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饶河—2025东北边境行(12)

牧童

<p class="ql-block">9月14日,今天继续沿着331国道北上,目的地是虎林,途中游览兴凯湖。绥芬河距兴凯湖约300公里,4个半小时车程。中午12点半,我们到达兴凯湖新开流景区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东亚地区最大的淡水湖,面积达4830平方公里。兴凯湖属乌苏里江水系,湖水从东北部流出,最后注入乌苏里江,是乌苏里江冬季径流的主要来源。兴凯湖依托湿地公园和新开流遗址等景观资源,已开发成集休闲度假、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兴凯湖原为中国内湖,在唐代称湄沱湖、金代称北琴海,清代定名兴凯湖,并作为满族龙兴之地被长期封禁200多年。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兴凯湖南部72%面积被沙皇俄国割走,兴凯湖变成了中俄界湖。</p> <p class="ql-block">兴凯湖示意图(引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兴凯湖由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部分组成,小兴凯湖位于大兴凯湖的北部,湖岸为大片湿地。两湖被一条横贯东西、长达30多公里的湖岗隔开,<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湖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span>湖岗宽约1公里,上面生长着茂密的树林和芦苇丛,湖岗中间修建了一条车行道,我们从湖岗西部驶入,车行其间,可饱览大小两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p> <p class="ql-block">路北的小兴凯湖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最深处达5米,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小兴凯湖湖面平柔如镜,湖岸湿地水草茂密,湖区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东方白鹳等200多种候鸟的重要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小兴凯湖</p> <p class="ql-block">路南的大兴凯湖南北长100多公里,东西宽60多公里,最深处达10米。大兴凯湖湖岸有长达98公里的沙滩,<span style="font-size:18px;">惊涛拍岸、烟波浩渺。</span>如同大海一样广阔的大兴凯湖,吸收了炎炎夏日的热量,是天然的避暑胜地。</p> <p class="ql-block">大兴凯湖</p> <p class="ql-block">新开流景区游客中心旁有一个观景台,建成于2011年。观景台共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外观酷似停泊于湖面的游船,顶部有遮阳棚,如鸟之双翼、振翅欲飞。</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与兴凯湖浩瀚的水面相映成趣,站在观景平上,极目远眺,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大兴凯湖的波澜壮阔和小兴凯湖的恬静秀美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可惜那天风很大,游客不多,我们也没在兴凯湖停留太久,吃过午饭就离开景区前往虎林市。</p><p class="ql-block">虎林是鸡西市辖县级市,位于黑龙江东部完达山南麓,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水相望。虎林是一个以农业、边贸和旅游业为主的新兴城市。境内有千岛林、月牙湖、珍宝岛和虎头镇等景区。</p> <p class="ql-block">9月15日早上8点,我们前往虎头镇,40分钟后到达旅游虎头景区。虎头景区以二战历史遗迹和乌苏里江景观为核心特色。景区包含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侵华日军虎头地下军事要塞遗址、乌苏里江起点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纪念园位于虎头要塞主阵地中猛虎山山顶,该地曾是侵华日军虎头要塞指挥部所在地,也是苏联红军攻克虎头要塞战役中战斗最惨烈、持续时间最长、牺牲人员最多的核心战场。1945年8月26日苏军在此全歼负隅顽抗的日军,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园占地29公顷,设有纪念碑广场和劳工纪念广场。通过各种历史遗迹和九大主题雕塑群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事件。纪念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那段烽火连天岁月的深刻铭记。</p> <p class="ql-block">台二庄战役</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东北,8月15日日军投降,虎头要塞守军拒降,战至8月26日结束。因此虎头要塞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p> <p class="ql-block">对日最后一站</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博物馆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二是侵华日军修筑的地下军事要塞遗址。</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虎头地下要塞博物馆,用实物、相关资料和图片详细介绍了日军在中国的暴行与那段残酷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厅分二层,一层展厅主要展出东北沦陷、日伪统治下的虎头镇和虎头要塞概貌等内容;二层展厅分为劳工的血和泪、虎头要塞之战、历史呼唤和平三个主题。</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是侵华日军于1934年至1939年历时六年在虎头镇修筑的永久性军事工事,总占地面积360平方公里。要塞正面宽12公里,纵深30公里,由中猛虎山、东猛虎山、西猛虎山等五个地面阵地及地下工事组成。</p> <p class="ql-block">地下工事以中猛虎山为中心,由隧道与东、西猛虎山地下要塞相连。地下工事内有指挥所、通讯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粮库、弹药库、发电所等,并有竖井直通山顶观测所和通风口、排气孔、反击口等通道。</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配备有40厘米口径的榴弹炮,被日军自诩为“东方马奇诺防线”,旨在作为长期侵占中国并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为修建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工程,强迫数十万中国劳工和战俘参与施工,并遭到残酷奴役和杀害,可以说,要塞是用中国劳工和战俘的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9日,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对虎头要塞发起了攻击,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激战至26日,苏军终于全歼守敌1300余人,攻克虎头要塞,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胜利广场</p> <p class="ql-block">离开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我们来到松花江畔,虎头镇是乌苏里江的起点。中国的松阿察河与俄罗斯的伊曼河在虎头镇汇合形成乌苏里江,江畔立有“乌苏里江起点”石碑。‌‌</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起点”石碑</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作为中俄界河全长约909公里,流经虎林、饶河、抚远等县市,最终在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与黑龙江汇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乌苏里江边,回望这座小小的古镇和对岸的俄罗斯,听江风轻声低语,看江面微波荡漾,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心情非常复杂。</span></p> <p class="ql-block">胡耀邦游江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我们来到虎头景区的标志性景点——天下第一虎。这座巨大的虎雕位于虎头山顶,长25米、高16米、重达30吨。它气势雄伟,威风凛凛,是拍照打卡的热门地点。</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虎</p> <p class="ql-block">虎林还是当年东北地区军垦的大本营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主战场之一。在虎头镇有一个纪念军垦和知青的广场,里边有一些雕塑和实景展示了当年军垦和知青生活。</p> <p class="ql-block">军垦精神</p> <p class="ql-block">1958年起,十万解放军复转官兵到虎林,与当地群众和支边青年共同开垦荒原。1969年,三千余名京津沪知青“上山下乡”来到虎林,与军垦队伍共同参与垦荒。他们将青春与热血融入北大荒建设,将荒原建设成了万倾良田,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北大荒精神。 ‌</p> <p class="ql-block">北大荒知青</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小镇吃了午饭离开虎头镇,准备去珍宝岛。车出镇子在拐入331国道时被拦下了,说是331国道没有完工,要我们回虎林走高速去珍宝岛。看着对向有车子出来,我觉得道路应该是通的,若回虎林得多花一个多小时。于是跟看路的说,我们是外地的,不熟悉路,导航要我们走331国道,你就让我们过去吧。他说,那你在这里登个记,如果过不去,你可不能怪我,我说不会怪你的。说话间后面又来了三、四辆车,都跟着我登记了车牌号和电话。可能是看我年纪大,那看路的跟我说,去珍宝岛的路真的不好走,都是炮弹坑,最好还是不要去了。我谢过他,上了331国道。</p> <p class="ql-block">珍宝岛(引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331国道的路面已经修好了,只是还有一些收尾工作没有完成,如路边坡的修整等,一路上并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到了一个三叉路口,右拐是去珍宝岛的,我犹豫了一下,决定听那个人的劝,不去珍宝岛,直接去饶河。因为去了珍宝岛,并不能上岛,只能坐船绕岛转一圈,倘若真的碰上炮弹坑路,那就吃的亏就大了。</p> <p class="ql-block">去饶河的路上,道路两旁水稻已经一片金黄,在蓝天白云的映忖下,特别的漂亮,忍不住停车拍了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多我们到达饶河县城。饶河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拥有珍宝岛、乌苏里江、大顶子山、四排赫哲风景区等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去酒店办理了入住手续,稍事休息后,下午四点出门去<span style="font-size:18px;">离饶河县城20多公里的</span>“四排赫哲风情旅游园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四排赫哲风情旅游园区</p> <p class="ql-block">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总人口约6000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饶河县四排乡是赫哲族比较集中的聚居区,有赫哲族500余人。</p> <p class="ql-block">四排乡还是《乌苏里船歌》的诞生地。一首《乌苏里船歌》将赫哲族的声音传遍了全国,也奠定了四排乡在赫哲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为了宣传赫哲族文化,四排乡在四排村建设了一个“赫哲族风情园”,成为了解赫哲族文化的最佳窗口。</p> <p class="ql-block">四排赫哲族风情旅游园区很大,总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一座集赫哲族渔猎生活、非遗文化、鱼宴美食、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的旅游体验园区。风情园免费开放,只有参观几个特色展厅需要购买门票。</p> <p class="ql-block">四排赫哲风情旅游园内主要建有赫哲族文史馆、民族工艺坊、乌苏里船歌文化记忆馆和赫哲族传统民居建筑等,俨然就是一座赫哲族文化博物馆。我们去的时候,园内的游客很少,整个园区也只开放了赫哲族文史馆和乌苏里船歌文化记忆馆两个馆。</p> <p class="ql-block">天鹅广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参观了赫哲族文史馆。该馆以展示赫哲族历史文化为核心,通过实物、模型及图文资料,系统呈现赫哲族渔猎文化、生活习俗与艺术传承。重点展品包括鱼皮服饰、传统捕鱼工具及桦树皮工艺品等,并复原撮罗昂库(窝棚)等传统居所模型。</p> <p class="ql-block">赫哲族文史馆</p> <p class="ql-block">撮罗昂库(窝棚)</p> <p class="ql-block">鱼皮服饰</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来到乌苏里船歌文化记忆馆。该馆建筑外形酷似赫哲族的渔船,高50米、长100米。内部采用声光电技术,还原1960年代渔猎场景,游客可佩戴耳机沉浸式聆听原版船歌 。 ‌</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船歌文化记忆馆</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乌苏里船歌》唱出了赫哲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它不仅在国内广为传唱,也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1980年,《乌苏里船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载入亚太地区精品音乐教材,走向了世界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记忆馆展出了包括乌苏里船歌传唱舞台、乌苏里船歌创作背景、乌苏里船歌主题雕塑等8部分内容。记忆馆还采用VR手段,让游客亲身体验歌曲中所展现的各种场境。</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游览“四排赫哲民族风情文化园”后,沿着乌苏里江边的一条小路回到县城,又去了江畔广场、小南山公园‌和玉见南山自驾广场,直到太阳下山后才去找地方吃饭。</p> <p class="ql-block">江畔广场</p> <p class="ql-block">南山公园纪念碑</p>