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韵寻访记

朱忠良

<p class="ql-block">说起古徽州,人们会自然想起遍布全国的徽商所形成“无徽不成镇”的商业格局;会想到程朱理学发端于斯,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会想到白墙黛瓦、马头墙,以及三雕(木雕、石雕、砖雕)等为特色的徽派建筑;会想到古徽州地区科举考试成绩辉煌,明清两代共出过168位进士、17位状元及与其相关的各式牌坊;会想到格局完整的古村落,以及青山绿水边的种种诗意……</p> <p class="ql-block">古徽州是指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其中,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四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现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现属江西省上饶市。</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韵悠悠,牌坊遍地,几乎成了古徽州的标志。古徽州原有牌坊1000多座,经过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战乱损毁,传统徽州区域尚存牌坊136座,其中徽州府的所在地歙县就有76座。</p> <p class="ql-block">徽州府城内的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城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是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表彰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许国的功勋而建造的牌坊,是古徽州“牌坊文化”最有力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最使徽州古韵悠悠的是遍布各地的古村落。在徽州地区(现黄山市及周边区域)目前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有120多个。这些古村落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徽派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西递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7年),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村中胡姓居民多为唐昭宗李晔后裔,因战乱改姓胡,世代繁衍于此。明清时期,西递胡氏以经商闻名,积累了财富并大兴土木,现存明清古民居300余幢,其中124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西递古村落一色徽派建筑。民居多为多进院落,布局规整,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寓意“四水归堂”,象征聚财。木雕、石雕、砖雕技艺精湛,题材涵盖历史故事、花鸟鱼虫等,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村中保存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州三雕技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楹联匾额文化等。祠堂、牌坊、古桥等建筑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体现,更是家族文化和历史记忆的象征。例如,胡文光刺史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是明代徽派石雕的代表作,不仅彰显了胡氏家族的荣耀,也显示了古徽州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位于黄山市黟县的宏村,是一座具有近90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由汪姓族人迁居至此,原名“弘村”,后因避乾隆帝名讳改为“宏村”。明清时期,宏村因徽商繁荣而兴盛,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代表。</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先人,一如古徽州众多村落一样,十分看重“风水”,将村落营建成“牛形”:雷岗山为“牛头”,村口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水圳为“牛肠”,四座桥梁为“牛腿”,形成科学且诗意的水系网络,既实用又具美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宏村保存137幢明清古民居,以青砖黛瓦、马头墙、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为特色,其中的“承志堂”被誉为“民间故宫”,内部雕饰繁复,展现高超工艺。</p> <p class="ql-block">距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仅约1公里的卢村,卢氏始迁祖可追溯至南唐末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虽然卢村并没有像宏村那样成为“网红”,但历史上同样是名人辈出(如北宋吏部尚书卢储、南宋左丞相卢麟等),文风昌盛,为官者众多,同样是古徽州文化的集中展示地。</p> <p class="ql-block">卢村存有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徽州木雕第一楼”。木雕楼由七家民居组成,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宅院,其中志诚堂最为代表。这些木雕采用浅雕、深雕、镂空雕等多种工艺,图案涵盖吉祥典故、戏文、民俗生活场景等,工艺精湛,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卢村依山傍水,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徽州古村落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青山绿水间,白墙黛瓦马头墙特别醒目,特别有个性,也特别入画。</p> <p class="ql-block">古牌坊、古村落,星星点点,古徽州的母亲河新安江将“古徽州风貌”串珠成链,连接成一个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廊,让人沉醉不已。</p> <p class="ql-block">新安江的支流练江,距徽州古城仅一箭之遥,环绕古城南、北、西三面,可谓徽州府城天然的护城河,见证了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练江建有太平桥、万年桥、紫阳桥等多座明代古桥,其中太平桥全长279.8米,是华东地区最长的古桥之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俗称河西桥,始建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初为浮桥“庆丰桥”,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6年)改建为石拱桥,清代多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横跨练江,与徽州古城、紫阳山、长庆寺塔等周边景观共同绘就了一幅优美的“古徽州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练江发源于黄山东麓,流经安徽省绩溪县、歙县,最终在歙县浦口村汇入新安江,流域面积达1576平方公里,是新安江左岸的主要支流之一。</p> <p class="ql-block">练江平静如镜,与紫阳山、西干山等“五峰拱秀”景观相映成趣,可远眺黄山余脉。有山,有水,有徽派建筑,古徽州的模样就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远山近水马头墙,如练江水静流淌。练江流淌出了“古徽州的风情”,让人百看不厌。</p> <p class="ql-block">群山深坳里的古村落具有“悠然见南山”的逸气,也使得徽州的悠悠古韵得以留存,显得尤为珍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