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深耕课堂共研磨,互学共进促成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年级数学互听互评课活动纪实</b></p> <p class="ql-block"> 秋意渐浓研课忙,匠心育人共成长。为聚焦三年级数学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效,近日,我们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互听互评课活动。10位教师依次登台,围绕不同核心教学内容各展教学风采,在观摩、研讨、碰撞中凝聚教学智慧,奏响了“以评促教、以研提质”的教学主旋律。</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10位授课教师紧扣教学目标,结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打造了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陈春梅老师的《几百、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以“元旦期间,挂灯笼美化街道”为情境,抛出“两侧共600个灯笼,平均每侧挂几个问题。她引导学生用画方格表示6个百,再平均分成2份,直观理解“600÷2=300”的算理,还设计“口算闯关”游戏,当学生快速算出“400÷8=50”时,她立刻点赞:太会思考啦!”课堂趣味与实效兼备。</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郑丽妹老师的《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以“大棚种植丰收”为载体,出示问题“每个大棚种植120棵茄子,6个大棚一共可以种植多少棵茄子?”。她通过对比“6×120”的两种算法,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可以先算6×12,再添1个0”,有学生总结:“末尾的0不参与乘法,最后补上去就行,这样算更快!”轻松突破教学难点。</p> <p class="ql-block"> 黎方园老师的《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创设“豆豆到文具店买文具,豆豆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豆豆一共要付多少元”的生活场景。她让学生先列式计算,再对比不同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还教给学生“划线标注先算部分”的小技巧,帮助学生规范解题步骤。</p> <p class="ql-block"> 李芳芳老师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以“村里在主干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为线,从“3条主干道路上各安装了40盏路灯”引入口算,再拓展到“估算120元,够买4个玉米形节能灯泡吗?”。有学生举手说:“把28看成30,30×4=120,实际花的钱比120少!”精准的估算思路赢得全场掌声。</p> <p class="ql-block"> 谭孟杰老师执教《认识分米》。为打破长度单位学习的抽象感,老师将“做中学”贯穿始终。课堂上,她先引导学生用已学的厘米、米作单位测量课桌长度,在“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用米测量又太麻烦”的认知冲突中,自然引出“分米”这一新单位。通过“找一找(直尺上的分米)、量一量(课本宽、铅笔长)、画一画(1分米线段)、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米)”等系列活动,学生亲手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建立了清晰的长度表象。他还巧妙设计单位换算小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熟练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的关系,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董喜让老师带来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课开始,董老师以学生熟悉的“奶奶养殖场喂鸡”生活情境导入,通过“鹅有14只,鸡的只数是鹅的3倍,鸡有多少只?”的问题,自然衔接表内乘法与笔算新知,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门槛。教学中,她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结合,通过直观的小方格演示,让学生清晰看到“个位相乘满十向十位进1”的过程,破解了“进位”这一核心难点。在练习设计上,她遵循“基础题—变式题—拓展题”的梯度原则,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强调书写规范,提醒学生“相同数位对齐、进位数字标清楚”。整堂课节奏紧凑、逻辑清晰,学生在动手演算、小组互查中扎实掌握了笔算方法,课堂氛围专注而活跃。</p> <p class="ql-block"> 杨莉花老师的《平移与旋转》一课,从生活现象切入,播放电梯运行、风车转动、国旗上升的视频,让学生判断运动形式。随后让学生动手平移数学课本,有学生准确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她立刻展示作品:“你不仅移对了方向,还数对了格数,太厉害啦!”课堂上学生积极动手、踊跃发言,空间观念得到有效培养。</p> <p class="ql-block">周香香老师的《数字的收集与整理》以“班级举办国庆联欢会,需要做哪些准备?”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分组收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再合作制做表格。</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莫小玲老师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聚焦“估算路程”,创设带了150元,够买5个螺旋形节能灯泡吗?每个32元”的问题。他引导学生讨论不同估算方法,学生说“把32看成30,30×5=150”,估算就是要灵活选择合适的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林明娜老师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用“摆小方格”的演示对应竖式步骤:“把42个小方格分成3份,先分整条(十位),再分2个(个位)”,除法的“分物逻辑”和竖式写法完美挂钩,难懂的算理一下就通了。</p> <p class="ql-block"> 课后,组内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展开了热烈的评课研讨。大家围绕10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环节设计、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等方面各抒己见:“林老师用方格演示笔算过程太直观了,学生一下子就懂了”“谭老师让学生在‘测量困惑’中引入新知,代入感特别强”,同时也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如笔算教学中可增加“忘记进位”“数位对错位”的错题对比辨析,分米教学中可加入“测量教室走廊长度(用米和分米组合)”的实际应用等。思维的碰撞、经验的分享,让每一位参与教师都收获颇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