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绿皮火车的故事(一)

拾荒人的月光宝盒

<p class="ql-block"> 我认为,只有绿皮车才是火车,火车就是绿皮车。现在的高铁动车都不算火车。从小,我就喜欢火车,喜欢他威风凛凛的雄姿,喜欢他气势汹汹的飞奔,喜欢他声振寰宇的汽笛。喜欢他拖着长长的身躯蜿蜒在峡谷中,林海里,雪原上。“呜”一声长笛,带走多少离别的惆怅,拉来多少重逢的欢喜。</p><p class="ql-block"> 坐火车具体多大记不清了但是去哪是知道的,母亲的妹妹我的三姨住在城东距离市区有四十公里左右,那里通火车有一个小站。印象中第一次坐火车就是去三姨家,幼时对坐火车没啥好感车上车下人山人海哭爹喊娘差点挤死。体验感太差了,还好只是短途,想想那些坐几天几夜的又没有坐票的人坐火车简直犹如梦魇一般的恐惧。所以,当我和媳妇说我喜欢坐火车她会极反感的说最不想最怕的就是坐火车了,她的故乡在千里之外,上学的时候不管回家还是到校对她而言都是一次多么痛的领悟。直到我长大离家去远方 ,慢慢的才体会了她的感受,当然这也不影响我继续喜欢火车,喜欢坐火车。以前光是敬畏火车的外表,现在开始体会他的内在,甚至一度们梦想着将来的职业当一个列车员,每天在驰骋的火车上在车厢中巡弋穿梭,太牛了。过去列车员在旅客的心目中在他们自己的定位里他们是管理者,不是服务员,所以列车员是戴大檐帽穿制服的。坐火车你要乖听话服从管理不然没你好果子吃。在那个时候老百姓出门的交通方式单一,火车是最有效最普遍的出行工具,能认识一两个铁路的人,买个票接送个站那真的很神气的。</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坐的最久的一次硬板儿就是去东北的那一趟开往远方的专列,四月十日晚七点左右上车,四月十二日午夜到长春下车,一路走走停停见车就让,有时在一个站要停一两个小时,几天的劳顿把人最初的兴奋消耗到最后的昏昏欲睡疲惫不堪,沿途过了很多的隧道,开始大家还激动的数着,直到数的困了累了沉沉的睡去。下了车之后还觉得在车上人还在晃荡,屁股腰酸疼好几天才缓过来。</p><p class="ql-block"> 绿皮车最好的一点就是窗户可以打开车速也不快外面的风吹进来很是清爽。风吹在脸上吹在耳旁的纱帘上,纱帘不停的随着风轻抚着人们的脸一脸惬意。说来惭愧,小时候一直是坐短途火车大人们一直买的站票,居然让我在成人之后还以为坐火车和坐公交一样有空座就坐不是谁的就一直固定。这种落后的思维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自己要回家探亲才明白了硬座也有号,还有靠窗和不靠窗的区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