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开封的大街小巷,我踏着秋日的微风走进这场盛大的菊花文化节。第十五届中国菊花展览会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主会场中央那座华丽的花坛仿佛将整座城市的热情都凝聚其中。红灯笼高挂,金饰流光,两只色彩斑斓的天鹅雕塑静静伫立在花丛前,像是守候着这座古城的诗意与浪漫。蓝天白云下,“开封”二字在花海中熠熠生辉,我忽然觉得,最美中国不在别处,就在这满城菊香里。</p> <p class="ql-block">沿着展区缓步前行,一座绿植缠绕的古亭悄然映入眼帘。亭子四周,黄的、粉的、白的菊花层层叠叠,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古韵保定 品质之城”的展台虽不属于开封,却让我想起这座城市本身的气质——厚重而不失灵动,传统中孕育着新生。几位游客倚栏拍照,笑声轻扬,我驻足片刻,仿佛听见了宋时的风穿过亭角,吹动一城花影。</p> <p class="ql-block">越往深处走,人群越热闹。人们裹着冬衣,在“菊”字花雕前合影,孩子们踮脚指着花丛中的小装饰咯咯直笑。节日的氛围像暖流般在空气中荡漾。我站在人群中,忽然明白,所谓“最美”,不只是风景的惊艳,更是这一刻人与城的共鸣——当千万朵菊花与万千张笑脸同时绽放,便是人间最动人的光景。</p> <p class="ql-block">一堵花墙静静立在转角处,用金黄与橙红的菊花拼出“开封”两个大字,阳光洒在花瓣上,像是给这座城镀了一层温柔的光。右侧的太阳图案明亮而温暖,左侧绿植轻摇,仿佛在低语:这里是起点,也是归处。我不由停下脚步,凝视良久。这两个字,不只是地名,更是一段千年文化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一堵绘有山水的墙前,花篮造型的雕塑盛满秋色,“茶都信阳”的字样静静依偎在一旁。菊花开得从容,树影婆娑,建筑的飞檐在花后若隐若现。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宁静的美。我坐在长椅上小憩,看光影在花瓣上缓缓移动,心也跟着静了下来。原来最美的风景,是让人愿意停下脚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上挂满了各地地名——郑州、徐州、菏泽……来自五湖四海的菊花在此齐聚,却都统一在“开封”的天空下。黄灯笼垂挂,光影斑驳,墙前的花列如锦绣铺展。我忽然觉得,这不仅是一场展览,更像是一次文化的朝圣。各地的菊,因开封而有了共同的节奏与呼吸。</p> <p class="ql-block">“千年菊韵承宋风”,这句题字悬挂在一面雅致的展墙之上,仿佛道尽了开封的魂。菊花在这里不只是花,是穿越时空的信使。我走过一排排整齐的花坛,黄如金、粉似霞、白若雪,每一朵都像是从《清明上河图》里走出来的。两侧的木质花架古意盎然,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宋代的文人执卷赏菊,吟诗于花影之间。</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片树林,我来到一处别致的温室花园。白色栅栏围起的花坛里,金菊盛放如海,而中央那透明的温室,宛如一座水晶宫殿。蓝色指示牌上写着“南京博物院”,可我心中却只记得:此刻我站在开封的土地上,看尽天下芳华。游客三三两两漫步其间,脚步轻缓,仿佛怕惊扰了花梦。</p> <p class="ql-block">那面黄色的墙上,太阳与云朵静静浮于天际,而“开封”二字由菊花精心拼成,从明黄渐变为赤红,像极了晨曦初照时古城苏醒的模样。我走近细看,花瓣微微颤动,仿佛在呼吸。这一刻,花不是被观赏的景,而是这座城低吟的诗句,是千年风雅在秋日里的一次轻叹。</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橙色牌匾下,菊花在传统屏风前静静绽放,木质花架上一盆独秀,草编装饰随风轻摆。寒地之菊,竟也在这南国花会中展露风姿。我忽然想到,菊本耐寒,正如这座千年古都,历经风霜,却始终在秋光里昂首绽放。</p> <p class="ql-block">“开封”牌匾高悬,下方是层层叠叠的花海,红黄粉白交织如锦。红色横幅垂落,几件老式木家具静静陈设,背景的装饰画上仙鹤翩跹,古楼飞檐。这里不只是一处展台,更像是一间被花香浸透的宋时厅堂,让人想沏一壶茶,坐看花影移阶。</p> <p class="ql-block">红柱黄瓦的屋檐下,“北京”二字在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庄重。花影婆娑,古建静立,仿佛时间在此放缓了脚步。我走过时,一片菊瓣随风飘落,轻轻贴在石阶上——像是一封来自旧时的信笺,写满了秋的私语。</p> <p class="ql-block">墙上“郑州”“徐州”“菏泽”并列而立,下方是“菊王争霸作品展”的标题。展台上菊花形态各异,或如卷云,或似流金,每一盆都像是匠人用时光雕琢出的艺术品。我驻足细看,那一朵朵盛放的菊,不只是品种的较量,更是土地与人心的深情对话。</p> <p class="ql-block">“中国菊花创新发展之”“麻城”“革命老区红军摇篮”——三块标牌并立,绿植雕塑如山峦起伏,岩石点缀其上。花丛环绕,传统与现代在此交汇。我忽然明白,菊的传承,不只是守旧,更是在新土中生根,在时代里开花。</p> <p class="ql-block">中央的花塔层层叠叠,如玲珑宝塔从花海中升起,屏风绘花,紫白相间的花朵在侧畔轻摇。那塔不似供奉神佛,倒像是为菊花加冕的冠冕。我绕行一周,仿佛走过一座微型的园林盛世,每一朵花都在讲述属于自己的宋风遗韵。</p> <p class="ql-block">“重庆园”的绿植拱门下,红桥横跨假山,白墙勾勒出山城轮廓。花影点点,仿佛嘉陵江畔的秋意也被搬来了这里。我站在拱门前,竟有种穿越山城与古都的错觉——原来一城之菊,也能容纳千里江山。</p> <p class="ql-block">舞狮昂首,彩绘斑斓,立于“广东中山 小榄园”的墙前。花团锦簇,球形绿植如灯盏排列。那舞狮仿佛下一秒就要腾跃而起,在花海中翻腾出岭南的热烈与豪情。菊,不只是清雅之花,在这里,它也舞出了人间烟火的欢腾。</p> <p class="ql-block">温室如水晶宫般透明,外头金菊如海,内里却藏着另一番天地。标牌写着“南京博物院”,可我更愿相信,这里就是开封的博物志——用菊花写就的一页页历史,静待人细细翻阅。</p> <p class="ql-block">本篇摄影作品均来自“快乐人生”好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