山、西临西河湾,南北大通道 ,万里茶道的节点,五台山朝贡的必经之路。四面城墙巍然矗立,六座城门日夜敞开,迎送着往来行人。六条主街纵横交错,五十一巷蜿蜒其间,南庙、北庙香火不断,清真寺的诵经声悠远绵长。</p><p class="ql-block"> 四合院里,老榆树下,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们围坐闲谈,岁月在此静静沉淀。浓郁的笔墨,重现了隆盛庄的往日风貌,让那段尘封的历史重新鲜活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手捧着这沉甸甸的巨著,我被老同学笔耕不辍夙夜勤勉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十年时间,她拖着病态的身体,忍受着腰间盘突出的折磨,南下北上,东奔西跑,亲力亲为,四处走访,伏案十载,战胜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困难,终于修成正果。《倒流水》写作之余,还亲自组织编写出版了五百万字的“隆盛庄系列丛书” 。 </p><p class="ql-block"> 翻着这飘着墨香的书页,我心潮翻滚,作为亲历者之一,陪伴着《倒流水》,度过了十载难忘的岁月。是《倒流水》点燃了故乡游子的激情,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倒流水》激发了我们赞美故乡书写故乡的热情 ,是《倒流水》带领我们创造了故乡文化史上的又一个奇迹——隆盛庄地域文化复兴时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顾这十年,我感慨万分,思绪连篇。2015冬,当在文坛上打拼成功,已跻身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头顶多个国字号头衔、载誉而归的郝秀琴南下归来,立志要用手中的笔,创作一部以故乡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为回馈故乡做一份贡献。她的想法立即得到同学、校友们的认可,大家一致表示全力支持。于是一拍即合,一封激情漾溢的“倡议书”发出,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为郝秀琴的写作提供素材。消息潮水般的传开,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宣传隆盛庄、赞美隆盛庄、书写隆盛庄、回馈隆盛庄”,为郝秀琴创作《倒流水》提供素材的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p><p class="ql-block"> 郝秀琴所在的“三十九班群”首开聚会记录,“老三届群”积极回应。紧接着“协助作家群”“鸡猴羊马群”等十几个不同类型的群相继组建,动员大家为《倒流水》提供资料。很快,成百上千的人都行动起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1日,别开生面简朴庄重的《倒流水》开笔仪式在故乡举行,就此,这场围绕《倒流水》创作而开展的书写活动全面铺开,各地的故乡人都积极投入这场活动,通过家族史、回忆录、采访记等形式,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倒流水》的创作积累了丰厚的资源。</p><p class="ql-block"> 开笔仪式后,郝秀琴马不停蹄,开始了她九个月的采访活动,所到之处受到热情相迎盛情款待,她的采访活动得到了普遍赞誉。通过对上百位故乡老前辈的登门拜访,聆听前辈们讲述隆盛庄荣辱沧桑的真实故事,一代又一代隆盛庄人奋斗经历的事迹,获得了许多珍贵的一手材料,更激发了她的创作激情,坚定了她写作的决心和信念。采访间隙,她的足迹,她的采访花絮,每天都出现在各大群里,网上来自各地的文章也源源不断出现在网上,彼此之间遥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2017年3月18日,一场范围更广声势更大的聚会在北京举行,客居北京的隆盛庄人首次节日般欢聚在一起,为郝秀琴的采访笔记《隆盛庄记忆》举办隆重的首发仪式。《倒流水》书写活动引发了全国各地乃至侨居国外的隆盛庄人的关注。继《隆盛庄记忆》之后,一部又一部《倒流水》的副产品——“隆盛庄系列丛书”相继出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年3月散文集《情系隆盛庄》(上下册)出版。这是第一部由众多隆盛庄人写隆盛庄的书,也是第一部由隆盛庄民间运作众筹资金出版的书。全书集文字、书法、绘画、篆刻浓彩重墨,尽显游子对故乡的深情厚谊,树高千尺初心不改。</p><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隆盛庄知青回忆录》出版。这是一部当年知识青年写第二故乡的书。时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大家挥毫泼墨,饱含深情,回顾那一段特殊经历,当年在隆盛庄插队的北京、上海知青一致认为,虽然条件艰苦,环境很差,但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为我们的人生垫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永远深藏在记忆里,刻骨铭心。字里行间,充满对第二故乡的深深眷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记实专集《体育之乡隆盛庄》出版。正如本书总策划许干林老师所说,这本书就是为了怀念那些支持隆盛庄体育工作的领导,就是为了歌颂那些为隆盛庄体育事业毕生奉献的老师和学生,就是为了赞美那些为家乡的体育发展付出辛苦作出贡献的体育健儿。就是要把他们顽强拼搏的故事写出来,让我们永远记着他们;</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散文集《人文隆盛庄》(上下册)出版,这是一部反映隆盛庄人文情怀的作品 。游子们怀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尽情抒发赤子之心。小镇虽已芳华不在,但他留给我们深厚的文化积淀留给我们历久弥新的人文理念。缓缓流淌的西河湾水,哺育了隆盛庄人不畏坚辛逆流而上的品格,傲然屹立的双台山,铸就了 隆盛庄人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胆识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一部家族传承故事《隆盛庄百年工匠 》出版,讲述了当年匠人奋斗经历。三百年的多元文化积淀中,工匠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隆盛庄匠人云集,门类齐全,以手艺立业,以手艺持家,以手艺传承着家族的历史。一部匠人史,就是一部家族史,一部家族史,就是半部隆盛庄史;</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诗词散文集《乡情诗韵》(上下册)出版,全书以诗歌散文的形式,饱蘸笔墨赞美故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比较真实的再现了古镇浓郁的风土人情、民俗家风和地域特色,为隆盛庄涂上了一层诱人的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又一部诗歌散文作品《四季如歌》(上下册)出版。这些围绕每个节日、节气即兴而作的诗篇,文采飞扬,隽永秀丽 ,语言精炼,新颖别致,把故乡的春夏秋冬、节日气氛、美味佳肴、传统民俗,渲染的多姿多彩如诗如画,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一部记录当年隆盛庄小兵宣传队的记实文集《流金岁月》出版。上世界七十年代,隆盛庄活跃着文武两个群体,即体育和文艺。小兵文艺宣传队是一支由小学生组成的队伍,他们走到哪里,就把欢乐到带哪里,他们的精彩演出深受群众的欢迎,在方圆百里享有盛名。这部书里的文章,都来自于当年的小兵师生之手,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场景。现在读来仍然亲切感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在组织编写系列丛书之余,她还协助编写了隆盛庄回族同胞奋斗故事的《穹庐之畔是故乡》。隆盛庄是一座由回汉两个民族组成的小镇,在三百年的古镇历史上,回族同胞功不可没。这部书真实的记录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回族人民的普通生活、民族特点、奋斗经历和他们之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些可亲可敬的杰出人物。读后让我们无限感慨心怀敬意。</p><p class="ql-block"> 2025年底,《台墩情》和《倒流水》书评集即将问世。《台墩情》是追溯隆盛庄600年文化历史必不可少的一部史料。这两部书都是由全国名家撰稿。我们终于以20部作品圆满完成了“隆盛庄系列丛书”这项来自民间自发的文化工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倒流水》的创作过程,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场全员参与写作的过程。从书名,到书中一些场景设定、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等,大家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意见建议。首先是书名,先后提出了《隆盛庄》《大隆庄》《倒流水-隆盛庄》《西河湾》等好几个名字,最后综合多数人意见,既然是写小说,用代名词最好,这样可以不受真人真事的束缚,最后确定为《倒流水》;其次是场景的选择,大家提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地名,如马桥街、西河湾、三岔口、土卜子、东台墩、西梁头等等;再就是作品构思、故事情节,比如几大家族的恩仇源渊、走西口的坚辛与荣耀、传统习俗的讲究等等,这些都为《倒流水》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思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场由《倒流水》引发的宣传故乡书写故乡民间自发活动,打破了现行出书的常规,开创了民间出书的特例。大家自愿写作不仅没有稿费,还要按照版面收费,最后以书抵费。出版经费不足,大家提前缴费预订,不少人还主动捐款赞助。书籍出版,大家都是自掏腰包购买。各地的家乡人还要举办发书仪式、招开座谈会、庆祝会等。一部书的出版发行,都是全员行动,义务充当发行员,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一直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p><p class="ql-block"> 这场由《倒流水》引发的宣传故乡书写故乡的民间自发活动,把全国各地的隆盛庄人欢聚在一起。大家在微信这个大家庭里朝夕相处,由不认识到相互熟悉,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互相勉励、取长补短,增进了友谊,密切了感情,群里充满了书香之气,儒雅之风。十年来,大家的写作水平、写作技巧都有了很大提高,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写作新秀,涌现出一批小小诗人、小小散文家 ,一大批诗词爱好者进入网上大学继续深造,还有部分写作高手,荣幸的跨进中诗协的大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场由《倒流水》发起的民间自发行动,如同一条温柔的纽带,将无数想念家乡的心灵紧紧相连。“倒流水”犹如岁月深处一段萦回的私语,充满了游子心头那挥之不去的牵挂。它是多少故乡人记忆中童年的港湾,梦想初绽的土地,成长路上每一步难忘的足迹都在这里留下印记。“倒流水”母亲河,一缕从不喧哗的水流,不只是清澈的水花,更是无尽的情意与滋养——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儿女,默默地见证了故乡的风霜与春秋,见证了那些平凡却又隽永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倒流水》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画卷,描摹着这片水土上人们的生活图景:他们在倒流水的怀抱中栖息、劳作,相依相伴、团结奋斗,谱写出一部饱含温暖与坚韧的生命史诗。在这里,每一个身影都如诗句般鲜活,他们的故事如同河水奔流,涓涓汇聚成故乡最动人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的回归,是对根脉的呼唤与珍藏。它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能在这条“倒流水”中看见自己的影子,感受到那份历久弥新的乡情。全书贯穿着对家乡深沉的爱,也从一条河水中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与人性的光辉。在这温馨而磅礴的画卷里,我们读到了坚守的意义,读懂了奋斗的力量,也读出了无论走多远,那份对故土的眷恋永远如水般绵长。</p><p class="ql-block"> 《倒流水》不只是一部书,"倒流水"也不只是一种称呼,它已经成为每一个隆盛庄乡亲心中的一面镜子,折射出路途中的酸甜苦辣。那些屋檐下的笑声、田埂上的汗水、节日里的炊烟,都随着河水静静流淌,无声却有情,历经风雨。它见证了贫穷年代里的相濡以沫,也目睹了改革浪潮中的奋发向前,流过春秋。它记录下新一代追梦的身影,也收纳了老一辈坚守家园的执着。正是因为这份平凡中的不凡,"倒流水"的力量跨越山河,把散落各地的游子之心拢为一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倒流水》不止是文字的集结,而是一场情感的共振,一次精神的还乡。翻开书页,仿佛能听见熟悉的乡音,闻到泥土的芬芳,看到夕阳下那片金黄的麦田。每一段文字背后,都藏着一个鲜活的故事,或温暖,或艰辛,却都饱含着对脚下土地的深沉热爱。正是这些细碎的片段,拼凑成了故乡真实而完整的容颜,让"倒流水"这个名字变得更加立体动人。透过文字的涓流,我们传递的不只是记忆,更是希望——希望这片土地永远生机盎然,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人,都能带着故乡的温度勇敢前行。书写故乡,亦是书写自己;回归文字,其实就是回归心灵最初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十年的同心协力,十年的情感奉献,我们以一部《倒流水》,一套“系列丛书”,回馈故乡,以表达对养育我们的这片热土的深深眷恋和崇高敬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倒流水》书评集征稿截止到2025年12月底</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ko1c1e" target="_blank">这个空位给你留——《倒流水》(上中册)书评集目录 郝秀琴汇编</a></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润根 ,隆盛庄西沟村人 ,返乡知青。在家乡曾经担任民办老师。1973年上中专,毕业之后一直在二连市工作。现已退休,仍居二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美篇编辑:止水孤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美篇插图:止水孤鱼摄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