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挖掘机制造厂史话(1904——1994)(301)

斯阳

<p class="ql-block">记参加12立方米挖掘机会战的金工一车间主任—李树林</p><p class="ql-block">一,临危受命</p><p class="ql-block">李树林(1931—2006),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1945年从抚顺市西十路中央优级小学毕业后,便到抚顺矿坑机械制作所工具场当了一名学徒工(车、铣工)。解放初期,考工定级时被评定为八级车、铣工。因为他思想进步,工作业绩突出,1955年至1957年被提拔为工具科计划股股长。1958年至1959年任设备工具科机工车间技术组长,工具段段长。1960年被任命为工程师职称。1960年至1961年任工具车间主任。1962年至1964年任工具科党总支副书记、副科长。期间于1962年至1964年在厂办红专大学(业校)学习,完成《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制图》等四门学科课程,获得大专文凭。1965年至1968年任工具科科长。1969年至1870年任金工一车间段长。1970年至1972年任金工一车间生产技术副主任。1973至1974年任工具科科长。1975年至1979年任金工一车间主任。</p><p class="ql-block">从他的工作履历中不难看出,他是从技术工人中成长起来的技术干部。在机加工方面,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成为该厂不可多得的技术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1975年厂里决定研制12立方米大型挖掘机,80%的机加工任务将落在金工一车间。因此,金工一车间主任这个角色太重要了。此时,党委书记李潜同志把懂机加工的中层干部名册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最后停留在了李树林的名字上。根据他对李树林的了解,此人是技术工人出身正科级干部,作风朴实,技术过硬,他14岁开始学徒,和金属切削打了半辈子交道,既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又有相当的理论素养,而且曾在金工一车间当过多年的生产技术副主任,不论是对金工一车间的100多台设备,还是对金工一车间的每个工段的工作,他都是了如指掌,轻车熟路。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李树林同志有老胃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前几年才把他从金工一车间调到工具科当科长。最后,李潜书记决定找李树林同志谈一次话。他把李树林同志找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并把该厂接受了生产12立方米挖掘机的任务,准备调任他到金工一车间当主任,因为考虑你的身体壮况,想争求一下你的意见。看着李潜书记和蔼的笑容,希望的眼神,李树林想,虽然自己的身体壮况不算太好,但领导既然选中自己,而又主动争求自己的意见,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怎么能和组织上讲价钱呢?于是,他向李潜书记表态,共产党员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自己一定会千方百计克服困难,顺利完成组织交给的艰巨任务。就这样,李潛书记组织厂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后,李树林同志便于1975年10月走马上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为李树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