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习惯的积累就是疾病<br> 凌晨两点的台灯下,有人刷着手机熬红了眼;餐桌前,有人无辣不欢、重油重盐大快朵颐;电梯间里,年轻人宁愿排队也不愿多走一层楼梯。这些被忽视的日常习惯,看似无关痛痒,实则如蚁穴溃堤般侵蚀着健康。正如古人所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良习惯的持续积累,便是疾病滋生的温床。<br>生理层面的不良习惯,会像慢性毒药般逐步瓦解身体机能。熬夜刷手机的人总觉得“少睡一小时没关系”,却不知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让免疫力持续下降,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便会趁虚而入。饮食重油重盐的人贪图一时口腹之欲,忽视了肾脏代谢的沉重负担,日积月累下,脂肪肝、糖尿病等“富贵病”便会悄然缠身。更有甚者,长期吸烟酗酒者明知尼古丁、酒精的危害,却以“成瘾难戒”为借口纵容自己,最终在肺癌、肝硬化的诊断书前追悔莫及。这些案例都印证了:疾病从来不是突然降临的“意外”,而是不良习惯长期发酵的“必然”。<br> 心理层面的不良习惯,同样会诱发身心疾病。现代社会中,不少人养成了“过度焦虑”的习惯:学生因一次考试失利便长期自我否定,职场人因一次项目失误便整夜辗转难眠。这种持续的负面情绪积累,会导致心理防线崩塌,进而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更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身体健康,出现头痛、心悸等躯体症状。还有些人习惯“压抑情绪”,遇到矛盾一味忍让,不良情绪在心底不断堆积,最终可能转化为胃溃疡、甲状腺结节等器质性疾病。心理与生理本就相辅相成,心理习惯的偏差,终将在身体上留下病态印记。<br> 反观那些拥有健康体魄的人,无不是长期坚持良好习惯的受益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虽已年过八旬,仍保持着每天锻炼的习惯,跑步、游泳从不间断,这让他在抗疫一线仍能保持充沛精力。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中,也总有“规律作息、清淡饮食”的共性。可见,习惯的力量足以塑造生命状态,良性积累成就健康,恶性积累催生疾病。<br> 面对不良习惯的侵蚀,有人以“积习难改”为由放任自流,实则是对健康的不负责任。改变习惯并非一蹴而就,却可从细微处着手:用“睡前放下手机”替代熬夜刷剧,用“清淡烹饪”替代重油重盐,用“主动沟通”替代情绪压抑。正如荀子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良好习惯的养成,正是从一次次对不良习惯的“微小拒绝”开始的。<br> 健康从来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习惯的必然结果。那些被我们轻视的微小习惯,日复一日地塑造着我们的身体与生命。摒弃“无伤大雅”的侥幸心理,主动斩断不良习惯的积累链条,才能筑牢健康的堤坝,让生命远离疾病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