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冬的龙城,万木依然葱茏,迟桂花还在飘香,可侄女陈畅却离我们而去了。她还那么年轻,本是最美夕阳红的时段,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人生的丰盈时光,就像一片经霜的红叶,无声地随风飘向了远方。连日来,亲友们都沉浸在深深的哀恸之中,我的心更是像堵着棉花,非常非常的难受。</p><p class="ql-block"> 陈畅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正是祖国最为艰难的岁月。她呱呱坠地时,迎接她的不是甜蜜,而是全家衣食的忧虑。因家境贫寒,她自小便格外懂事,不争吃穿、不图享乐,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照顾弟弟。她在风雨中一路跌跌撞撞地成长,高中毕业后进入常州变压器厂工作,在厂里换过好几个岗位。不管在哪个岗位上,她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将工作做得无可挑剔,受到领导与同事们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年过五十退休后,她不愿虚度光阴,便在家中从事食品加工,蒸馒头、做烧卖、烹熟菜……骑一辆电动车,穿街走巷去送货。夏天汗流浃背,冬日面迎寒风。她如此辛劳,既为贴补家用,也为活出生命的价值。后来,她爱上了葫芦丝,每日投入大量时间练习。不过两三年,便从五音不全的乐盲,变成一名葫芦丝教师,带领众多学生共同学习、共享快乐。她多次组织学生和其他葫芦丝伙伴到社区和福利院等地义务演出,为丰富大众文化生活贡献力量。他还担任过常州市葫芦丝联谊会副秘书长,为联谊会相关活动的开展,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受到联谊会众多人士的称赞。她曾与葫芦丝伙伴们一起登上过常州大剧院的舞台,并曾接受过常州电视台的访谈,收获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 她始终积极向上。年轻时读书不多,退休后却一直在追梦的路上奔跑。不仅将葫芦丝吹奏至专业水准,还学会了口琴与陶笛。她剪辑制作的视频,赢得众多粉丝的称赞。</p><p class="ql-block"> 她个性要强,从不向命运低头。无论遭遇何种困难,都咬牙坚持,不依赖他人,也不屈从逆境,始终以乐观的心态拥抱生活。她练吹葫芦丝时,不甘心技不如人,总想赶上或超越别人,为此她有时一练就是七八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她懂得感恩,点滴相助皆铭记于心。2023年春,她因病重住院,众多亲友,尤其是一起吹奏葫芦丝的伙伴们前去探望、陪伴、照顾,令她感念不已。出院后身体稍有好转,她便设下高规格的答谢宴——不仅有宴席,还有精彩的节目,并亲自上台为大家演奏美妙的音乐,借此向大家表示心意。</p><p class="ql-block"> 她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无论在家庭、亲友还是社会中,总是先为他人着想,帮这个办事、替那个操心,家里人都尊重她,外面也攒下了好人缘。</p><p class="ql-block"> 她深爱子女,呕心沥血将女儿抚养成人,并支持她赴国外工作,使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p><p class="ql-block"> 陈畅走了,带着她酷爱的葫芦丝和口琴,天下从此不会再见到她的那些宝贝。</p><p class="ql-block"> 陈畅走了,留下了她吹奏的多首美妙的音乐,人们还可以继续享受那天籁之音。</p><p class="ql-block"> 陈畅走了,但她的精神不会随风飘散。相信她那种不向命运屈服、不向苦难低头、乐观坚强、追求高尚、常为他人着想的宝贵品质会影响其后人,并被他们传承。</p><p class="ql-block">龙城冬日木犹青</p><p class="ql-block">忽折红叶赴远行</p><p class="ql-block">一生辛劳知冷暖</p><p class="ql-block">千曲丝竹寄深情</p><p class="ql-block">笑对风雨身自强</p><p class="ql-block">心怀善念月同明</p><p class="ql-block">此去云途无苦痛</p><p class="ql-block">留得清音伴晨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