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来了个洋妞儿

勇哥

<p class="ql-block">我叫齐娜依达,来自俄罗斯,我的村子叫伊格纳斯依诺村,和漠河的北极村就隔了一条江。</p> <p class="ql-block">三年前,我来到广州上学,不仅圆了我的中国梦,还结识了来自广东开平的叶明,我的同班同学。我给自己取了个地道的中文名:小珠。你应该猜得到,我们相恋了!</p> <p class="ql-block">平日里,我叫他叶明,他叫我珠,连起来就叫:夜明珠,听着就那么值钱!</p> <p class="ql-block">暑假里,我跟着叶明回到他家乡开平,见证了建筑奇迹碉楼,感受他先辈的血泪心酸,也重温了姜文《让子弹飞》的奇思妙想!</p> <p class="ql-block">19世纪中叶后,大批开平人迫于生计赴欧美做华工,他们在海外修铁路、淘金矿,省吃俭用攒下积蓄。</p> <p class="ql-block">可当时开平土匪猖獗,“金山伯”(对侨胞的称呼,在旧金山打工的阿伯)的财富成了匪帮目标,甚至有县长被掳走。为保护家人,侨胞们纷纷汇款回乡建碉楼,还带回西方建筑图纸与材料。</p> <p class="ql-block">比如自力村的铭石楼,是华侨方润文所建,意大利玻璃搭配中国雕花,德国古钟与中式扬琴共处一室,满是中西合璧的巧思。</p> <p class="ql-block">瑞石楼:开平第一楼的兴衰 :有“开平第一楼”之称的瑞石楼,是黄璧秀1921年出资建造的。这座25米高的九层碉楼,用钢筋混凝土建成,外部是西式风格,内部却是岭南传统装饰。</p> <p class="ql-block">黄璧秀靠香港金融业发家,建楼本是为守护家中母妻,可楼竣工后他的生意却一落千丈,1941年便离世,后人后来陆续出国,这座气派的碉楼最终闲置下来,成了那段岁月的无声见证。</p> <p class="ql-block">随着1941年后太平洋战争和内战爆发,侨胞移民减少,碉楼建设也渐入尾声。1949年,旅美华侨关崇健在赤坎镇建起了健庐,这成了开平最后一座碉楼。新中国成立后匪患消除、水利完善,碉楼的防卫功能不再需要,曾经护佑一方的塔楼,慢慢变成了侨乡历史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建筑里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知晓。通过对碉楼和建筑历史的认识,加深了和叶明的感情,深知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勤劳勇敢,艰苦卓绝,奋发图强的精神,这也让我们的爱情如碉楼文化般璀璨夺目、长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演绎:小竹</p><p class="ql-block">组织策划:汤伟</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开平</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11月4日</p><p class="ql-block">摄影、后期、文字:勇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