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登封三皇寨

快乐骑侠

<p class="ql-block">  三皇寨是登封市的一个景区,那里有好汉坡、三皇禅院、悬天洞、一线天、石门、书册崖等景点,这里山奇、峰峻、峡深、谷幽,每年秋季满坡的黄栌红彤彤一片,特别的壮观。</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13日,闲来无事,我和妻决定去登封三皇寨徒步游览一圈。这天早上七点我俩驱车出发,90公里的车程一路顺利,上午九点就到达徒步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虽然已是上午九点多,可山林还裹着一层薄雾,脚下的小径蜿蜒向前,落叶厚厚地铺了一层,踩上去沙沙作响。我和妻背着包慢慢走着,像是走进了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两旁的树影交错,阳光从枝叶间漏下来,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像谁不经意撒了一地的碎金。这一刻,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不是因为累,而是怕惊扰了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  越往深处走,秋意越浓。树叶染上了黄与红,像被晚霞吻过一般,层层叠叠地挂在枝头。小径依旧铺满落叶,踩上去柔软得像地毯。远处忽而出现一座小山神庙,红墙掩映在树影里,像是山里藏着的秘密。阳光斜斜地打在屋檐上,给这静谧添了一丝暖意。我不由得想,山神常年在这护佑这大山的山山水水、住民万物,独守寂寞真是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  沿着羊肠小道转过一道山弯,眼前突现一面陡峭的石壁,像被巨斧劈开一般立在路旁。壁上刻着几个鲜红的大字,笔力遒劲,仿佛要嵌进石头里。下方立着一块石碑,写着“倒转乾坤”四字,说是因地壳运动,岩层翻转所致。我仰头看着那字,忽然觉得,这山野之间,竟藏着如此宏大的故事——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凝成眼前这一面沉默的墙。</p> <p class="ql-block">  走到一处开阔的石阶,我俩停下喘口气,抬头看见一位游客正举着手机对准天空。他穿着蓝外套,站在栏杆边,神情专注,像是在捕捉什么难得的画面。顺着他的视线望去,是湛蓝的天与连绵的山脊线,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我也掏出手机拍了一张,却总觉得,再好的镜头,也拍不出此刻胸中那股豁然开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最惊心的一段路,是悬在半山腰的窄石阶。一侧是峭壁,另一侧是深谷,因为有护栏,所以并不害怕出现安全事故,最吓人的是头顶那块巨石,仿佛随时会滚落下来。几位游客低头快步走过,我也屏住呼吸,贴着山壁慢慢挪。走过之后回头一看,那石头竟稳稳地悬着,像在笑我们胆小。山野的险,原来也是种温柔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  终于登上一处高台,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山峰巍然矗立,岩石裸露,棱角分明,像一位披甲而立的将军。阳光从侧面打来,给山体镀上一层金边。峰壁上刻着几个大字,红得醒目,不知是山名,还是前人留下的誓言。山脚下几棵枯树静立,枝干如骨,却依旧指向天空。我站在这里,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山高人为峰”。</p> <p class="ql-block">  一段陡峭的石阶直通山顶,石块不规则地堆叠着,像是古人随手垒成,这就是书册崖。两位游客正一步步往上走,一个穿蓝衣,一个穿深色外套,背影坚定。我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手扶栏杆,一级一级地爬。山风从耳边掠过,带着凉意,却让人清醒。抬头是蓝天,低头是深谷,每一步都像在丈量自己与山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  途中遇见一棵孤零零的枯树,长在悬崖边上,枝干扭曲如龙,却牢牢抓着岩石。它不像死去了,倒像是正在生长。远处山谷里薄雾流动,山影朦胧,像一幅未干的水彩。石阶从树旁蜿蜒而上,护栏低矮却结实。我靠着栏杆歇了会儿,看着那棵树,忽然觉得,人和树,其实也没什么不同——都在风里站稳,等一个晴天。</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石阶依旧,但心境已不同。每一步都更稳,每一步都更轻。左侧是陡峭的岩壁,右侧是无垠的天空,山脉如浪,层层叠叠地铺向远方。一位背着包的旅人从对面走来,我们相视一笑,没有说话,却像交换了整座山的沉默。这样的路,走着走着,心就静了。</p> <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是那段被树木夹道的石阶。阳光从枝桠间洒下来,在石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俩背着包,脚步不急不缓,耳边只有风声和脚步声。树影摇曳,像在为我鼓掌。那一刻,我忽然觉得,登山不是征服山,而是让山走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  有一段路,岩壁上刻着红字,字迹苍劲,像是某种提醒或祝福。我伸手摸了摸那凹陷的笔画,指尖传来石头的凉意。旁边是木质护栏,脚下是陡峭的台阶。阳光穿过光秃的树枝,照在石阶上,像一条通往高处的光路。我不知那字是谁写的,但我知道,它一定等过很多人。</p> <p class="ql-block">  几位游客拄着登山杖,背着包,正一步步向上。他们走得慢,但很稳,像在完成一场仪式。石阶旁的铁链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像是某种古老的牵引。我跟在后面,忽然觉得,登山的人,未必是为了登顶,而是为了在这条路上,找回自己原本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  石阶尽头,是一座古朴的门楼,门楣上刻着“洞天”二字,红漆未褪,庄重而神秘。门后的小路继续向上,石阶由不规则的石块铺就,每一块都踩出岁月的回响。两旁树木光秃,却更显风骨。我站在门前,深吸一口气——这不只是进了一道门,更像是走进了一段被山封存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上,遇见一座石门,上书“南天门”三个大字,气势凛然。几位游客正从门下走过,背影融入远山。我驻足良久,看着那厚重的石块,忽然想起古人登高必祭天的习俗。这门,或许不只是路的节点,更是人心的界碑——跨过去,便不再是山脚的那个自己。</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石柱红瓦,简朴却庄严。两位游客坐在亭旁,望着远方的山脉,一言不发。我走过去坐下,也顺着他们的视线望去。山峦层叠,如海浪凝固,天空澄澈如洗。那一刻,我不再是游客,只是山的一部分,风的一部分,静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中午11点多,我们走到了三皇禅院,远远望见禅院里的古塔,石砌的塔身沉默地立在林间,像一位守山的老者。塔旁树木稀疏,却更显塔的孤高。阳光照在塔尖,泛着淡淡的光。我停下脚步,默默看了许久——它不声不响,却比任何红字都更有力地写着:有人来过,有人记得。</p> <p class="ql-block">  我在重建三皇禅院石碑前驻足良久。碑上刻着“重建三皇殿记”,字迹斑驳,却仍能读出那段历史:殿毁于火,后人重修,只为延续一份敬意。碑下还有英文,像是想让世界都听见这座山的声音。我轻轻抚过碑面,心想,有些东西,哪怕烧成灰,也会有人重新拾起。</p> <p class="ql-block">回望整条山路,它像一条细线,缠绕在山的脊梁上。护栏、石阶、岩壁、远山,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人如何一步步,把自己走成一座山。而三皇寨,不只是一个地名,它是一段路,一种心境,一场与自己的对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