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直隶总督署#保定 2025年11月12日

Jiexi

<p class="ql-block">11月12日,我们两口与婉姐两口约着来个短途游,去保定。</p><p class="ql-block">绿皮火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保定站,好久没坐过绿皮车了,比以前好太多了;出站直接去酒店,酒店订在离保定站东出口700米左右的地方,走路就能到;酒店离直隶总督署和淮军公所等景点差不多800多米,走路十来分钟。</p><p class="ql-block">入住酒店,放下不用的行李,轻装出发,先去吃饭,然后参观直隶总督署。</p><p class="ql-block">保定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到宣统八位皇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p><p class="ql-block">它是全国唯一现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古建筑群,被列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之一。</p><p class="ql-block"><b>1、保定城市原点:</b></p><p class="ql-block">还没进直隶总督署,在广场上就看见了这个上圆下方的,用铁栏杆围起来的铜铸的浮雕,是保定的城市原点,它是保定市的地理坐标基准点和历史文化标志,于2011年设立并于2016年改建,以铸铜浮雕和花岗岩基座体现“天圆地方”哲学,象征城市建城历史1227年,以及地域文化核心。</p><p class="ql-block">城市原点多位于历史或地理中心,与仅作公路里程象征的“公路零公里标志”是不同的,北京零公里的标识在正阳门的南面;而北京的原点是景山上的铜标识。</p> <p class="ql-block"><b>2、为什么把最高权重的直隶总督署设在保定?</b></p><p class="ql-block"><b>直隶总督权力:</b></p><p class="ql-block">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利已超过直隶省范围。</p><p class="ql-block"><b>直隶总督管辖范围:</b></p><p class="ql-block">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其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中国八督之首。</p><p class="ql-block"><b>保定的地理位置:</b></p><p class="ql-block">保定离北京146公里,离天津150公里,离太原280公里,地处京畿,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p><p class="ql-block"><b>直隶总督人选:</b></p><p class="ql-block">因保定是守卫京城的门户,所以直隶总督一职非重臣、能臣莫属,关健还必须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世人皆知的李卫、刘墉、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都在这儿任过总督。</p> <p class="ql-block"><b>3、直隶总督署</b></p><p class="ql-block"><b>■大门牌匾:</b></p><p class="ql-block">✔原大门上的牌匾是雍正御笔的“直隶总督部院”,但重新修建后的牌匾是“直隶总督署”;就为了这个牌匾,我第二天专门又去了一趟直隶总督署,咨询了工作人员,他们说雍正的牌匾早找不到了,重修后就用的是现在这牌匾,网上看到“直隶总督部院”牌匾应该是AI做的图。</p> <p class="ql-block"><b>✔大门前对称的两根旗杆:</b></p><p class="ql-block">在保定城市原点前方的左右两侧、隔着一个非机动车道,有两根红色的杆儿,这是由民国年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初建,复建于1994年,各高33.6米,为中国古建旗杆之最。</p><p class="ql-block">高大的两根旗杆不仅成为清代省级官式衙署的重要标志,更直隶总督的权威与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古柏群鹰”:</b></p><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未重修前的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在这些柏树上,成为衙内一景,叫“古柏群鹰”,但工作人员说重修后,猫头鹰不来了,没有这个景了。</p> <p class="ql-block"><b>■仪门:礼仪之门。</b></p> <p class="ql-block">仪门匾额和对联是李鸿章题写的,显示出他就任直隶总督时的抱负。</p> <p class="ql-block"><b>■公生明戒石坊:</b></p><p class="ql-block">“公生明”是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所书,表示公正便能明查事理,作为官员的坐佑铭,希望作官者能明察秋毫。</p> <p class="ql-block">北面:写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这是官场箴规,这就是官箴建筑戒石坊,总督升堂理事,抬眼就能看见,以示儆戒。</p> <p class="ql-block"><b>■大堂:</b></p><p class="ql-block">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大堂是处理大政、行礼、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b>✔大堂正中屏风:</b></p><p class="ql-block">大堂以黑色油饰为基调,布置得森严肃穆。<b>大堂正中有一座屏风</b>,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恪恭首牧”匾,是雍正帝手书,赞誉直隶总督唐执玉的恪尽职守和勤政廉洁,此后的历任总督也都以“恪恭首牧”自我勉励。</p> <p class="ql-block">✔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p> <p class="ql-block"><b>✔正门西边门上匾额与对联:</b></p><p class="ql-block">“钧衡笃祜”匾额,是1892年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帝御笔所赐寿联的横批;“钧衡”,比喻国家宰相一类重臣;“笃祜”,笃,厚。“祜”,福气,可直译为增加福祉。整体意思是李鸿章官显福厚。其寿联为:“圭卣恩荣方召望;鼎钟勋勩富文年”。意思是皇帝对你恩宠的荣耀、地位等同周朝的召穆公,你的功勋、勋劳,享受一辈子的美好的前程。</p> <p class="ql-block"><b>✔正门东边门上匾额与对联:</b></p><p class="ql-block">“调鼎凝厘”匾额,是李鸿章70大寿时,慈禧太后赐予的亲书寿联的横批。“调鼎”,原指烹调食物,后引伸为担任宰相治理国家。“凝厘”,聚集福祉。整体意思是以调羹来比喻治理天下。其寿联为:“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河山锡大年”,意思是华夏的栋梁,实在是贤良的辅政之臣,你所受封的荣耀将永世不灭。</p> <p class="ql-block"><b>■二堂:</b></p><p class="ql-block">又叫“退思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专门接见、复审。</p><p class="ql-block">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p> <p class="ql-block">议事厅铺有蓝布的桌上有两花瓶样的瓶子,仔细一看是用来放官员的帽子的,这是议事厅和启事厅两个厅看了后才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议事厅有沙发,有中式家具,是中西合璧的陈设。</p> <p class="ql-block">■三堂:是官邸。</p> <p class="ql-block">一笔“虎”字,是同治年武状元宋占魁所写,字体为飞白书。</p> <p class="ql-block">内宅</p> <p class="ql-block">■东路有东花厅和幕府院,是谋事的地方;现在是“中国古代官衙文化专题陈列展”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西路原本是花园和箭道,休息与训练一体。现在空着,有个咖啡馆,西门是出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门出口的影壁</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东西两侧的房间现在全是展厅,直隶总督与直隶就有七个展厅,含盖了直隶经济(工业、农业、盐业等)、教育、轮船、水利、铁路、邮政等,学到了不少知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