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误传了千年的俗语</p><p class="ql-block"> 1. “王八蛋”:原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这“八端”就是忘了基本做人准则,后来被讹传成“王八蛋”。</p><p class="ql-block">2. “打破沙锅问到底”:原本为“打破砂锅璺到底”,“璺”指裂纹,意思是砂锅打破后裂纹会一裂到底,后来被谐音讹传为“打破砂锅问到底”,表示遇事刨根问底。</p><p class="ql-block">3.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自《卖油郎独占花魁》,意思是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后来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p><p class="ql-block">4. “无毒不丈夫”: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指胸怀宽广、有度量的男人才可称为真正的男人,结果“无度不丈夫”变成“无毒不丈夫”,意思完全相反。</p><p class="ql-block">5.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p><p class="ql-block">6.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句为“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因为四川等地管鞋叫“孩子”,所以被误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p><p class="ql-block">7. “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当时很名贵。</p><p class="ql-block">8. “不到黄河心不死”:原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后来“乌江”被讹变成“黄河”。</p><p class="ql-block">9. “狗屁不通”:原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时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是指狗身体的这一特点,后来“皮”与“屁”谐音,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就以“屁”字来比喻了。</p><p class="ql-block">10. “无奸不商”:原是“无尖不商”。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后被误传为“无奸不商”。:</p><p class="ql-block">11、“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原句是“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意思是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在文明社会之外。“上”和“下”在这里有尊卑之意,而不是简单的“适用”或“不适用”。</p><p class="ql-block">12、“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p><p class="ql-block">原句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里的“女子”指的是君王身边的宫女、侍妾等,“小人”指的是狡诈卑鄙之人,这句话是孔子针对君王与身边人的关系发出的感慨,并非是对所有女性的歧视。</p><p class="ql-block">1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误解的关键在于对“为”字的理解,这里“为”应读作二声,是“作为”的意思,“为己”即做最真实的自己。如果不活出人性本善的真实自己,必会与天地自然之道相悖,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如果人不替自己着想,就会被天地所不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