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眸逍遥客的美篇

灵眸逍遥客

<p class="ql-block">三重境界,通透人生</p><p class="ql-block">2025.11.14</p><p class="ql-block">简道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句流传已久的哲思,绝非文字游戏般的诡辩,而是贤哲们对人生认知与格局演进的精准概括。它如同一条蜿蜒的人生路径,串联起从懵懂初识到困惑思辨,再到通透坚守的完整历程。于今人而言,这三重境界恰是指引我们安放初心、修正初心、坚守初心的人生指南,唯有循此路径前行,方能在世事变迁中自得其乐,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看山是山”的境界,是初心萌发的纯粹与本真。初识世界时,山就是山的轮廓,水就是水的形态,万物以最直白的面貌呈现在眼前。做人亦是如此,年少时的初心往往简单而坚定:或许是对理想职业的憧憬,或许是对为人处世的朴素准则,或许是对生活本真的纯粹追求。此时的初心未经世事打磨,没有功利计较的掺杂,如同初见的青山,清晰、真切、不可动摇。这份纯粹是人生的起点,是支撑我们前行的最初动力,它让我们在起步时目标明确,在跋涉中脚步轻盈,正如未经雕琢的璞玉,保留着最珍贵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看山不是山”的境界,是初心受洗的思辨与修正。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我们见过世事的复杂,经历过现实的打磨,曾经清晰的“山”开始变得模糊。生活中的挫折、利益的诱惑、他人的质疑,如同云雾遮蔽山峦,让我们不禁怀疑:曾经的初心是否过于天真?既定的方向是否真的可行?于是,山不再是单纯的山,它可能是阻碍前行的屏障,可能是藏着陷阱的迷局,可能是需要绕行的弯路。这并非初心的崩塌,而是认知的深化。正如活人在成长中会发现,初心的实现之路从非坦途,固守一成不变的形式只会四处碰壁。此时的“看山不是山”,是对初心的辩证审视——我们剔除其中不切实际的成分,修正偏离现实的方向,在适应环境中为初心寻找更合适的表达方式。这种修正不是妥协,而是让初心更具生命力,如同山峦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致,但其根基从未改变。</p><p class="ql-block"> “看山还是山”的境界,是初心沉淀的通透与坚守。历经思辨与修正,当我们褪去浮躁、洗尽铅华,会猛然发现,云雾散去后的山,依然是那座山的本质;历经世事变迁后,心中的初心,依然是支撑我们前行的核心力量。此时的“山”,不再是初见时的懵懂印象,而是历经风雨后的深刻认知;此时的初心,不再是年少时的天真执念,而是融入了包容与智慧的坚定信仰。我们学会了在适应世事中坚守本质,在灵活变通中保持底色——就像山虽历经风霜侵蚀、草木荣枯,但其主体始终屹立;人虽历经沧桑变化、境遇起伏,但其初心的核心始终未改。这份坚守不是固执,而是通透后的从容:明白哪些是可以变通的形式,哪些是必须坚守的本质;懂得如何在复杂世事中保持本真,如何在时过境迁中安放自我。这种“自得其乐”,是历经千帆后的淡定,是坚守本心后的笃定,是真正活成自己的通透与自由。</p><p class="ql-block"> 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三重境界层层递进,步步升华。它告诉我们,人生的格局不在于远离初心,而在于在认知的深化中让初心愈发坚定;人生的智慧不在于固守不变,而在于在灵活适应中让初心永葆生机。世人皆渴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这条道路的密码,早已藏在这三重境界之中:以纯粹之心初识初心,以思辨之力修正初心,以通透之智坚守初心。如此,方能在世事变迁中不迷失方向,在岁月流转中收获内心的丰盈与从容,最终遇见那个最本真、最理想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