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七站:马泰拉——一个用石头写成的城市</p><p class="ql-block">马泰拉,位于意大利南部巴西利卡塔地区,马泰拉省首府,山高水险,交通不便,因而经济发展缓慢。马泰拉地貌丰富多样,有一条350-400米深的石灰岩地带,有高原区,山谷地带和两处天然地陷,还有初称做“sassi”的窑洞。简单的洞室是最原始的开凿物,有支架的弓型屋顶是洞室最基础的建筑。利用石间的水和土,悬垂的花园与菜园交融在矿物地形里。人们的聚居体,因着自己独特而又持续的法则,聚衍生息,始终如一。因好莱坞影星梅尔吉布森2002年制作的轰动影坛,又备受争议的影片《耶酥受难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外景地扬名四海。</p><p class="ql-block">站在马泰拉最高的地方来眺望整个城市,从这儿可以看到有一片城区,都是白色围墙的房屋,这里就是马泰拉的历史开始的地方——安静、古老、带着石头的温度和时间的气息。走进马泰拉,仿佛穿进了一本展开的历史书。城里的老城区——Sassi di Matera,是一片用石灰岩凿出来的洞穴住宅区。这里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是欧洲最古老的有人持续居住的地方之一。在格拉维纳河切割出的这片小小峡谷里,满载孔穴的凝灰岩如山的肌肉与皮肤,营造出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千余座民居、商铺、教堂、修道院及其他公共设施所形成的古城沿着山脉的起伏盘亘,成为地中海地区最著名的穴居人遗迹,绵延一千多公顷。</p><p class="ql-block">白天,这些石屋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色;到了晚上,灯光一盏盏亮起,整个城市就像一件安静但有温度的雕塑。住进岩壁里的小屋,推开窗就能看到石头一层一层铺满山谷,光慢慢洒下来,很安静,也很美。漫步在层层叠叠的洞穴中,仿佛穿越了时空。这些洞穴如同瑞士奶酪般堆垒在一起,让人在几分钟前还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瞬间被带回了前世。马泰拉与那些风情万种的古城截然不同,它像一块巨大的沉香,佝偻嶙峋,镌刻着无尽的褶皱,让人期待细味之后的芳香与丰盛。</p> <p class="ql-block">在马泰拉制高点俯瞰石窟民居</p> <p class="ql-block">马泰拉岩洞民居</p><p class="ql-block">马泰拉的岩洞民居是世界文化遗产,自旧石器时代开始有人居住,地貌丰富多样。有一条350-400米深的石灰岩地带,有高原区,山谷地带和两处天然地陷,还有被称做“sassi”的窑洞,是地中海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穴居人遗址。该遗址由卡维奥索石窟和巴里萨诺石窟组成,是地中海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穴居人聚落,最早的人类活动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完整呈现了石灰岩地形中人类居住形式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关系。15-16世纪,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移民为躲避奥斯曼帝国迁居于此。18世纪政府实施迁移政策后,穴居传统逐渐衰退,20世纪因居住条件恶劣居民被强制迁出。1990年代在欧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助下,洞穴被改造为酒店、民宿等旅游设施。</p> <p class="ql-block">岩洞石壁上保存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一批人就是在山上挖洞居住,十分简陋。</p> <p class="ql-block">洞窟民居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马泰拉旧城民居中,有一个面积不到40平方米的洞窟民居博物馆,展示了当时的生活居住情景。在这个洞窟民居中,空间的划分并非通过传统的建筑方式,而是通过部分挖掘和部分建造来实现。进门处的左手边是带有厨房的壁炉,房间中央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每个人吃饭的唯一大盘子。房间中间有一张大床,从其位置可以看出其在家庭和房间中的重要性。这张床由两个铁架组成,上面放着木板,床垫则是装满玉米叶的。床前是马厩,里面有骡子的马槽,可以清楚地看到马槽、凝灰岩采石场以及用作粪堆或稻草沉积物的圆形空腔。特别有趣的是,这里的雨水收集系统非常完善,渠道和蓄水池清晰可见。人畜共居且将马厩置于室内深处,凸显出牲畜作为一项重要的家庭资产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其地位甚至可以与家庭中的幼童比肩。相比而言,家庭中儿童的起居空间就显得十分潦草。大床前的小床可以供一名幼儿睡觉,而大床侧边的五斗柜抽屉也会在睡觉时拉开作为儿童的窗具,较为年长的儿童则睡在窗头左前方的柜子上,户主夫妇则睡在大床上。</p> <p class="ql-block">马泰拉的教堂</p><p class="ql-block">马泰拉有不少教堂,主教堂坐落在海拔401米的马泰拉古城制高点,始建于13世纪的罗马式建筑。教堂采用三廊身罗马式布局,外墙以本地石材建造,侧门入口处保留地震后修复的巴洛克风格装饰,与原始罗马式建筑形成艺术对比。主殿穹顶采用彩绘玻璃窗采光,内部空间有镀金木质唱经楼、拉斐尔学派创作的圣母画像、拜占庭风格褪色壁画群,圣器室保存有13世纪象牙圣物盒,礼拜堂立柱可见残留的中世纪湿壁画痕迹。教堂以52米高的钟楼为标志性构件,融合拜占庭风格的人头雕塑与玫瑰花窗装饰。内部保留巴洛克天顶画及中世纪壁画,现为天主教马泰拉-伊尔西纳总教区的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圣玛丽亚·伊德里斯岩洞教堂</p><p class="ql-block">圣玛丽亚·伊德里斯岩洞教堂位于马泰拉旧城的一座山顶上,属于天主教传统建筑,以洞穴式结构为特色,反映了该地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宗教文化。教堂始建于7世纪,是拜占庭时期基督教传播的重要见证 ,教堂完全开凿于石灰岩中,与马泰拉其他石窟民居和岩石教堂风格一致 。 内部空间开阔,墙壁和穹顶装饰有宗教壁画,色彩以红、蓝、金为主,展现拜占庭艺术风格。此外在马泰拉旧城还有卡维奥索圣彼得教堂等多座教堂。</p> <p class="ql-block">古城与现代美女构画出一幅完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阿玛尔菲海岸</p><p class="ql-block">阿玛尔菲海岸是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索伦托半岛南侧的一段世界级海岸景观,西起波西塔诺,东至维耶特利苏玛雷,全长约50公里。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入选美国《国家地理》“一生必去的51个地方”。</p><p class="ql-block">阿玛尔菲海岸以悬崖小镇和地中海风光闻名,更适合深度游和高端度假。阿玛尔菲海岸以索伦托半岛、波西塔诺等精致小镇为主,拥有米其林餐厅和豪华酒店,海岸线蜿蜒壮丽。阿玛尔菲海岸以垂直悬崖、阶梯式彩色建筑群和湛蓝的地中海为标志,形成“高度戏剧性”的视觉冲击。沿海分布着波西塔诺、阿马尔菲、拉维罗等中世纪小镇,建筑融合西西里、阿拉伯及诺曼底风格。</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波西塔诺小镇</p><p class="ql-block">波西塔诺是位于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阿马尔菲海岸沿岸的一个小镇,城镇主要部分背山面海,是社会名流的后花园。</p><p class="ql-block">阿马尔菲海岸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海滩,这里的海岸线蜿蜒曲折,岸上山岛耸峙巍峨,山谷与海岬交错,果园与野生植物并存,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浓密山林中散落着许多如诗如画的小镇,而其中最漂亮的那一个就是波西塔诺。</p><p class="ql-block">小镇上风景的主体还是那些最普通的民间小屋。一座座小巧的白色房子,从海边顺着悬崖而上,层层叠叠一路延伸到山腰。或者可以说这些房屋从山腰,如瀑布一样倾泻入地中海的怀抱之中。柠檬树、橄榄树、棕榈树点缀在房前屋后,或者应该说是座座小屋点缀在|草木之间。树木房屋彼此掩映,加之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门口、在阳台绽放芳华,丛丛簇簇,灿烂地有些肆无忌惮……镇中没有街道,只有一级一级的石头台阶蜿蜒曲折,在房屋、花朵、树木中穿行。走在其间,就仿佛走在迷宫中一般,不知道自己会走到何处。不时传来一两声小狗的叫唤,或者高低不一的合唱的鸟鸣,却也不走到它们到底躲在哪里。但曲径总是幽通,这些小路被当地人戏称做“神仙路”,顺着小路总能找到仙境,总能探访到小镇的魅力所在。波希塔诺守着地中海的壮丽海景,海水清澈澄清,点点白帆散落在海面上。而南欧的天空也只能容下白云的明朗。在海天之间,在白帆和白云之间,海鸟在暖暖流淌的海风中自由翱翔,如同不断变换形状的珠链,串联着无边的海天。波西塔诺的海边不是沙滩,而是焦黑的碎石滩,为蓝天碧海加上一抹浓重的深沉。</p><p class="ql-block">波希塔诺教堂中有一座圣母的铁像,是每一个游人必然拜访的景观。传说这座塑像是海盗从拜占庭偷来的。海盗经过地中海时,阴沉的乌云从不远处压了过来,暴风雨眼看就要降临,水手们异常惊慌。这时候,甲板上传来了一个声音:“放我下去,放我下去。”声音是从圣母像传来的。海盗为了免遭天谴,只得将圣母放在了最近的海岸上,那就是波希塔诺。波希塔诺之名,便是由圣母所言的放下演变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波西塔诺小镇全貌</p> <p class="ql-block">波西塔诺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母铁像</p> <p class="ql-block">波西塔诺小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海边嬉水</p> <p class="ql-block">第十站:索伦托小镇</p><p class="ql-block">意大利索伦托小镇位于坎帕尼亚大区索伦托半岛北岸,濒临那不勒斯湾。这座位于意大利南部半岛的小镇,面对着迷人的那不勒斯湾,与萨莱诺湾隔海相望。小镇建于海滨峭壁之上,被柑橘林、橄榄树和柠檬园环绕,与卡普里岛隔海相望。绝对是意大利旅游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整个镇子仿佛悬挂在悬崖边缘,下面是大海深邃的蓝色,上面是建筑的多彩多姿。这样的悬崖景观被《国家地理》列为“一生必去”目的地。</p><p class="ql-block">索伦托半岛的脊梁由壮丽的 Lattari 山脉构成,这里曾是希腊古老的 Surrentum 罗马度假胜地。索伦托在 7 世纪成为自治公国,并于 1137 年成为诺曼底西西里王国的一部分。诗人托尔夸托·塔索 于 1544 年在这里出生。索伦托,也被称为苏莲托,因意大利歌曲《重归苏莲托》而闻名遐迩。这座临海小镇以其优美的风景被誉为“那不勒斯海湾的明珠”。索伦托这个名字源自希腊文,意为“索伦女仙的故乡”。许多建筑依山傍海而建,景色壮丽,令人叹为观止。作为民歌《重归苏莲托》的发源地,拥有细木镶嵌工艺品和柠檬酒酿造传统。</p> <p class="ql-block">塔索广场是意大利南部索伦托市的中心广场及核心地标,以16世纪诗人托尔夸托·塔索命名,广场中央矗立着他的青铜纪念雕像,创作于19世纪晚期,展现诗人形象,基座铭文为《被解放的耶路撒冷》节选。</p> <p class="ql-block">那不勒斯海湾远眺维苏威火山</p> <p class="ql-block">索伦托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索伦托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索伦托小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索伦托教堂</p> <p class="ql-block">街头雕像</p> <p class="ql-block">西西里岛之旅</p><p class="ql-block">晚上八点从那不勒斯港口乘坐GNV AURIGA豪华游轮,于次日早晨七点到达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开启了梦寐以求的西西里岛之旅。</p><p class="ql-block">西西里岛是意大利地中海最大岛屿,面积2.5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484千米,人口约500万。该岛呈三角形,岛上多丘陵与山地,盛产柑橘、柠檬及油橄榄,历史上因富庶的农耕环境被誉为“金盆地”。该岛作为地中海贸易路线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受古希腊、罗马、阿拉伯等文明影响,现存蒙雷阿莱大教堂、巴勒莫主教座堂等多元建筑遗址。首府巴勒莫与卡塔尼亚为主要港口,陶尔米纳等地凭借古希腊剧场等景点吸引游客,周边海域以水晶般清澈的海水和未受污染的岛屿景观著称。</p><p class="ql-block">西西里岛,这个位于地中海的迷人小岛,除了首府巴勒莫之外,还有许多令人心动的景点。其中,锡拉库萨和陶尔米纳是电影《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的取景地,充满了浓厚的意大利风情,也是阿基米德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西西里岛标志</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站:巴勒莫掠影</p><p class="ql-block">巴勒莫是意大利西西里自治区首府,位于西西里岛西北部巴勒莫湾。作为地中海最大岛屿上的第一大城及航运中心,其地形险要、港湾优良,历史上因富饶的农业环境被称为"金盆地"。</p><p class="ql-block">城市历史可追溯至腓尼基时期,阿拉伯-诺曼统治时期形成的建筑群于2015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融合拜占庭、伊斯兰与诺曼风格,但丁曾赞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歌德称其为“最优美的海岬”。市区普雷托利亚喷泉以文艺复兴雕塑闻名,整个喷泉四周,精心安置了20多尊神话中的河神、仙女、精灵等的裸体石膏像。在炎阳底下仰视高低远近不一却异常协调的裸像,竟是如此的圣洁秀雅。巴勒莫还有木偶剧,这里的木偶比中国的木偶尺寸要大些,服饰华丽,舞台的装饰也相当考究,好像真人在现场表演一样。</p><p class="ql-block">“如果不去西西里,就像没有到过意大利:因为在西西里你才能找到意大利的美丽之源”。这是格斯在1787年4月13日到达巴勒莫时写下的句子,这是他为寻找西方文化的根源第一次来到意大利。的确如此,这个地中海上最大的岛屿,这里迷人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非常的和谐地融合为一体,自然有从古至今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为证,他们的文化已然印证在这里了。作为西西里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这个传奇性的岛屿菁华所在,这座拥有开埠2800年的古城,有的不只是游客几乎不可能碰上的黑手党。历经腓尼基人、古罗马人、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诺曼人、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王国和意大利王国的统治,巴勒莫所承载的文化记忆,教人悠然神往。</p> <p class="ql-block">巴勒莫花园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巴那莫皇宫</p><p class="ql-block">西西里岛首府巴那莫皇宫是欧洲最古老王宫,始建于11世纪,诺曼人在古罗马与迦太基遗址上建造,现为西西里议会所在地。建筑下层保留阿拉伯堡垒结构,上层为诺曼宫殿布局,1132年增建的帕拉提那礼拜堂融合拜占庭马赛克与阿拉伯雕刻。帕拉提那礼拜堂穹顶覆盖6公斤金箔马赛克,饰有《基督普世君主》壁画;鲁杰罗二世厅保留12世纪诺曼王室生活场景。2015年以“阿拉伯-诺曼巴勒莫”建筑群名义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代表西西里多元文化交汇。</p><p class="ql-block">巴拿莫皇宫的宫殿从外面看,就像一座座方正的碉堡,毫无吸引力可言。皇宫的美丽藏在内部,融合了各种风格,繁复而迷人。走进皇宫,仿佛进入了一个金色的世界。天花板上的雕花宛如藻井,穹顶上布满了色彩斑斓的画像,金色的底色上镶嵌着各种马赛克装饰纹样。每一个细节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整体。皇宫内的壁画全部由马赛克精心拼凑而成,除了金色部分是颜料绘制,其余颜色均来自石头的自然色彩,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人赞叹不已。拜占庭的浓厚色彩与阿拉伯文化的装饰性元素,让巴拿莫皇宫的美更加生动,也彰显了昔日的富奢。每一处都透露着历史的痕迹,让人不禁感叹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巴勒莫皇宫前广场喷泉:最上层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雕像 。</p> <p class="ql-block">帕拉提那礼拜堂融合拜占庭马赛克与阿拉伯雕刻。帕拉提那礼拜堂穹顶覆盖6公斤金箔马赛克,饰有《基督普世君主》壁画;鲁杰罗二世厅保留12世纪诺曼王室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巴勒莫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巴勒莫大教堂始建于1184年,历经6次风格迭代,融合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最终形成诺曼式主体结构、哥特式尖顶与拱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门廊及巴洛克圆顶的混搭特征。主祭坛采用彩色大理石雕刻,保存诺曼皇室斑岩石棺(含腓特烈二世石棺),穹顶通过12星座铜线实现光线投影。2015年作为“阿拉伯-诺曼巴勒莫建筑群”组成部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巴勒莫主教座堂是意大利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的一组宗教建筑群。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叠加在同一座建筑上。走近它,你会看到中亚、拜占庭和伊斯兰文化的结合。走过盘旋而上的136级窄窄的楼梯,可以到达屋顶,俯瞰整个城市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四角场,位于两条巴勒莫主要街道的交汇之处,是巴勒莫老城的地标,是巴勒莫非常经典的景点之一。四角场其实是这个广场的俗称,而广场的正式名字是Piazza Vigilena,修建于1609-1620年。建筑本身就是历史遗址,是巴洛克式的建筑。交叉口的四个角分别是半弧形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立面,四个角落都有一座完全对称,造型无异,层高一致,每座建筑都有三层,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装饰,第一层有代表四季的喷泉雕塑,第二层有西西里的四位西班牙国王,第三层有巴勒莫的四位守护者。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将老城的名胜古迹分割成了四个区域,巴洛克式建筑在此处十分鲜明。建筑外观看上去都是历经岁月洗礼,尽管有些斑驳老旧,却尽显沧桑独特,可以说是巴勒莫老城的缩影。并且建筑上面都有着精美独特的雕塑,奇妙的是雕塑没有一丝重复。</p> <p class="ql-block">普雷托利亚喷泉,也被称为“羞耻之泉”,是意大利巴勒莫的标志性景点,以其文艺复兴风格的裸体雕塑群闻名,现为巴勒莫历史中心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喷泉最初由弗朗切斯科·卡米利亚尼在1554年为佛罗伦萨花园设计,1573年被巴勒莫参议院购买,搬迁到西西里岛。 其精心设计包括一个大型中央盆地,周围是分层盆地和众多雕像,描绘神话人物、动物和河神。 主体为三层同心圆阶梯式水池,直径约36.6米,环绕四座桥梁,栏杆处设20余尊希腊神话主题雕塑 ,包含48尊大理石雕像,涵盖奥林匹斯主神、自然神祇及寓言人物,融合佛罗伦萨文艺复兴与西西里巴洛克风格 。 这些雕像的裸体引发了争议,特别是鉴于它靠近修道院,导致了它的昵称。</p> <p class="ql-block">巴勒莫剧院</p><p class="ql-block">巴勒莫剧院,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是意大利规模最大的歌剧院,其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和1400个座位的宏大规模在欧洲名列前茅。剧院定期上演歌剧、芭蕾舞及音乐会,并举办国际艺术节吸引全球观众。周边巴洛克风格建筑和历史遗迹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体验。这座歌剧院,曾是电影《教父》的拍摄地,也是欧洲第三大歌剧院,仅次于巴黎歌剧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这里曾上演过无数经典剧目。</p><p class="ql-block">这座剧院始建于1875年,历时22年,终于在1897年完工,是为了庆祝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如今,它不仅是巴勒莫的象征,更是意大利乃至欧洲的重要歌剧院之一。剧院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新古典主义的韵味,外观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则精致至极,兼具艺术性和功能性。剧院的看台分为七层,环绕舞台的马蹄形设计使得音响效果极佳,为观众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视听体验。剧院常年上演歌剧、芭蕾舞剧和音乐会,经典剧目与国际艺术节相辅相成,成为欧洲重要艺术交流平台。</p> <p class="ql-block">教父</p> <p class="ql-block">街头艺人的沙雕作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意大利无愧于雕塑王国。</p> <p class="ql-block">蒙雷阿莱大教堂</p><p class="ql-block">蒙雷阿莱大教堂是西西里岛诺曼时代的杰作,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寺庙”,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蒙雷阿莱大教堂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巴勒莫的卫星镇蒙雷阿莱,这座现存最大的阿拉伯诺曼风格教堂,以其巨幅马赛克拼接画而闻名于世。这座教堂是12世纪诺曼王朝的杰作,由威廉二世于下令建造,历时十年,成为诺曼艺术的巅峰之作。作为蒙雷阿莱教区的主教座堂,历经岁月洗礼,依旧屹立不倒。教堂在设计与装饰时广泛吸收了法国、伊斯兰教与拜占庭的模式。内部则呈现拜占庭艺术的极致,6500平方米的金箔马赛克壁画覆盖穹顶与墙壁,用1200公斤黄金打造,描绘《旧约》《新约》的42个圣经故事,堪称“基督教连环画”。雕刻精美的门框中的主要青铜大门是用42幅来自圣经的情景装饰而成。教堂长102米,宽40米,古朴雄浑。教堂内景正如一个装满珠宝的巨大盒子,因金箔、绘画和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而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教堂门前右侧立有威廉二世青铜雕像,他手持教堂模型献给左侧的圣母玛利亚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